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90782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课标解读科学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新课程标准,解读科学探究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钟永强摘要: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也是初三学生为什么对化学产生极大兴趣的原因。在化学实验中,引起学生认知兴趣的是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燃烧,爆炸等,这些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作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产生影响,是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性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去建构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赖课程内容的改革结合学生的

2、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入手,由近入远,由宏观到微观,形成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其中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走进新课程标准,解读科学探究对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部分谈谈个人的看法。关键词: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

3、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提倡科学探究,必须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打破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习情景。一、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在于:(1)可以把现实世界带入教室,融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物质变化的学习情景,用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为他们提供亲身体验”做化学”的机会,帮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研究有关的化学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4、,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与背”中解脱出来,实现”做中学”;(3)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通过实验探究,调查咨询,交流讨论,学生有机会从别人哪儿学到知识,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4)可以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里进行学习,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用文字表述的方法记录探究过程和结果,可以发展文字应用的能力,借用图形描述科学事实则使科学与艺术建立了联系;用图表,计算式表示和解释实验数据,将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5)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只能在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探究学习为学生创设了各种问题情景,提供了丰富的

5、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素材;(6)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了实践途径,考察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如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对研究课题中蕴涵信息的深刻理解,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探究活动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更有效更真实更及时地获取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指导;(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是一个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外,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帮

6、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学会收集证据,尊重客观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二、探究学习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探究,应处理好探究学习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强调探究性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而且应当明确的将知识列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另外要关注在探究的过程中合理地探索和运用知识,以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探究学习知识性较强,学生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真正自主探究的成分太少.学生探究的是科学家早已发现的成熟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设计成真正具有探究的特征,十分不易.把握不好,往往会成为目标和路线都既定的形式.探究学习的实践

7、活动,要把问题求证路线的探寻甚至问题的发现都作为探究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但学生往往想不到摆在面前的科学事实,不会运用已有的科学结论.如果教师给学生过多,过细和过于直接的提示,则会导致学习过程探究特征的丧失.因此在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时,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观察实验活动,不能单靠增加提示来解决,而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和心理研究的成果,将教学活动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同时要有意识得设计观察习惯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在自主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学生缺乏区分描述现象和解释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将描述现象和解释想象交织在一起,使探究活动难以继续. 三、探究性学习的成功做法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

8、师应熟悉每一个化学实验的目的原理,要求。其次应该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再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安排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是学生认知事物,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1、巧待出格行为新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活动比较多。旧教材在绪言课之后,就是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新教材一开始学习就安排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没有经过规范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实验中难免有一些出格行为。如:在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时,有的同学偏不按课本上指导的用坩埚钳夹着烧,而是直接用手拿着烧。结果把握不了火候,慌了,把酒精灯给打翻了,倒出来的酒精也燃着了。我先用一条湿毛巾扑灭了火,再给同

9、学们重申遵守安全操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提出问题:“有谁知道湿毛巾灭火的原理?”同学们既学到了如何处理突发事故,又对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的关系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又如:有的学生在做“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时,把蜡烛横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我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微笑着鼓励他们把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从多个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这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获益非浅。我们在一次月度测试中出了一道题:“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杯,请用两种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同学们的答案可真够开放的:(1)有尝味道的;(2)有蒸发,看是否有结晶析出的;(3)有再加入少量食盐,看能否再溶解的;(4)有利用

10、溶液密度不同,把鸡蛋浸入看沉浮情况的;(5)有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测他们的导电性,看灯泡是否亮的;(6)有加AgCl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的 这种情形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层出不穷。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乐于亲近科学、探究科学、应用科学、热爱科学。2、大胆改进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分析是理论联系实际,揭示事物本质,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途径。由于实验不仅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还是激发兴趣,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自然观,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尝试把很多演

11、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针对所教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动手能力却较好的特点,把难度系数较小和比较安全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探究实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成功操作的同时增添自信心,大大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我尝试把铁的性质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其中我提出任务:有一个实验“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红色的物质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如果实验现象明显,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带回去留个纪念!结果学生们都很认真去做,并且非常兴奋,因为他们的“产品”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并可以带走自己的成果,这种心情是无可代替的,这样

12、寓教于乐当中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若能把一般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更能发挥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方法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进行以下层层深入的探究:证明NaOH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引导学生利用其碱性还不行,因为Na2CO3溶液也是显碱性的,得证明其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才行。)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根据CO32-的性质,与酸反应会生成CO2,而NaOH与酸反应不会生成CO2,由于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如果变质,会变成什么物质?(引导学

13、生根据CO32-的物质的特性,加入酸后会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既然NaOH已经变质,还能使用吗?(引导学生只要想办法除去其中的Na2CO3,就能继续使用,在设计思路上根据NaOH和Na2CO3的组成不同,加入某种试剂除去其中的CO32-,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即可);以上的实验探究不仅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过程,也将NaOH和Na2CO3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得以呈现,这正是科学探究学习所值得探究的内容。又例如在学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同时也生成了氯化钾的这个实验当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并没有变化而混合在生成的氯化钾当中,就这样丢掉十分浪费,那

14、现在你结合刚学完的内容能否帮我设计一个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混合物的实验方案呢?(让学生在过滤结晶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经过学生发散思考,激烈讨论,得到很多不成熟的方案,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步进行设计:1.判断两种物质分别属于什么物质?(可溶性)2.两种物质的可溶性可确定采取什么方法?(过滤)3.要过滤首先要把那种物质溶解在水里?(氯化钾)通过过滤把不溶的二氧化锰隔离在滤纸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样经过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思考和讨论而获得知识的效果就非常显著了,融问题、讨论、尝试、操作于一体,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努力创造

15、可以让学生实验的条件,就可以引发学生无穷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既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又使学生掌握了分析、归纳、判断、演绎、推理、形成规律的重要方法,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即在整个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其一,使学生能“穷究其理”边读书、边思考、边理解;其二,使学生抓住思路,对教材的概念、定律、公式等不仅懂得结论,更重要的是掌握结论推导的思路;其三,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维和准确表达;其四,使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推动阅读深入。 科学探究使课本知识能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体现,让学生注重课内外学习活动经历的积累,有利于强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达到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教育教学领域深刻的变革早日实现。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