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929328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典型案例精选.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案例一:白族父子坚守山村教书53年 国旗绑树上桑植县汨湖乡姚峰界小学。 小学生上课时的场景。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近日,张家界市桑植县汨湖乡姚峰界小学,有一根特殊的国旗“旗杆”,这根国旗旗杆是由姚峰界小学王化安老师从山上砍来一根竹竿,把国旗套在竹竿上,然后绑在一棵香椿树的树顶上,人们戏称为“2009年度最牛的山寨版高山小学国旗旗杆”。一杆最牛的国旗旗杆“53年来,这里的孩子们都不认识国旗。因为,学校没有国旗。”网友“周传友”在帖中饱含深情地描写道:“这根旗杆非常特别,是一棵香椿树,矗立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汨湖乡姚峰界小学,被称之为2009年度最牛的山

2、寨版高山小学国旗旗杆。”一段特别的爱心捐助活动湘西的冬天,寒意料峭,寒气袭人。11月26日一大早,张家界市天马国旅董事长彭双全一行20余人,早早就起来,驱车几十公里,然后步行了好几公里的山路,便来到大山深处的汨湖乡姚峰界小学。彭董事长是从网上得知王元举父子扎根乡村教育53年的感人故事后,深受感动,决定从公司挤出一笔资金,购置15套崭新的课桌椅、12件新棉衣、5袋大米以及数十件御寒衣物,来到山高路远的姚峰界小学,特意看望王化安、王元举两位优秀乡村老师和12名山里孩子。细心的王董事长事先还了解到,学校没有一面国旗的消息,临行前还特意跑到一家文化用品商店,添置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山里的孩子们从

3、来就没有亲眼见过的国旗。临走之际,彭双全嘱咐王化安老师,要培育山里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要把国旗挂起来,要让国旗在姚峰界的大山之巅高高飘扬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彭双全一行走后,王化安老师特意跑到山上砍来一根竹子,细细地削掉竹枝和竹叶,用锯子将其中一段锯好,并将国旗套在竹竿上。然后,王化安老师搬来木梯,把学校前面的那棵香椿树进行了简单地修理,砍掉了部分树枝。最后,王化安老师小心翼翼地爬上香椿树的树梢,将套着国旗的竹竿用绳子绑在了树梢上。那一天,王化安老师特意组织全校的12名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香椿树前面,12双渴求的眼神,面朝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王化安老师和12名孩子恭恭敬敬地朝国旗行了标

4、准少先队员队礼。那一刻,孩子们心中感到无比的庄严和自豪;那一刻,鲜艳的国旗在猎猎的风中,尽情飘扬,大山深处12名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种情感的种子,慢慢发芽,然后生根开花。从此,大山深处姚峰界小学也改变了过支没有旗杆和国旗的历史。一对白族父子53年坚守山村小学姚峰界小学地处革命老区桑植县的偏远山区姚峰界村,全村共75户,人口302人。这所学校的历史上,别说没有国旗和旗杆的,就连学校的创办也特别传奇。1956年,年仅17岁的白族青年王元举回到了故乡汨湖乡姚峰界村务农,并村里也办起了农民夜校识字班,读过高中的王元举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校创办之初条件异常艰苦,借用在村里大队部一间仓库里面上课。1

5、971年,村里领导和王元举决定自己动手,修建学校。经过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建了一栋五间大瓦房教室,于是这所矗立在了姚峰界村的大山之巅学校,终于有一自己的家。学校学生也由当初的7人猛增到增加到48人。这名白族汉子,用一颗滚烫的爱心,与孩子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1965年12月,王元举因为教学成绩优异,参加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次半农半读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半农半读优秀教师”的荣誉更加坚定了王元举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心。那个时候,虽然他唯一的儿子王化安(当时名叫王华安)刚刚三岁半,但是子承父业,希望儿子今后也继续献身教育事业的梦想开始在他的心里发芽。期间,王元举老师曾被清退回

6、家务农一年,后来,正是州里授予他“半农半读优秀教师”称号,才使他重新走上讲台。1984年8月,王元举成了一名正式的国家教师。1992年,王元举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又将教鞭传给担代课教师长达十年的儿子王安化。1982年春天,寒意料峭。在家务农一年之后的王化安,收拾行李,随着父亲王元举来到了汨湖乡护国村张家界组小学,成了一名代课教师。走上教书育人的讲台,王化安一站就是28年,从来就没有间断。次年9月,王化安参加了全县统一举行的代课教师招考民办教师的考试,顺利通过后被录取为汨湖乡民办教师,先后在汨湖乡护国村张家界组小学、金峰界村小学、护国村庄垭组小学任过教,直到1998年春天,因为王元举退休以后几任

7、接替者都没有好好教学,导致姚峰界小学每况愈下,教学质量越来越差,王化安才回到姚峰界小学,手握教鞭直到今天。记得有人曾说过,生命的光彩并不在于它瞬时的不可一世,也不在于它的伟大与渺小,而在于它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爱是无价的。王化安是一个很勤苦实干的人,被人戏称为“拼命三郎”,也是一种敢于负责的人。从1982年教书开始,就投入了全部精力,备课认真,讲解生动,教学质量一直都是顶呱呱。此前,有媒体前往汨湖乡采访时,现任汨湖乡中心完小的常务副校长刘为民曾讲过这么一段话:“按道理,应该是我们中心学校的成绩是最好的。可是每一学期的期末,语文和数学的全乡第一名基本上都是王化安包了。那个时候,我是教

8、导主任,期末考试后,写获奖证书进行教学质量表彰就是我的事情,写去写来,基本上都是写的王化安的名字。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王化安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刘为民的语气里面全是钦佩之情地继续谈到,“后来,我们这里也不时兴写获奖证书了,全部改为发奖品实物,比如洗脸盆、被单、锑桶、热水瓶、茶杯等等,否则王化安的获奖证书就不是20多个,有可能超过100个。”一种深爱着大山里孩子的情怀王化安曾经考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后来因种种原因,又变成代课教师,为了使姚峰界小学,桑植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议王化安走民间办学的渠道。1999年8月9日,桑植县教委为姚峰界小学颁发了湖南省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专业设置为小学一、二、

9、三、四年级。创办于1956年的姚峰界小学,历经43年的风雨洗礼后,就这样走上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社会办学之路。“这里的学生生源一年比一年少。现在我一个人教3个班级,只有12名学生。村里只剩些老人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王安化深有感触地说,“也许再过几年,这所学校会与山下的其他小学合并,但只要姚峰界还有一个学生,我就要坚守在这里。”王化安这名纯朴的大山汉子,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但他这朴实无语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也许是王安化生活清贫却依然坚守这份清贫的教书育人事业的最好解释。思考讨论:1、 案例中,一杆最牛的国旗旗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表达了什么情怀?2、 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10、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案例点评: 一杆最牛的国旗旗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要培育山里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要把国旗挂起来,要让国旗在姚峰界的大山之巅高高飘扬。面朝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王化安老师和12名孩子恭恭敬敬地朝国旗行了标准少先队员队礼。那一刻,孩子们心中感到无比的庄严和自豪;那一刻,鲜艳的国旗在猎猎的风中,尽情飘扬,大山深处12名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种情感的种子,慢慢发芽,然后生根开花。爱国主义体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教学建议:1、 通过本案例教学,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2

11、、 本案例适用于第二章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案例二:宋文骢壮志凌云宋文骢歼-10战机总设计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2009年,歼-10在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 宋文骢(1930.3.26-),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歼10飞机总设计师。原籍云南省大理。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

12、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今年,歼-10在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 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里。上午11时11分,由空军151架飞机组成的

13、空中梯队准时飞越广场上空,由我国自行研制,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战斗机编队惊艳亮相,成为万众注目的焦点。歼-10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一些外国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说:中国成功研制歼十战斗机,这将使其成为国际军事航空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实,中国人迈出这一步的背后,却是数以万计的研制人员二十年的奋斗和这位领军老人-宋文骢一生的追求。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评选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杜玉波这

14、样评价他: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纪宝成: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思考讨论:1宋文骢为什么会选择危险而又艰苦的航天员作为毕生的事业?是什么精神力量激励他不断战胜困难,勇往直前?2“为祖国母亲骄傲!为五星红旗欢呼!”“继往开来,神舟与我同行。天地往返,祖国在我心中。”你宋文骢的留言有何感想?3结合我国几代人的航天精神,谈谈你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荣辱观的理解。案例点评:古今中外

15、,无数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都不能依靠外国人来帮助,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只有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自强不息,才能在胜利成功之日,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宋文骢的自强,是他引以为豪的基础;辉煌的背后,是艰辛地努力与付出!罗曼罗兰说过:什么叫英雄?英雄就是他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常人则不能。宋文骢不愧为“英雄”!不愧为祖国的骄傲!在航天英雄们身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正是他们托起了“歼十”的辉煌,托起了中国航天的希望。当飞天梦实现的那一刻,我们不无坚定地相信:是自主创新写就了神州大地的航天神话,惟有创新,才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50年的拼搏。50年的汗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航天人精神力量的强大和坚不可摧,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是信念和实践的结合。这种精神力量表现为科学求实、开拓创新、一往无前的改革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来自国家的重托和期待,来自对祖国热烈的爱,追根溯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崇高的精神已经汇人民族的精神长河,并且必将长久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动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精神必将带动更多的自主创新活动,祖国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教学建议:只有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自强不息,才能在胜利成功之日,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个人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