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919855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区中心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今天来就是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来之前请刘园长把家长朋友的主要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基本上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智力开发,要求加强知识学习;二是部分孩子行为有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三是孩子情绪波动较大,不够稳定。在后边我会尽量的就我所知跟大家交流。我下边跟大家探讨三个方面的常识。孩子上幼儿园了,首先是学什么怎么学?然后是问什么怎么问?第三个是出了问题怎么办?最后我会提几点建议。一、学什么怎么学?现在很多私立幼儿园应家长要求,纷纷开设英语班、珠心算、蒙氏班。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连加连减,会写尽量多的汉字等,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还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程度越来越深。常常听到一些幼

2、儿的家长问老师:“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什么?”也时常听到“我的孩子能背十几首古诗呢!”“老师,我的孩子回家不爱写作业,他只知道贪玩。”我们走进幼儿教育的课堂,看见的是像小学生一样坐得端端正正的幼儿,桌上摆着的语言教材(此教材主要以识字为主)和作业本,黑板上打着“米”字格,格子里还填满了笔画很多的汉字。这样做对不对?这是一种典型化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据专家调查,提前教给孩子写字、算过难的算术题等知识,这种优势可保持一学期的2/3时间,可这种教育方法很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导致孩子对学习语文的厌倦率高达35%,数学40%,带来负面影响,非常严重。专家明确指出: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3、。什么意思?本来是幼儿园的孩子,作为幼儿教师,就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全方位开展教育。上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孩子上了一年级还要再学一遍,孩子的错误书写、握笔、坐立姿势、发音等习惯一旦养成,到了小学这些坏习惯很难改变,并且孩子也不愿再去改变,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小学老师对此也是咬牙切齿,你要么不教要么就教正确。threefive幼儿园上什么课程?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XX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的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偷听者)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4、(看绘本)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学会剪剪贴贴可别小看幼儿园里那些让孩子们剪剪贴贴的手工,这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式。当孩子用剪刀、胶水、橡皮泥制作手工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全都开动起来了。小女孩比男孩子更喜欢这些手工,她们的成熟度更高一点。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手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学会搭积木有项研究相关数学结果。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头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

5、了基础。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学会怎样说故事尽管目前许多学前儿童研究专家不主张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认字,但是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逐渐培养了孩子语言能力以及对书籍的爱好。孩子们还常常在老师要求下,或者在表演区里同小伙伴合作表演老师讲过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渐渐学会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说故事的时候怎样开头、发展、结尾,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汇,知道用什么样的节奏和语气,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姿态来讲述故事,语言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萌芽的。绘本-注音读本以图为主还是以字为主?学习怎样做学生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自

6、由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的轻松氛围呢。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着老师的口令排队,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可以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可以随意打断老师。你是不是发现,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还有学习怎样交朋友学习怎样独立做事等等都是幼儿园的学习课程。幼儿园的活动形式是什么样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纲要还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

7、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说明了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的前提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从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纲要的总则内容来看,并没有对“知识”(指小学阶段的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作出明确的质的要求,相反,就是淡化了这方面的要求。举个例子跳绳、折纸的技能。(工具价值)幼儿时期是培养和形成一个人终身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教育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所以恳请孩子的爸爸妈妈要“强化习惯养成,弱化知识的追求”。二、问什么?怎么问?我

8、们来送孩子上幼儿园会问什么?接孩子会问什么?先说说怎样跟孩子说话。怎样跟孩子说话大人说话有时候孩子他不是真正能听懂。比方说“认真点”,往往是针对学习、做事,而学习到底该怎么进行,自己心里并不太清楚。家长对孩子说“认真点”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回答:“是,知道了。”而脾气大点的孩子会说:“知道了,你烦不烦人啊。”其实孩子很多时候不知道。孩子大了知道怎么实现“认真”,但是,往往在听到“认真”二字后,心理上引起极大的厌恶和反感,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去做,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典型体现。那到底怎么说话呢?其实就是设身处地的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感觉,把话说到孩子心里,把自己的对他的尊重和爱表达出来!具体

9、说来一要清楚具体。二要指向孩子真实感受。三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举例说明,请您仔细对比。话要说得清楚具体,就说每天都做的“洗手”吧。我们的家长通常往往只是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要认真地洗啊,不要马虎啦之类的话;或者是打了香皂了吗,洗手背了吗之类支离破碎的问话,却很少有人具体明确地指点孩子该如何作为,这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只需要父母对孩子耐心地做一次这样的讲解:首先你要把手湿透,然后用香皂在掌心打一打,再把香皂放回皂盒,两只手互相地搓一搓,当然还有手背、关节等处,如果指甲里有黑泥,你可以再抠一抠,然后用水龙头冲掉手上的泡沫,最后用手接点水把龙头冲冲,关掉水龙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还用这么复杂的说嘛,

10、不如我帮他洗来的快呀。帮他是快,但是你要面对长久洗手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洗手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的确需要说好一阵的,但是孩子听了以后,就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洗手。二要指向孩子真实感受。您的孩子会背唐诗什么的,来客人了,来背一个,人家就夸,自己就得意。“好,丫头不错。”这不是会说话。为什么?孩子如果会,说明他具有这能力,她行,这属于自我的内在积累,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不能孩子成长的力量放在取悦别人上,而在于自身的累积。我有这个能力,我展示就行了,无关乎你们对我的评判!因为从小没有取悦别人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无论面对几百上千的观众,她都能放松地、自如地表现自己。打针了,孩子说:“妈妈我怕。”妈妈说:

11、“是的,打针是让人害怕。一会儿,护士阿姨扎针的时候,你觉得疼,想哭可以哭,想大声叫也行。妈妈会抱着你,妈妈在身边陪你,安慰你!”然后亲亲扬扬,更紧地抱住她,扬扬从妈妈的眼神中获得了支持的力量。每一次都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孩子对打针不会强烈的抗拒。他会试着敞开全身的感受力去感受疼痛。这是会说话。如果痛苦一来,就把痛苦与自己阻断,那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起了心理防御机制:我不要感受,我不要感受。这样的孩子习惯的模式是:不要记住,不要记住,记住是件痛苦的事。长大后常常做事常常丢三拉四的,因为这些已经成了他头脑里的自动化的体察和感知模式了。同时他也不可能有很强的艺术感受力。钢琴学不好是因为我们话说的有问题呦

12、。扬扬在学习分享,妈妈问:“宝贝,涓涓和你分享蛋糕,你开心吗?”“嗯,开心。”“你下次愿意和她分享你的食物吗?”扬扬妈用的这句话的关注点还是放在孩子的内在的。这是会说话。通常情况下,妈妈们爱用另一句:“下一次,你一定要和涓涓分享食物哦!”外在的要求出现了,压力随之而来,内在的意愿不被重视。三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爸爸妈妈需要经常对孩子说的是:宝贝,你乖的时候,妈妈爱你,你不乖的时候,妈妈也爱你!这是会说话。妈妈发出的信息是:你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妈妈都无条件地接纳。无条件地接纳使得孩子从小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状况,包括认知上:妈妈,这个我不会。她从来不需要因为自己不会而羞愧,她是小小孩,本来就要在不

13、断学习中长大呀,不会这个那个的多正常呀。我有时候听到一些妈妈对孩子说:你不是会这个的吗,怎么不会啦?孩子一下子就听出这话里有批评的意思,心里更不自在了,哦,我不会,妈妈不高兴,下回不会的时候,可不敢让妈妈知道了,要知道又该遭批评了。一个孩子处在孩提时候就不敢朝妈妈敞开心灵,长大以后,进入青春叛逆期怎么可能与长辈顺畅地交流?我们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六岁以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与成人之间、与同伴(社会)之间互动的模式是否是健康的、人性化的,而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重复一遍。怎么算是会说话呢?就是设身处地的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把话说到孩子心里,把自己的对他的爱和尊重表达出来!一要清楚

14、具体。二要指向孩子真实感受。三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说明怎么对孩子说话,言归正传。接孩子送孩子的时候怎么问是合适的呢?我可能会问孩子今天谁打你了?今天又没学什么东西吧?孩子会怎样回答呢?如果我这样说呢?今天你玩得快乐吗?今天你跟谁合作了?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强调的是孩子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让孩子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举一反三的学。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15、?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三、出了问题怎么办?因为不了解孩子发展的共性,从成人想当然地角度去把不是问题的问题看成问题,然后把孩子搞得有问题。就象孩子吃手、喜欢玩小东西、在二岁多老说不、三岁多开始抱着自己的东西说我的不愿意分享跟别人之类,几乎全世界正常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共有的特点,不少家长因为不了解而看成很重大的问题,然后不断想办法去改这些本来正常的行为,使没有问题的孩子变成真正的“问题儿童”。多数问题都是成长中的问题,算不上什么问题。解决起来方法有二个:一是相信孩子,相信生命本身。二是加强学习,了解下儿童这个生命从诞生开始在不同年龄段的各个发展需要,并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满足。举个例子:到幼儿园跟其他孩子怎么相处?钱志亮的女儿西西。其实还有好多东西想说说的,比如:衣食住行。孩子穿的衣服比大人的厚还是薄,吃家里做的饭还是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