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89095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2、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复习赤壁怀古【过程】背诵默写 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关于豪放派词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

2、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词句鉴赏 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

3、巧】 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复习京口北固亭怀古【过程】背诵、默写 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

4、所谓流风余韵。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北顾:回头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一)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

5、,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用典的用意何在?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5.小结。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孙仲

6、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拓展训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念奴娇 赤壁怀古复习学案参考答案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句鉴赏】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

7、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 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 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

8、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9、。”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

10、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11、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

12、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参考: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拓展训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2.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