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926726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出现显然变化。图1表示黄河临河段地点,图表示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流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达成13题。2119772014年,临河段河流均匀宽度最小的时段是()A19901995年B19952000年C20002005年D20052010年2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批增添C结冰期显然延伸D径流量明显减小3推断20052007年期间()A临河段暴雨频次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

2、添D宁夏平原浇灌引水量增加答案1.C2.D3.B分析第1题,河流均匀宽度河流面积/河流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年河流面积较小,而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均匀宽度最小,C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19952000年,河流长度变长,但河流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明显减小,D项正确。第3题,20052007年,河流面积增添、长度增添,径流量增添,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项正确;径流量增添,临河段暴雨频次应增添;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添对下游径流有调理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浇灌引水量增加,临河径流量会减少。(2017山东潍坊模拟)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企图,图中两点为河流水

3、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46道示题。4图中两处对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别是()A处流速快、含沙量小,处流速慢、含沙量大B处流速快、含沙量大,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处流速慢、含沙量小,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处流速慢、含沙量大,处流速快、含沙量小5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以后,两处河水流速与早年同期对比()A变快,变慢B变慢,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6一艘采沙船在处邻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一样深度采上来的堆积物大小不一样,不单有大批细沙,还有许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由可能是()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害力强C该河段河流曲折,流速迟缓,沙、砾一同堆

4、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答案4.B5.A6.D分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因此含沙量大,处位于凸岸,属于堆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衰,含沙量小,应选B项。第5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此后,处受冲洗,河流逐渐左偏,愈来愈宽,愈来愈凑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速,处受淤积作用显然,航道逐渐变浅,变窄,愈来愈凑近河岸,流速愈来愈慢,应选A项。第6题,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没关,A项错误。起伏大水流急,侵害作用强,不会有砂砾堆积,B项错误。流速慢,堆积物颗粒小,不会沙、砾一同堆积,C项错

5、误。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堆积物颗粒大,流量小时堆积物颗粒小,D项正确。应选D项。(2017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期间在大海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挨次摆列的。在地质期间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大海推动,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动。如图表示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期间内形成的地质剖面。据此达成79题。7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海退海进B海进海退C海退海进D海进海退8甲、乙、丙、丁地质过程发生的先后次序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丙丁甲D丙丁甲乙9期间海岸线的变化可能造成该地()A河口土地盐碱化加剧B沿海低地多被吞没C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D海水蒸发

6、显然减弱答案7.B8.A9.C分析第7题,依据题意由砂岩、页岩到石灰岩,表示由浅海变为深海,说明大海面积扩大,故海进;表示由石灰岩变为页岩,由深海变为浅海,说明大海面积减小,故海退。第8 题,依据表示图可判断,先有甲褶皱的形成,而后发生断裂形成乙断层;接着断层处发生丙侵入,在侵入过程中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丁大理岩。第9题,表示海退期间,说明陆地向大海推动,故河流携带泥沙增加。(2017山东教育质量保障结盟模拟)澳洲荒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好的花岗岩体,早在2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西澳洲已成为地标。波浪岩货真价实就像一片席卷而来的波浪巨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游客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经过与日俱增的

7、风雨冲洗和早晚强烈的温差变化,逐渐地被侵害成波浪的形状。据此达成10、11题。10上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种类一致的是()ABCD11波浪岩的形成挨次受哪些地质作用的影响()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害搬运地壳抬升岩浆侵入ABCD答案10.C11.B分析第10题,依据资料,图示波浪岩属于花岗岩,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依据右图中箭头方向,岩浆只好形成岩浆岩,只有一个向外的箭头,因此是岩浆,是岩浆岩,C项正确,D项错误。由碎屑物聚积形成,是堆积岩,A项错误。是变质岩,B项错误。第11题,联合资料信息剖析,波浪岩是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因此第一是岩浆

8、侵入;后来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害搬运,形成此刻的地貌情况。因此挨次所受的地质作用是,B项正确。没有固结成岩过程,A、C、D三项错误。(2017广东揭阳模拟)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一个不停增添的沙岛。岛上居民有“小暑晒霉正当时”的俗语。小暑节气(7月7日或8日)搬出家里的衣被等物件,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就会把其上的霉菌杀死,进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以下图为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变化及岛上某楼盘平面图,据此达成1214题。1219491998年中,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最明显的时段和原由是()A19491964年海浪聚积B19641976年海浪聚积C1976

9、1991年流水聚积D19911998年流水聚积13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就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主要原由是()A长江的堆积作用加强B长江的堆积作用减弱C海水对崇明岛的侵害加强D海水对崇明岛的侵害减弱14甲、乙、丙、丁四种户型的露台“小暑晒霉”成效最好的是(北京时间)()A甲露台12:00B乙露台13:10C丙露台14:05D丁露台15:20答案12.C13.B14.C分析第12题,依据图中不一样年份大堤之间距离变化可判断出来。岛屿陆地面积扩大是因为流水聚积作用造成的泥沙不停聚积形成的。第13题,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就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说明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堆积作用减弱造成的。第14题,12:

10、00太阳从正南直射,甲露台位于北侧,得不到阳光;13:10太阳位于西南,乙露台得不到阳光照耀;15:20太阳位于西南,丁露台得不到阳光照耀;14:05丙露台几乎近于阳光直射。(2016课标全国)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聚积而成,在沿海地域常常散布着多条贝壳堤,标记着海岸线地点的变化,以下图表示渤海湾沿岸某地域贝壳堤的散布。据此达成1517 题。1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动B向大海方向推动C地点稳固D频频进退1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聚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7河流冲积物

11、是该地海岸线改动的物质根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地点稳固,泥沙堆积量小B地点稳固,泥沙堆积量大C地点多次改动,泥沙堆积量小D地点多次改动,泥沙堆积量大答案15.C16.B17.D分析第15题,贝壳堤是大批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聚积而成,因此,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地点相对稳固,这样大批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地点集中聚积而形成贝壳堤,应选C项。第16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批的泥沙在此聚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大海推动,因此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应选B项。第17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地域形成了多条贝壳堤,并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批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聚积,海岸线向大海的方向推动,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批的泥沙,因此,入海口有大批泥沙堆积,致使海岸线多次改动,应选D项。18(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末模拟)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沉又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