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925190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方经济学总是愿意吹嘘利润最大化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可以圆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甚至可以使用一阶导数推理,俨然一副科学的面孔。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本不能约束厂商的行为,也产生不了任何经济规律。用这些不存在的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装饰西方经济学,只能是哗众取宠而已。 应该指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有可能存在,问题是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此产生的最大利润。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企业继续增加产量将减少利润总量,但生存与竞争的意识却丝毫不敢松懈。如果哪一个企业率先停止了扩大产量,那么,它的产量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就会下降,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增加失败的危险。因此,为了竞争与生存,

2、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大多数企业也不得不继续追加资本,扩大产量。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可以向其他行业追加资本,减少利润损失。其实,这是不正常的。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大多数行业差不多同时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现象。无论企业向哪个行业转移资本,几乎都不能避免利润的下降。不仅如此,企业还可能增加转移资本的费用,加速利润的下降。显然,为了竞争与生存,所有行业中的企业只有追加资本,扩大产量这一条路可走。 第二,每一个行业随时都有可能增添新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当老企业的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新企业的利润总量正在增长。于是,新企业一定会继续增产以谋取更多的利润。由于新企业不断地诞生,因此,就每一

3、个行业来说,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产品的产量也会继续增长。 综上所述,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产生的最大利润。我们应该承认,任何企业都想在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停止产量的增长,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残酷的现实屡屡破坏这个美好的愿望,即使垄断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垄断行业的产品产量被垄断企业控制住,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将会要求替代产品扩大年产量。迫使垄断行业增产降价。因此,垄断行业也不能永久保持利润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是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看 MR与MC的交点E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

4、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小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将不断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但是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减少,MRMC的状况便会逐渐转化为MR=MC。由此可见,无论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厂商始终都在寻找一个最优的产量点,只要厂商实现了这一最优产量,他便能够从产量的调整过程中,可能得

5、到利润增加的全部好处,或可能避免利润减少带来的损失。这个最优产量点便是MC=MR的均衡产量点。 我们还应注意到,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如果厂商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利润一定是最大利润;如果厂商是亏损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亏损异地是最小的亏损。 4利润最大化原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经济学悖论 点击数: 1668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和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利润最大化原则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利润唯一化”,强调

6、追逐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对其它的合理目标加以排斥;第二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逐利合理化”,从而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法律、道德上处于无可挑剔、无可争议的地位。随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和实施,引人们对于利润最大化原则产生了广泛的质疑,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F.德鲁克认为的那样,“利润动机以及衍生而来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导致我们的社会误解利润的本质,并对利润怀有根深蒂固的敌意,视之为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导致弱成本约束成本收益机制是一个对经济活动起引导与规范作用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是由成本与收益共同作用组成的复合机制,即成本约束与效益激励缺一不可,否则经济活动就会在效益

7、与速度、增长与发展、利润与福利、企业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等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然而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成本收益机制失衡,利润最大化导致成本约束软化、弱化、虚化,即弱成本约束在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准则的效益激励机制中,成本最小化服从并服务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其自身只具有工具价值,而不是经济活动追求的真实目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使经济活动对资源消耗控制在一定限度(生态阈值和自然资源安全保有量)之内,这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觉约束与限制,以遏制生产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成本约束,不同于适用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理论的传统的成本约束,而是一种强成本约束。与弱成本约束不同,

8、强成本约束是在维持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对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最小化成为发展目标,而非从属于效益目标并为其服务的手段。弱成本约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机制。首先,弱成本约束往往是指企业、公司等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的自我约束,其直接目的是追求成本最小化,但根本目的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这种成本约束与控制只关注一个问题,即单位成本的利润水平最大化,而不关注实质性成本的总量。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成本投入总会以达到最大规模为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弱成本约束不会实现对成本总量的理性控制。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9、的强成本约束则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消耗自然、生态资源的总量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为社会整体、长久利益服务的。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在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经济装载线”理论,他认为,“宏观环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出一个与装载线相类似的制度,用以确定重量即经济的绝对规模,使经济之船不在生物圈中沉没。”因此,强成本约束的首要目标是为经济活动确立经济发展规模,使之不要超越生态阈值。其次,弱成本约束会放任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自发反应,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经济周期内得到恢复性调整,然而

10、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滞后性与盲目性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发展成本,而且在这种弱约束条件下,企业并不独立承担全部成本,而是将其转嫁给社会、他国甚至后代。因此,弱成本约束对生产过度扩张、资源无度消耗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放任,进一步助长了利润最大化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激励作用。与此相反,强成本约束并非指政府或负有一定经济管理责任的经济组织单纯依靠经济杠杆在一定裁量权限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引导与规范,而是更多地采用法律、政策、规则等刚性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如实施社会准入与淘汰、社会监督与评价、社会奖励与处罚等规则和制度,目的是引导经济行为主体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与社

11、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的经济活动进行惩戒,使经济增长伴生的社会、生态后果降至安全限度之内。因此,在强成本约束条件下,企业面临淘汰的最大可能不再是因效益不佳,而是因成本超标超过了国家为维持较低资源消耗水平和资源较高利用效率而划定的底线。最后,弱成本约束只是一种经济约束或市场约束,体现经济人的个体理性约束,其实质是社会理性整体不作为而对个体非理性的纵容与放任,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理性反受个体理性的蚕食与侵犯它在促进个体利益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妨碍到社会整体需求的满足。因此,就其本质而言,弱成本约束是对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放任”思想的社会绥靖。而强成本约束并不只是一种

12、经济约束或市场约束,而是一种体现社会整体理性的社会约束。马克思指出,“人类理性最不纯洁因为它只具有不完备的见解,每走一步都要遇到新的待解决的任务”。因此,经济人理性的缺陷要由更趋完奇的社会人理性加以约束,所以强成本约束将采取社会约束形式,体现社会整体理性,诠释社会整体利益诉求。二、利润最大化原则引致经济扩张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四种类型的经济扩张:一是规模经济扩张,即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实现生产规模扩大以产量的提高为基本标志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规模经济扩张实质上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假定前提是技术没有进步。按照这种路径,生产者只要遵循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就可取得

13、最大投资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范围经济扩张,即企业或公司通过不断扩展生产和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分散或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更多领域赚取利润。“经济中出现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产品之间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因此,同一生产单位生产或经营多种产品会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总量。三是地域经济扩张,即生产者为在更大区域内实现利润增长而实施的地理扩张,从较小的经营区域扩张至更大的经营区域,或从国内市场扩张至国际市场等等。与规模经济扩张和范围经济扩张主要表现为产量增长不同,地域经济扩张主要表现为市场扩张,以种种市场竞争手段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4、或以产品或技术优势谋取市场垄断地位。地域经济扩张往往以规模经济扩张和范围经济扩张为前提和基础,是规模经济扩张和范围经济扩张的必然的、合理的发展结果。四是经济帝国主义,即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超出经济领域而扩展到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非传统经济领域,从而使传统社会机制、价值观遭到侵蚀和破坏,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科尔曼所说,“当利润成为衡量企业活动的标尺时,其他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便溜之大吉。”生产者受利益目标的驱动,可以不择手段,跨越种种伦理界限,实现惊人的经济扩张,在现实世界人们耳熟能详、熟视无睹的许多经济社会场景,无一不是这一伟大进程的“杰作”。社会角落中弥漫的商业与财富气息已经充分表明整

15、个社会肌体正在受到经济力量的侵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问题。西方学者对此先后提出了经济零增长论、稳态经济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论,其中的核心理念是经济活动要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即实现“质量型改进”,因此理性控制经济规模、抑制经济活动的过度扩张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利润最大化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的激励与放任,其结果是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而且几乎是无限扩张,这是资本的本性追逐利润内在驱动的必然结果。1972年公布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指出,如果放任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张,那么在未来100年内全球经济与社会将不可避免

16、地陷入衰退与崩溃。利润刺激生产扩张,生产扩张则吞噬现在乃至未来的一切可用的资源,现代人在聚敛财富的同时,留给子孙后代的将是一个布满生态荒漠的地球,这就是资本全球逐利的全部逻辑,因此,“十分清楚,资本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过程,就是对全球资源利用开掘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当代环境问题的历史生成过程。”三、利润最大化原则纵容个体非理性如果进一步追问经济扩张与全球生态、环境、资源危机问题生成背后的理论意蕴,毫无疑问,那就是经亚当.斯密提出并被确立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大厦基石的“经济人理性”以追逐个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虽然亚当.斯密强调在完善的社会规范的前提下,经济入主观利己,客观上却会利他。但是更多情况表明,经济人的主观利己并不必然产生利他的社会结果。从实质上说,经济人理性是一种个体理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非理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