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9163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 26 邓中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方剂学 26 邓中甲 上次课讨论完泻下剂。下面讲和解剂。和解剂和解剂体现八法中的和法的一类方剂。八法中和法它包含了和解和调和两类治法。这两类治法第一类和解少阳。第一节 和解少阳少阳系统手少阳三焦气a水b足少阳胆ab 我们这章方剂的分类分三部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从这个和法分类方剂,可以说是都没有统一过,所以现在这种分类三类,应该说是从分类角度是最狭义的和法,过去调和气血,调和营卫,分消上下,很多都在和法里。如果看医方集解,这类就是清代的,作为教材用的古籍来看,它和解范围非常宽,表里同治像扩展到,包括像藿香正气散,这很多都是属于表里同治,都在和里面。它平其亢厉的话,包括像归脾汤,心

2、脾同治,这类它都在和法里边。所以当时的和的概念,特别像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这些各自的收载,不完全统一。当然很多都遵从了医方集解的基础,但是都有自己一个出入,我们这个半世纪来的教材,和法方面也有出入,可能编辑者在自己所看的角度方面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属于学术探讨的范围。我们在讲到和法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它一个本质,不管病位也好,病性也好,脏腑关系也好,都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双方同病,同病,用戴天章的话来讲,寒热并用之谓和。对立寒热从属性来讲,表里同治之谓和,那就是从病位来讲。补泻合剂之谓和,从治法角度来讲。虚实互见,平其亢厉,泛指脏腑、气血,这些彼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治法上必

3、须是双管齐下。而这类同病,对立病机的两个方面,又难以找出一个主要矛盾,因为它彼此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这很重要一点就是说,没有一个集中的一个主要的矛盾方面。如果有,那就属于以表证为主兼里证,或者某脏为主兼它脏,所以和法和其它个章里面的,相应有单一主要矛盾的,就以此作为区分了。和解少阳,少阳指的是病位,是六经病机,和六经治法体系里面,用来作为定位涉及的名词,三阴三阳,那少阳的特征,是半表半里。少阳在人体的生理体系,涉及到手三阳三焦和足少阳胆,手三阳三焦系统,它是属于一个半表半里的一种概念。这三焦,我们要简单提一下,它这个脏器概念,在历史上为了三焦这个演变,对它认识的演变,经过了很长的时期,到现在经

4、常在中医的教材里边,谈到三焦都是附三焦。没下定论。附在那里,那种说法。但是你看看内经,内经提到三焦清清楚楚的有它的部位。有它的结构的样子。它和其它脏器一样叙述,所不同者它谈到上焦、中焦、下焦。描述从哪里到哪,是个什么形状,内经提了以后,难经,也是汉代的,汉代对三焦就提字到,一个有名而无形,从有名而无形概念一出来,使得人们对三焦的认识,逐渐趋向于部位认识。也就是说有名没有实质,形把它理解作形质,所以后来都认为上中下三焦,是三个部位所属脏器功能的概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都是这样看法。有三焦之名,无形,没有实在的形质。那就是部位概念。但实在上历史上也不统一,有很大一批医家,在探讨它的形质

5、。这里边应当提到的是李东垣,李东垣认识三焦,他是把它看成有形质的。但是又不敢反对难经所谈的有名无形,所以他做终想了一个办法,他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难经所谈有名无形是指的有名无状。他这个人很聪明,他把这个形分为形质和形状两个概念,形质是指的物质,有没有这个东西,形状呢,是指这个物质构成的具体的状态。有形质可以是没有一定形状的,你看那水是有形质的,它装在什么里面就是什么形状。所以他提出有名无状以后,很多医家就开始探讨它的实质。张景岳实际上并不单单是认识它的部位,认识三焦属于三个囊括其脏器的部位,而是他也提到了形状,他说三焦是囊括一身之大囊也。大囊是个皮口袋,这个皮口袋里装着五脏六腑,那皮口袋

6、本身就是三焦这个组织。既然也这个口袋,口袋就是组织。到清代后期唐容川,他说三焦是一种油膜,他的油膜说。特别他从当时粗糙的解剖学,他看到了三焦,他说油膜,那个最大的,最根本的,那就是膜原。原者,平也,大也。实际上他所指的就是现在肠系膜一类的。在人体的膜组织里面,肠系膜占的物质来说相当多,通过这个简明扼要的讲,这个三焦,实际上越来越倾向于人体膜组织。中医把五大系统,人体的所以脏腑、五官九窍,各种组织分归于五脏,它有它的形质归类,又主要是结合功能定位。那人体所有组织分完了,就这膜系统没有分完,就目前教材来说。而这个对三焦概念,有这样几个标准,就三焦的作用,第一个,它的通行阳气和阴津,就人体的血,,气

7、血津液。血是在血脉当中运行,三焦是原气之别使,三焦又是水道,水道出焉,那就是说津液的渗透,阳气的运行是通过三焦,那膜系统恰好符合这个特点,而且三焦有处于半表半里的位置,这一点对半表半里这个位置,古人的描述,他不是直接用半表半里,有些用半表半里这个话,有的时候,他一个比喻,我们读古书有时候.,实际上你比如说谈到小柴胡汤,描述它病机的时候,它有一段话,血弱气尽,腠理开,正气有点虚,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过去描述胁下是少阳经脉经过之处,那就是说,病邪侵犯在胁下,那半表半里概念,不能仅仅看作胁下。古人用胁下来比喻它的半表半里,特殊的病位特点。背为阳,腹为阴。背为表,腹为里。胁下既连着表,又连

8、着里。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是半表半里。它用胁下来标志一种这个部位特点。半表半里。以经络分布来讲,半表半里涉及到少阳这类,它运行很多是在背腹之间,表里之间。这是一种相对病位概念。在定位上,它不完全是寻找它实际的,实体的定位。而是一种抽像的半表半里概念。那人体的膜系统,实际上所有体内脏腑器官都有膜系统,这个膜的特点是什么呢?既在皮毛腠理之内,不在表,又在脏腑器官包裹其外。对脏腑组织器官来讲,它是个表。对人体体表皮毛来讲,他是个里,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是半表半里。它的确是有名无状,没有一定形状。包裹于脽的外面就是谁的形状。而且现代医学很发达了,但是对于微量元素,水液的渗透分布,到目前人体这种膜系统,

9、都还在未来第三代医学,重点要探讨的。中医在三焦方面,也是作为不管生理到病理,都是比较复杂的。认识它过程都是这两千年来比较晚,逐渐才认识的。所以首先要了解三焦一种概念,我们不一定就说它是膜组织,但有具有这些特点。胆和三焦,是相表里的脏腑,它们也有这个特点,胆本身也是膜系统,所以有膜这种特点,而且内热产生,胆热是最早的,各脏腑之间胆热最早,稍有内热,开始是口苦、咽干、目眩,寻少阳经脉胆火上炎,这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下,人们都会有这种反应,在生理范围内也可以出现这种反应。所以少阳系统在半表半里,要了解一点它的部位特点。以及这个系统变化以后,产生气机郁滞的变化。水湿的变化。所以为什么后来的湿病辨证很多用三

10、焦辨证,用三焦分消,都和三焦系统的功能特点,部位特点有关系。我们这里讲和解少阳,一般从邪在半表半里,这个概念抽像,以伤寒论病邪由太阳到少阳,由表到半表半里,这个特定病位做为根据的,以小柴胡汤做为代表方剂的。所以少阳病一些特点,那是病位它有半表半里特点。少阳病特点病位:半表半里病势:太阳传少阳正气受损。(之所以能够太阳传少阳,说明正气受损,外来皮毛,太阳这个屏障挡不住,病邪到半表半里,还没有引起气血的受损,只能说是程度叫轻浅的正气受损,所以外邪开始内传)病变特点正邪相争,胆火上炎,气机阻滞,津液壅滞。少阳(三焦)和胆相表里,手足少阳的关系,所以邪犯三焦,半里之热就产生,随之会产生胆热,既有经脉相

11、通,又有气郁化热,有一定的胆热上犯的特点,相应就产生胆胃不和的特点。胆胃不和,因为生理上胆和胃,肝、胆、脾、胃,是非常密切联系的,肝的疏泄,胆汁的分泌,帮助脾胃的运化。由于三焦涉及水道,往往会引起津液的壅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服了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可以上焦得通,津益得下,胃气因和,胆胃恢复协调。少阳之气疏通,水道通畅,这是少阳病的共同的一些病位、病势、病变特点。学小柴胡汤,应该了解一点这方面的前提。用药特点半表半里透邪外达柴胡、青蒿、正气不足益气扶正人参、大枣、甘草胆火上炎清泄胆热黄芩、青蒿气机阻滞舒畅气机柴胡、陈皮、枳壳津液壅滞转输津液半夏、首先病在半表半里,那就要解表清里兼顾,运用透邪层

12、次较深的,能够透半表之邪的,柴胡、青蒿这类药。当然清半里之热,要选择就是说,里热初期产生这些,特别胆热,所以像黄芩、青蒿也能透热,也能清热,黄芩擅长于清半表半里之热,热郁了,内热重了,引起胆火上炎要清泄,属于清泄胆热的范围。气机阻滞由少阳经气不利,可以引起肝胆气机的不利;津液壅滞要转输,疏通津液,这是一般要考虑用药的几个方面。下面我们讨论具体和解少阳的一个代表方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伤寒论少阳病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从主治来讲,有四个

13、症是最重要的:1. 往来寒热2. 胸胁苦满3. 默默不欲饮食4. 心烦喜呕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胆胃不和的特点。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伤寒论上讲,“血弱气尽,凑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的正气损伤,凑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因者顺也,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我刚才说了,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因为在这个地方,正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

14、寒,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往来交作。就是往来寒热。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症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胆胃之气上逆,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肢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伤寒少阳证正邪分争往来寒热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胆热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苔薄白、脉弦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胆,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前提是见少阳证) 从小柴胡

15、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从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引起脏腑之间的关系,胆胃不和。至于小柴胡汤主治后面,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胆,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前提是见少阳证),有邪聚少阳的特点,或胆胃不和的相应症状,相应症候。这也是小柴胡汤在灵活运用时候,可以使用的证候。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的确还是很好,血室是指什么?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成无己说的是冲脉,冲为血海,血室他认为是冲脉。更多数的,包括张景岳,开始他认为是胞宫,现在一般人认为是胞宫。所以热入血室这类证候。当然多种情况可以发生,最多见的是产后月经来潮,这种时候。所以小柴胡汤在治疗热入血室,病案历来也很多,同学们初起学习,有的时候这个热入血室,包括研究生,因为可能没有很多看过,往往初起在临床不容易反应出来。实际上这类临床上还是多见。特别是热入血室引起一些精神症状,包括一些类似癔病一类的,这个方为主,能起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有时候涉及到临床,也有一个望闻问切比较仔细,特别望诊了解病史,这个非常重要。有很多就粗略的望一下,放过去了。过去带研究生实习时候,到一个基层医院,我记得一例病例,她往往想不到,这个热入血室,比较强的一种精神病的反应,当精神病治了。因为当时带的学生,和当地的医院,中医界的一些朋友,那个地方经常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