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教学评价.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9071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风胡杨》教学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风胡杨》教学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风胡杨》教学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风胡杨》教学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风胡杨》教学评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版五上9.西风胡杨教学评价胜乐联校北校区 赵爽一、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本节课

2、应完成一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三、张老师的教学环节设置紧扣教学目标,我的听后感悟和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1、读美文、品词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张老师一上课就通过让学生多种读字词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并通过读来张开想象,体会散文的 “情”、发现胡杨的“美”,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教学当中。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二、三、四自

3、然段的内容,领略胡杨精神,通过体会作者的第一层情感“胡杨之最”,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比如坐姿、写字笔画、语音语调等),注意适时总结、归纳重点,时时评价、鼓励学生。2、注意细节、合理编排,通过写作训练实现知识的实践和迁移。张老师故意打乱第二自然的内容,考察学生们的文章学习情况,同时通过质疑答疑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特点描写胡杨这一景物的写作手法,然后通过写作进行总分结构段落的训练。张老师启迪孩子们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将个体的知识经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时间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了“

4、学以致用”的目的。“提笔即是练字时”等教学用语的运用,在让我明白师生的默契配合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同时,更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注意细节、关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以及培养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3、课外延伸、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张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第二层情感 “胡杨之悲”,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通过补充资料的方法,由“祈求”到“相信”,通过反复诵读“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这一结尾段落,结合背景音乐促使学生的情感层层递进、不断升华,最终引导孩子们实现了文本学习和内心情感的高度锲合!另外,从本节课中我们还看到了张老师精炼而不失特色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评价用语、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扎实的基本素质和个人魅力,这使我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如同一盏明灯更好地指引学生前行,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为了语文教学更加灿烂的明天,一起努力,不断学习、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