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92860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曾参加“2014年春季学期青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开放周”活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南宁市逸夫小学 苏 静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四)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五)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

2、,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具准备PPT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你们没有自己的偶像呢?你们喜欢他,会围绕他做些什么事呢?指名生回答。2师:爱屋及乌啊,在你们的眼里,他的身上镶着光芒呢。如果班里有人不赞同他,说他的错处,你们会怎么样呢?指名生回答。3师:那如果全校、全市甚至全国的人都崇拜他,而有人偏偏指出他的错处,大家会怎么对待他呢?指名生答。4师:众叛亲离,腹背受敌,真是可怜。在17世纪的意大利,研究科学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的偶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亚里士多德。师相机板书亚里士多德,并简介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师

3、:是的,大家不仅把亚里士多德当偶像,还当神敬奉着。课文中有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信奉)。而这时,有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怀疑,并经过反复实验后要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这个实验后人称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并正音“着zho”。 5读课文之前,我们先对课文中的主人公伽利略做一些简单的了解。(出示图片,介绍伽利略的生平)(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全班读。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指名生回答。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

4、书。(三)模拟实验,了解结果(教师出示两个玩具球,一大一小)老师这里有两个球,一大一小。我们用他们来代表课文里提到的两个铁球:大的代表10磅重的铁球,小的代表1磅中的铁球。这两个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我们来看一下。(四)学习课文,体会“信奉”1过渡: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是个很普通的物理现象,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就在1590年,就在距今400多年前的欧洲,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2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3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五)深入学文,重现过程1理解亚

5、里士多德的说法。那么关于两个铁球怎么样落地的,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说的话)2这段话强调了什么?(强调了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是不一样的。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3指导朗读,把要强调的意思强调出来。4课件演示亚里士多德的话。5理解伽利略严谨的思维过程。当时人们对这样的说法毫不怀疑,可是年仅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读了这句话后,他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试验的?我们先来看看他思考的过程。(课件出示课文片段)6谁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演示一下这两次思考过程?学生讨论,指名生上台用算式演算。(第一次思考:101=9,所以109)(第二次思考:10+1=11,所以1011)7伽

6、利略由此得出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六)收集资料,发散思维1伽利略要公开试验,如果试验失败,猜猜他将面临什么呢?生自由回答。2师:这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例子,看看16世纪科学家布鲁诺为了坚持真理的遭遇。(师讲述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故事)3师:听完了故事,你们想对伽利略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了。4生动笔写话。5交流。相机请学生上台展示。(七)总结所学,升华情感六、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信 奉) 亚 产生疑问 伽里 反复试验 利士 公开试验 略多 试验成功德 第二课时(略)七、教学反思今年5月,青秀区教研室举办2014年春季学期小学

7、语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开放周”活动,我在活动中上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该课奏响了以下“四部曲”。第一部曲:课亦始,趣亦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至关重要。为此,开课伊始,我选择“偶像”为切入口,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很热烈地进入了讨论,从“周杰伦”引入“亚里士多德”,由狂热的追星族的不理智行为,导入不迷信权威的伽利略,两者一比较,学生很快就理解伽利略了的遭遇,体会到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第二部曲:复杂的问题简单教,简单的问题自己悟。课文中伽利略提出疑问的那一段话是一个难点,因为句子长也比较拗口,学

8、生不容易弄明白。我也曾听过一些老师讲这篇课文,虽然老师很想把那几句话讲清楚,可学生却被老师绕得晕头转向。老师又得补充解释,越弄越复杂,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的。因此,在设计理解这段话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句话。学生就会动脑筋想用什么话来说,用什么方法来说。刚开始有几个学生说得还不太清楚。后来我提示他们,可以用算数法。学生马上领悟了,我相机让学生上台演示算式,学生边演示边解释:“伽利略说一磅重的拖住十磅重的,那就等于是10-1=9磅重,当然比10磅重的慢啦!而第二种说法是看成一个整体那就是10+1=11磅重,那肯定比10磅重的快啰!”这么一演示和解释,全班都明白了,就是这么简单

9、。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要想得太复杂,以为学生不懂,让我们进行简要的教学指导,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慢慢悟出道理,远比不甚其烦的说教有用得多。第三部曲:课内认真感悟,课外资料补充。课本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从课外补充大量的资料,才能更深刻地感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权威盲目的崇拜。当时,神权控制一切,科学界对权威崇拜而盲从。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迎合了神权教会愚昧人们的需要,于是,他们大力吹捧拥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为其统治民主的精神工具。在解读文本时,应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境还原”,因为如果学生远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伽利略为了追求真

10、理所要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和风险。所以,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大量的资料,学生从资料的收集中,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知道了伽利略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要献出生命的。整堂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伽利略试验失败,会有什么后果?很多孩子大胆地猜测,有些说可能会被骂;有些说可能会被扔臭鸡蛋我相机补充了关于哥白尼坚持真理,被活活烧死的真实例子。听完,全班都沉默了,因为孩子们没有想到,质疑权威的观点会遭受这样的灾难。哥白尼课外资料的补充,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整堂课的重点即迎刃而解,学生对伽利略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能体现出其独特高大的精神世界。第四部曲: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一节课好的结尾,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这节课在结束时,我设置了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用一个话题“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和阻挠,坚持试验和真理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伽利略又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他成功了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