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928850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秦风无衣 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动身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解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

2、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赏析 这首诗布满了激扬大方、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昂扬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强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大方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确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3、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全都,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动身,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气。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如同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发动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

4、染,那种大方激扬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纳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行遏止的生气与愤慨,仿佛在人们报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很多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其次是语言富有剧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闹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感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纳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构造的一样并不意味简洁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进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心情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头。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说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当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严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