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90859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写作教学:一石三鸟的作文题(附:文题分析及例文展示)有这样一道小作文题,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考题,请看题目:请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中的诗句,生动地描写出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名句,把自然之景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意趣。请你从上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细心体会诗的意境,发挥想象,生动描写,将诗句改写成散文片段。(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200字。)该题是课后思考题的变体,对语文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及写作训练体系,还有古诗词课堂

2、教学都有很强的学理依据,有一石三鸟之效。一、“展开”的关键是“再现”(一)关于“意”和“想”“意”指诗情;“想”就是再现。“意”和“想”是指改写散文要符合原诗内容与意境意趣,有理有据,选定立意但不急于衍义立意,而是在大背景下,或展开想象,用笔墨描绘出摇曳多姿的画面;或用文字叙说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曲折的情节。1.“再现诗情”,选定立意。对文本的准确、深度把握是改写的前提。饮酒诗中,陶渊明用浅显的语言记结庐之事,绘山中之景,抒隐居之情,是特别有情趣的一首诗。诗人先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四句写自己的“志趣”,中间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写“情趣”,最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自己的“意趣”。改写前应先对全诗的“意”即诗情有准确的把握,再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进行赏析,这句话里有自然之景,有悠然自得的心情,还有一个远离世俗后自得与恬淡的诗人形象。在准确体悟“意”的基础上“想”,有诗情有想象,有理有据、有情有感,就能改写出好 文章。2.“切换镜头”,展开想象。“切换镜头”指可以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展现画面。可以是人称的角度,如东篱菊,悠然心是第三人称“五柳先生”,湖东春行(均见文末“例文呈现”)里,则是从“总分”的结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不同角度,对“沿途早春景象”“野花、小草”进行画面想象、生动描写,使得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湖东春景再现于眼前。(二)关于“点”和“面”“点”和“面”主要强调的是写法,即如何表达。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过程,且过程要扎实,而扎实就需要细节。诗句向来以凝练为要,将一句诗改写成二百多字的散文,就是要生动形象地描述细节。生动不等于好词好句、修辞手法等的运用,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写具体才能写生动。所以,生动描写就是“放大拉长”,把“点”展开,放大为“面”。具体做法如下:1.把瞬间发生的事拉开了慢慢写。如东篱菊,悠然心:“胸前挂着一个布袋,两手小心翼翼地摘着一朵一朵黄艳艳的菊花仿佛放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幼小可人的婴儿。”将观察到的特点细细地描述为一个有一定时间

5、感的过程,余映潮老师称之为“清晰的放大”。“五柳先生直起腰,用手擦擦脸上的汗,又捶捶腰,然后抬头看看天。有鸟儿鸣叫着飞过,他招了招手:慢点飞,不着急便又眺向远方”用描述性的语言写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则是“细腻的放大”。2.把综合的东西分解开来,不动声色地细细写。湖东春行中“满怀喜悦地欣赏着沿途清新的早春景象:野花散在草丛里诗人应接不暇,他好像听到了花草咯咯笑的声音”这样的描述,我称之为“分解式放大”。此外,“放大拉长”还可以将诗句构思为一个小故事,如东篱菊,悠然心中这一句,余映潮老师称之为“聪明的放大”“看着斜阳照射下的南山,树木苍翠,山峦起伏,心远地宽,不与世争,悠然自得,他自言自语着,脸

6、上露出了微笑,那样的恬静与淡然。”安排好结尾的或抒情或议论或描绘,则是“情感与智慧的放大”。二、“展开”的前提是“输入”(一)关于“入”和“出”要完成此片段作文,我认为还要处理好两个字:“入”和“出”。在这里,“入”和“出”至少包含三层意思。1.“入”和“出”主要指学法。“入”为语言感知、积累内化,比如语言积累、理解赏析等;“出”为语言建构、表达交流,比如体验共鸣、个性表达等。具体说来,“入”指阅读理解能力,“出”则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入”的阶段,而是要达到“出”的境界。因为,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个性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说

7、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不能只进行字词诗句的识记、诗文的翻译,更不能以背代学,而是要通过品读赏析学习活动,进行各种语言表达训练。比如,像余映潮老师说的:通过解读诗句含义,进行叙述性语言表达训练;通过品析诗句,进行分析性语言表达训练;通过品味字词,进行欣赏性语言表达训练;通过想象表达,进行描述性语言表达训练。我认为:理解是输入,表达是展开。“入”是“出”的基础。“入”和“出”,提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浸润的是语文核心素养。2.“入”和“出”又指变式学习。“入”,是学生对古诗词中形象、情感、语言有准确的领悟,能感受到文字里面的聲音、色彩、画面,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及心灵世

8、界,就是说要通过学习,能够感受到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美”,能够由语言建构的理解上升到生命建构的高度。“出”,即能用不同的体式来改写,如小散文的形式,想象画面,再现诗中人物的情态、景物的形态、事物的状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审美和体验,与作者相遇相通。3.“入”和“出”又指教学双方。“出”的主体为教者,“入”的主体为学生。杜威有一句经典名言,“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没有人把东西买走,不能说把东西卖掉了。同理,学生没有学会,教师就不能说自己教过了。只有教师的“出”,通过真实的“做”,切切实实内化成了学生的“入”,才能说教学是真实发生的。所以,在关注教材研读、教学内容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初衷是

9、让学生学会。(二)关于“格”和“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这里,我将“格”和“局”理解为立意与境界、过程与结果。小小试题,立意“格”与“局”并进。它全面考量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张力、审美品质、文化积淀等语文核心素养。初看,这几句诗再熟悉不过,学生背诵、默写、填空不在话下;再看,考题要求也似曾相识,但做到完美颇有难度。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思考探究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能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展开”激活了学生的“输入”系统,于是,意境、画面、

10、情感等变得栩栩如生。三、例文呈现1.教师下水作文。东篱菊,悠然心正是九月菊花盛开的时节。五柳先生在自家的篱笆墙小院里,穿着粗布的大褂,胸前挂着一个布袋,两手小心翼翼地摘着一朵一朵黄艳艳的菊花,细长的花瓣儿像笑眯了的眼。他是那样的爱惜着这些菊花,几乎每摘一朵都要放在鼻子下闻一闻,然后满足而小心地放在胸前的袋子里,仿佛放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幼小可人的婴儿。太阳已经偏西,晚霞映天。五柳先生直起腰,用手擦擦脸上的汗,又捶捶腰,然后抬头看看天。有鸟儿鸣叫着飞过,他招了招手:慢点飞,不着急便又眺向远方,看着斜阳照射下的南山,树木苍翠,山峦起伏。“心远地宽,不与世争,悠然自得”,他自言自语着,脸上露出了微笑,那样的恬静与淡然。2.学生作文。湖东春行春天已然来了,此时的阳光与冬天的相比多了丝温暖。澄碧的天空像用水洗过一般,一匹白马美丽的影子倒映在钱塘湖的镜面上。消瘦的诗人坐于马上,满怀喜悦地欣赏着沿途清新的早春景象:野花散在草丛里,羞涩地打着朵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带着特有的香味在风中摇曳,像少女明亮的眼睛,像散落天河的星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睁大好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世界。他们穿着嫩绿的衣裳,个头还小,刚刚才没过马蹄。诗人应接不暇,他好像听到了花草咯咯笑的声音,春天的喜悦、隽永的诗句在诗人心中蓦然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