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89490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学生一点有趣的回想“为什么学数学”随想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陈洪杰小明数学不好,被父母转学到一间教会学校。半年后,数学成绩全A。妈妈问:“是修女教得好?是教材好?是祷告”“都不是,”小明说,“进学校的第一天,我看见一个人被钉死在加号上面,我就知道他们是玩真的。”一偶然看到这个,一笑之余,忍不住又联想一番。假设这个笑话为真,那么故事多半不会发生在中国内地,我们没有教会学校。但不考虑这个背景,这个笑话绝不仅仅是笑话。孩子数学不好,在耳提面命和百般指导之后,还是找不到让他开窍的方法,这种情况,许多老师都遇到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理念很崇高,能振奋人心,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

2、耐心有限,方法难寻,威逼利诱带恐吓,有时是教师和家长无奈的选择。如果吓一吓,孩子就能学得好,有多少教师和家长愿意去试?我敢打赌,人数不会少。笑话中的“小明”不笨,不然他不会半年后“成绩全A”。相反,小明同学还颇有数学敏感性,尽管受难的耶稣挡住了十字架,他还是发现那是个加号。小明学习数学不缺认知能力,他缺的是学习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被偶然地引发了,因为小明误以为自己也会被钉到加号上。在心理学中,小明的学习动机是为了避免惩罚,是一种负向的驱动力。但不管如何,成绩是全“A”了,且在半年之内。小明的父母可以发自内心地说:感谢上帝!二数学知识离儿童比较远。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我们常常看到数学知识的结果状态,

3、而忘了其形成过程及其与生活的种种联系。但,话又说回来,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就是要求学生去情境化、去个性化、去时间化。数学课也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之一,学生要在数学课上获得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的“远”是必要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达成教学目标,而目标又被缩减成“知识与技能”,最后所有的目标有一个集中的、物化的体现:成绩。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把“钱”换成“成绩”,就是很多老师梦醒的过程。做教师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不断妥协的过程,最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这一点,因为爱得深,妥协不彻底,无奈也很深。真正的教育或许只能是“一对一”的

4、,对话、交流、引导、启发,像苏格拉底,像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班,是各有差异的学生,而教室之外有多少无形的手!这些手推动着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同时达到终点,学生的成绩要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一个都不能少”,偏偏少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主见,偏偏少了教师独立的教育主张和熠熠生辉的教育理想。当学生的成绩一片光芒的时候,我们会不会问问学生:你需要这样的成绩吗?当我们批评教师不会教的时候,可曾想到,他们也是受害者?三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上,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数学好玩”;其次是责任感驱动,“我不喜欢,但我要学好”;再

5、次是物质奖励,“学得好,有奖品”;最后是逃避惩罚,“成绩不好,老师批评,父母打骂”。只是,要激发孩子内在的兴趣,这是教育的艺术,讲技巧,讲机缘,还讲运气。曾经在杭州听过一堂课,教师借小朋友都爱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设计了情境来教“数字编码”。学生打开密码锁进入羊村,帮喜羊羊设计游戏争取比赛名额,解开慢羊羊村长的智力题拿到了礼物孩子们学得很开心!课后我点评说,即便这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完全没有实现,这样的课也是好的!课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学生的眼神还是那么专注,这就是成功!“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的数学课,还是太少!”但,这样的话我不能多讲,多讲了肯定有人反驳“你误导”!是的,总有不同的声音。自己的

6、方向,只有自己寻找。只是,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是会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习的推进,学生对学习外部形式的关注会降低,而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对低年级学生,游戏、活动、“动物王国”等很重要,没有这些,孩子们甚至不能集中注意力。而到了高年级,问题本身的挑战性、学生之间思想的交锋、教师的追问,更能吸引他们。因此,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取舍上应该有不同的侧重,而激发兴趣这一点则是共同的,对任何阶段的学生都不会晚。四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的等待,也需要学生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无为”比“有为”更合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透,都等得起。我们的理念

7、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现在不想学,那不行!找不到激发孩子内在兴趣的方法,我们有法宝:唠叨!几年前,我在一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上写短评,其中一次,编辑给我的材料就是对中、日、韩三国首都小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数据。北京小学生父母最长说的是“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工作”(55.2%),东京小学生父母最常说“早点睡”(45.9),首尔则是“该学习了”(47.8)。其实,唠叨也是一种折磨啊!想想大话西游中的唐僧,Only you,然后悟空要打死他,观音要掐死他,小妖精们上吊了而唠叨背后是什么呢?是家长对学习的功利主义理解。有时想,成人比儿童“讨厌”(好像我是未成年人似的,呵呵!),做什么事情都要计较效

8、率、投资和回报。成人并不看重当下,或者说太看重当下,成人认为今天是明天的手段,而孩子们珍惜的却是今天,所以他们不想未来。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未来一定要“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又是什么意思?他们不了解成人的功利主义思维,他们不了解父母在自己身上下了多重的筹码。而成人则认为,孩子应该懂,不懂这些就不是好孩子。我们还很少蹲下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还没有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地尊重,我们居高临下地说:“这是为你好!”还有的家长和老师,不唠叨,对孩子也不打骂,但他们对学生、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成绩的好坏为转移的。许多家长习惯了以物质奖励孩子的学习,就像巴普洛夫用食物奖励狗一样。我绝不反对

9、孩子考好了,给孩子一些物质的奖励,但不要仅仅在孩子考好的时候才给他奖励,不能让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有目的,如果这样,孩子学到的不是爱,而是交换、买卖。孩子拿成绩换我们的笑脸,换我们的开心,而他们幼小的心灵,我们只要一个眼神就能割上一刀。即便以物质奖励孩子,我们也要让他知道,这是对他努力学习的犒赏,而不是对高分的犒赏,让孩子明白这个区别不容易,方法是,当孩子得低分时也一样鼓励他、支持他、帮助他。爱,是无私的,而不是带条件的。五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编辑,我会说,没有学生的学就没有教师的教,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我们这个杂志,没有这个杂志,我就要换个饭碗。现在,我端着这个饭碗,觉得还不错

10、,不想换,所以,孩子们你们还是要学数学的。对孩子而言,他被“抛掷”到这个世界上,学数学是他不能选择的一件事情。我们要他学,他不得不学。既然所有的孩子都要学数学,那么,也不用反思为什么要学,随大流往往最安全。然而,事情在当时未必有什么意义,拉开一段距离,回头一看,学数学的经历应该是孩子生命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有一天,一个从学校毕业的人,突然追问“我为什要学数学”时,他能不能找到一些供他回味和咀嚼的东西?米山国藏说,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没什么机会去用,很快就会忘掉,但铭刻在心的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能让人终生受益。我想问的是,如果这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没有学

11、到呢?有一个咆哮体帖子这么写:语文好歹能增长你的文学知识!英语能让你与鬼佬交流!历史能让你不背叛啊!地理能让你不至于迷路啊!政治能让你知道怎样维权啊!可是数学除了毁掉整个人生还能做什么啊!泥马啊!你用函数买菜啊!你去黄鹤楼还去算长江里的船距离你多远啊!你看到一排电话号码要想想它们之间有没有通项公式啊!虽然,对数学的误解恰是数学文化(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看到这样的帖子,心情还是有点复杂。原来数学毁掉了很多人的人生啊!真是阿弥陀佛!六数学的价值有不同的层面,在我们的话语当中,常常以其“应然的、对全社会而言的价值”作为数学的价值,比如,华罗庚先生的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文巧,地

12、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还要关注家长、学生所理解的,或者说不同个体“所秉持的、实然的价值”。这个价值有时是上不了台面的,至少在话语层面,我们不说“为了金钱和美女”而是说“为了事业和爱情”。但,恰如潜规则一样,个体所秉持的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直接影响他对数学的感受和评价。为什么要学数学?大家只要想想那么多家长让学生学奥数是为了什么,即可感知一二。昨日(2011年3月31日),从排版公司回单位,路过漕溪公园,等一个红灯。此时此地,阳光灿烂,有微微的风,公园里不知是梨花还是樱花,白色的,开了一树又一树。马路对面,几个小学生背着书包,钻进写字楼,写字楼的

13、玻璃窗上是“教育,保证提分”的大字。童年的他们,有没有享受过春天?2004年11月初,张奠宙先生从东北师大访问归来路过天津,去拜访刚刚过完93岁生日的陈省身,有如下的对话:张:人不可以要求得太全面,应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是,是不是也不应该要求每个人都学好数学呢?陈:我想也是,钱钟书的数学很差,可是依然是大学问家。有些孩子很聪明,善于动手,又有艺术天赋,何必拿数学来苛求他呢?张:大多数人懂得一些必要的数学,也是我们的目标。陈:数学课要讲得孩子们有兴趣。教得不好,把数学讲得干巴巴的,扼杀了好奇心,数学就难了。其实,未必人人都要学数学,数学也不是适合每个人去学,而多数人懂得一些必要的数学,也的确是我

14、们的目标。这应该是我们面对数学教学的平常心。有这份平常心,我们或许能更宽容地看待学生的错误,看待学生成长中的种种滞后,能更好地呵护他们心中好奇的种子。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这也是陈省身先生的话。七据说,日本名僧良宽说自己最不喜欢书家的字、厨师的菜与诗人的诗。或许是因为这些专业的作品有太多的技巧吧。有时,把繁难偏怪的数学题呈现出来,不免让人生厌。下面这道题,据说是一年级的数学题,我不知是否属实。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也要想好久。这样的题,还是不要出的为好,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受打击。八萧伯纳说,很多英国人终生不看莎士比亚,那是幼年时老师强迫种下的恶果。林语堂

15、也说过,许多中国人离校后终生不再读诗,是旨趣未到而学校逼其做所致。我们说数学是“冷面佳人”,一方面承认数学是“佳人”,一方面又抱怨这位佳人“冷面”。但承认数学是“冷面佳人”总比把数学看成鬼怪好!朱德庸绝对小孩的漫画就有这么一幅。小小孩有这样的误解情有可原,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发现数学的美,没有发现冷冰冰的数学知识之下是火热的思考。其实,数学是跳桑巴舞的女郎,只是你不解她的风情,因为你从不曾解她的扣子。只可惜,我们是反对早恋的,虽然很多父母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反对孩子恋爱。恋爱,比背单词、做题目格调要高多了。父母们只需孩子们为了好工作而学习,却不鼓励孩子们为“恋爱”而学习。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恋

16、爱是有季节的,是有阶段的,是儿童不宜的,是男女之间的小事。其实,不允许孩子谈个小恋爱,怎么引导孩子谈个大恋爱?世间可爱的东西多了去了!让孩子去爱吧!去爱他觉得值得爱的,而不是你希望他应该去爱的,“趁现在年轻如画”。不学数学不是没有知识,不是没有文化,只是少了一种对世界的感受,少了一种有趣的体验。如果,孩子回想自己的数学学习,觉得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规律和题目,也有一些有趣的知识;如果他回想自己的数学学习,会想起自己的数学教师,想起数学课堂上的一些趣事、糗事,并觉得那些人、那些事也有点意思。那么,我们其实已经在他心里,甚至在他的孩子心里埋下了数学的种子。理性可以让我们反思理性的不足,智慧可以让我们思考智慧的缺陷,入世的情怀可以让我们歌颂出世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