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915749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篇一:李白一生的故事 李白一生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想像奇伟丰富,感情强烈奔放,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是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他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二、李花一树白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

2、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三、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

3、,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四、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五、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六、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

4、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七、李太白醉草吓蛮书 明,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载其事: 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对御座前将唐音译出,宣读如流。番书云: 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吾界,想出自宫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

5、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俺国,俺有好物事相送。大白山之芜,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件之鹿,郭颌之永,率宾之马,沃州之绵,循沦河之鲫,丸都之李,乐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那家胜败!八、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

6、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篇二: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

7、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诗歌的知识: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童谣: 做早操 早上空气真叫好, 我们都来做早操。 伸伸臂,弯弯腰, 踢踢腿,蹦蹦跳, 天天锻炼身体好。 我最喜欢的诗: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8、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因为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让人陶醉其中,诗人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篇三: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 铁 杵 磨 成 针 罗江小学四年级三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好! 我是四年级三班的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铁杵磨成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相信在我们牙牙学语时,我们的父母就教我们读背这些诗了,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唐代大诗人,世人称之为诗仙的

9、李白。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其实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四川象耳山的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他就偷偷跑出学堂 到街上去闲逛。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那么的清澈,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咦,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在干么呢?李白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

10、,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站到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 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有关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