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896337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选修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优质教案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力量阅读预备 翻译谈龙录、画筌的两段引文。 补充解释 哂:dhn,嘲笑。第:只,仅。位置相戾:虚实不分,相互干扰。戾,l乖张,不讲情理,这里是不守法规的意思。赘疣:比方多余而无用的东西。虚实相生:虚和实相互补充,相互衬托。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绚烂文明。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有传唱至今;那一幅幅黑白相间的宣传画,主多少人望画息心,那一出出字正腔圆的戏曲,让多少人沉迷忘情

2、。是什么样的魔力,把他们吸引提如如醉?是怎么样的一根魔杖,把他们指领得心魂难收?是艺术。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艺术技巧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生答,教师明确: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本文分几层进展论述? 生答,教师明确: 1、 提出文章观点: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2、 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3、 主要说明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长。 (3)、“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么概括? 生答,教师明确:“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假如说得更具体一点,可用16字概括:“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全文。 三、师生共同简要分析全文 1、艺术需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白这一点? 明确:“不全不粹之缺乏以/为美也。”下面进展了详细解释,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现生活,丰富、全面中就有了“实”,集中、典型、普遍中就有了“虚”,两者相互冲突,却能辩证统一!只有虚实结合了,才能避开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所以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2、赵执信的谈龙录中,三人

4、对诗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1)口头翻译课文引用的谈龙录、画筌里的两段话。 (2)依据课文的详细争论,解释以下名称术语。 需解释的术语及参考答案: 全-(艺术)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粹-(艺术)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全与粹的关系-既粹且全,辩证地结合、统一。 典型化-对生活和自然加以提炼,去粗取精,提高,集中,到达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综合,从典型化的过程、目标两方面组织答案。) 自然主义-只讲“全”而不顾“粹”。 形式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 现实主义-以粹概全,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实”-画面中的实景、真境。

5、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画面中的空景、神境(或“艺术空白”)。 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的艺术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 洪眆思(洪升):诗要求“完整”,即“实”, 司寇(王渔洋):诗要求“精粹”,也即“虚”, (赵执信)“完整”、“精粹”缺一不行,应诗写出一鳞半爪而不支离破裂,这就是虚实结合! (3)本文通过对洪、王、赵仆人观点的评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提示:认为洪升重视全面忽视了粹是自然主义;王士祺看重一鳞一爪而无视全体是形式主义;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仿佛存在”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

6、真正的典型化。 (4)深人争论问题,把握文章的精粹。 课文提出,“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似乎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会。”启发学生,结合个人观赏艺术的体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提示:首先,王、赵的看法是片面的。课文指出,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仿佛可见”。 但是,那种绘制全龙、须眉毕现的雕塑绘画肯定就是自然主义因而缺乏取吗?可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对课文的观点补充、修正。例如下述说法: 绘制全龙功不行没。世界上本没有龙。龙是画家、雕塑家想像的产物。艺术创作中先有了完整的龙的形象,画家、雕塑家才能从龙的全体动身画出龙的

7、一鳞一爪,才能通过一鳞一爪反映龙的全体。欣赏者心目中也要有龙的完整形象,在看了画上的一鳞一爪之后,全龙才能在想像中再现出来。 以具有象征作用和概括力气的一鳞一爪表现全龙是以粹概全;以全龙表现神话世界也是以粹概全。对于整个神话世界来说,全龙成了精粹的“一鳞一爪”。所以绘制全龙不能一概否认。 拓展: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正是通过有形的“实”来推知无形的“虚”,从而制造更宽阔的意境,表现更丰富的生活! 3、选取了哪两种中国艺术进一步阐述虚实相生的手法? 明确:绘画、戏曲。 那副闻名的深山藏古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只有崇山峻岭、山路曲折,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河边打水古寺“虚”掉了,

8、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和尚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自然从古寺来,再回古寺去,这也是“实中藏虚”。 比方齐白石画虾,早期画了十只虾足,后来削减为八只,晚年时只画了五只虾足。齐白石画虾没有画水,原来活着的虾只能生活在水中,画活虾就要画水,但齐白石把水省略掉,画面上用大片的空白代替水。 戏曲中也是如此,“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常见的。演员通过极少的道具营造出极丰富的意境,给人极大的空间感。比方舞台上老船翁一支浆和摇曳的舞姿能让人感受到荡漾起伏的江水,站在荷花筐里的演员通过摇动的腰肢和左右晃动的手臂,更给人以荷花随风摇摆的美感。 4、建筑、书法也是如此 ,天坛的图片,原野中的亭子。 教师简洁分析:天坛是

9、皇家祭祀场所,天坛面对着虚空的天穹,好像也能感受帝王一统天下的气势;亭子本身并不是画,但与宽阔的天地共同融为一幅大画,王羲之的兰亭序中18个“之”字写法各异,虚许实实,表现出王羲之飘逸潇洒的精神风度。 四、布置作业 小说祝愿较为完整地叙述了祥林嫂的一生,荷花淀则截取了生活中几个最精彩的片断,生动地表现了白洋淀妇女纯美的心灵和成长的过程。就完整性问题,在比拟分析的根底上作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 完整性相对而言。祝愿写了祥林嫂一生的几个片断,无论是在卫家山、贺家懊,还是鲁镇,都经过“去粗取精”,但凡与“礼教吃人”无关的内容都舍弃了。所余的都是典型性极强、足以概括祥林嫂一生悲剧命运的精彩情节。荷花淀

10、虽只截取了白洋淀妇女战斗生活的一两个片断,也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两篇小说都是全与粹、虚与实完善结合的优秀作品。 其次课时 其实,诗歌里面的“虚实结合”也是许多的,在诗歌里面,“实”是指“写景”,“虚”是指“抒情”,纯粹的写景和抒情都是没有生气的,所以诗歌历来重视“虚实相生”的方法,“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同学们能举出这样的里子吗? 诗歌中的虚实 实-写景 虚-抒情 师生共同分析诗句:大家看杜甫的这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虚实相生没有? 学生答复,教师简析明确: 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在战乱年月的惊慌心理和恨别心情,形象而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这是“化虚为实”。 再看

11、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发的多而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化实为虚”。 再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怎么运用了“虚实相生”? 明确:“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然没有写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贾岛本人悠远恬淡的心境,还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抱负和真理时,明明近在眼前,却由于种种缘由不能发觉或得到。这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

12、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理想与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补充材料:诗歌中的“虚”与“实”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地。详细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地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曾经经受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13、改”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始终延长到将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以到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地,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供应宽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比照,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富强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

14、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比照鲜亮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衬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教学反思:艺术创作的原理都是共同的,本文讲解较为抽象的艺术创作原则时,举例要不拘一格,重视把抽象的原理给讲形象化,生活化,平面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