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92700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 修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时间:20XX年X月X日浅析语文课堂沉默的原因_课堂沉默时间:2021-07-13 课堂沉默是指在课堂中学生对教师授课所涉及到的内容,不论是教师提问,还是需要学生质疑,学生都不给予积极响应而保持沉默不语的一种现象。它既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自我能力的锻炼。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发言积极的学生不断减少,沉默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的反思这一现象,发现引起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其中教师方面的原因所占比例尤为明显。由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没有经过淘

2、汰、筛选全部升入初中,可是学生接受能力等等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单凭自己的感觉和热情教学,无形中远离了学生的实际。以至于学生上课不会回答问题,听不懂课便不再听讲,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和“新课标”强调的“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是不相符的。思来想去,笔者决定从关注自己的课堂效果出发,把课堂有效提问作为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笔者发现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提问时间处理不当,急于求成 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加大课堂容量,生怕浪费时间。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马上回答,使得班级只有一两个极为优秀的学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请他们回答。这种提

3、问不能给更多的学生以思考空间,活跃的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有充当绿叶的份儿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唯恐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也总是迫切地给出答案,很少进行启发性追问或扩展,也很少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教师直接把问题的关键点告诉学生,不但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反而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这也就导致了课堂单调、压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无法活跃。 二、问题设计无趣味性,缺乏激情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对此感兴趣。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问题新颖别致,难易适度,就可以改变学生上课沉默、学习乏味的状况。教师能充分考虑到

4、这点,就能激起学生甘于思考的火花,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对于一些学生耳闻能熟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切忌把问题提得平平淡淡。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的教师课堂上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价值不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丢掉了自己的思路;而问题提问空泛、难度大,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听而不思。如:有的教师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方法是什么?”“语言特色是什么?”等。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感到惘然、茫然无知,主要是理解没有跟上去,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无从谈起。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尽可能地把问题设计得有趣生动,难易

5、适度,深题浅问。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尽可能地发挥我们的幽默感,让我们的课堂提问充满着乐趣和挑战,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 三、提问对象集中,不能面向全体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班,有的教师问题设计分低、中、高三档,很有层次,但回答问题时,回答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容易使课堂成为几个有能力的学生表演的舞台。长期下去,就会使大部分学生越来越懒惰,从而产生依赖感,感觉到课堂与他们无关,教师不妨也来个“指兵点将”。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怎么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对个别差生,在提问中,

6、教师要优先照顾,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应答完毕,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题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的赞美。 四、回答后的评价单一,学生无成就感 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给予有效评价。可以对错误答案进行更正,对重要答案予以重复或重述,也可以核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赞同,还可以依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延伸或扩展。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极为单调,始终使用“好”、“很好”、“非常好”、“某某同学非常棒”等评语,或表现较好的时候回答:“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

7、想法吗?”等等。甚至学生回答错误时也给予“很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程序化的,缺乏针对性,对学生发展毫无意义!评价语言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学习并无真正的成就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提问方式进行教学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面对出现在我们教师自身的提问误区,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来提问,才能提问到学生的心上,学生才能学得会,学得好,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不再沉默。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封超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唐楼中学 221633)致自己的励志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