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89023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月份】《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二月份】《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二月份】《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月份】《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月份】《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行善尚美 博雅笃学 教学反思八: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何冬课程标准对眼睛和眼镜这一节在透镜这章中的要求不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并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就够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不要因为要求层次不高,而在教学中比较随意应付,这样就无法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备课随意、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教学方法不恰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学法得不到点拨,使学生在学习途中遇到许多的障碍,思维得不到拓展,让学生被陷在学习的困境中感到难而生畏,停步不前。就会在学生心理形成厌学情绪。正因为简单,所以教师就应该认真备课,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

2、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一个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看法。以及教师对工作责任心的驱使。课程中教学知识的安排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那是课程的需要,它并不能左右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情绪,任何一个教学内容对学生都提出了相应的多方面的要求。教师都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态度和一贯的工作作风按课标的要求实施学法指导。在这一节课中,我想尽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在讲述眼睛的结构时,我从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在屏幕上,对照色彩鲜艳的眼球结构进行讲述,人的眼球像似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

3、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以过这番讲解,让学生知道睫状体的作用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学生体会到人眼是相当精密的器官,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使学生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教学中精妙之处是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教学环节。我是这样处理近视眼矫正的,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高度,

4、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向学生说明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将蜡烛放于二信焦距之外,并点燃蜡烛,蜡烛相当于眼睛要看的物体,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为止。这时引导学生注意将光屏往远离凸透镜的方向调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指明现在的光屏就相当于眼睛的视网膜,向学生说明现在的成像情况就相当于近视眼的情况,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那么怎样才可以把这个清晰的像远离凸透镜成在光屏上呢?引导学生进行反推,要把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就必须减轻移透镜的折光能力,而现在凸透镜的厚薄无法改变,只有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一块凹透镜,先让光发生发散作用,再经凸透镜折射使像成在光屏上,这就是近视眼的矫正过程。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就自然出来了。这样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获得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