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88439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遇到知音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人格美、艺术美,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也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

2、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造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了解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2. 听了乐曲,你有什么感受?3. 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

3、来学习月光曲的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音乐的?【设计意图:播放月光曲音乐,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悟第9小节,体会月光曲的意境美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的段落。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边读边想:这段话写什么?3再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皮鞋匠的联想的句子。(1)同桌朗读讨论:皮鞋匠的联想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你来当一回作曲家,根据这三个画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曲调会是怎样变化的? (3)指名回答,师引导,相机板书。【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舒缓柔和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明快波折风卷巨浪 波涛汹涌

4、高昂激荡】(4)练习说话: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眼前也仿佛出现了 。4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1)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的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2)引导对比:阅读课文,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失去了一大半的美)不信,可以读读。对比阅读后师总结: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3)师:第9自然段丰富的联想使文章精彩,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应该学会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课件出示:荷塘月色片段,给这段话加上丰富的联想。 同桌交流,全班

5、交流。师总结: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并尝试背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想,训练口头表达和习作训练,进一步体会联想的作用。】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1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弹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词语中找寻原因。2创造性地阅读。(先自读感悟,再小组讨论合作。)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1)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课件出示语段:兄妹俩的对话。(请同桌之间分

6、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重点研读:“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随便说说”指的是那句话?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那她为什么要那么说?引导体会: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怎么想?读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为穷苦人定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2)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课件出示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多纯熟!”“感情多深!” 从姑娘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3)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有了创作激情,又是什么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呢?请同学们朗读 第8自然段。(课件出

7、示语段)“清幽”什么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小结:月光下茅屋一切是那么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盖住了穷困与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对穷兄妹的同情也油然而生,要把美的音乐给穷苦而爱好音乐人们,于是借着月光即兴演奏月光曲。【设计意图:问题式教学是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的一大挑战。抓住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做到了整体思考,从细节入手,体会情感,感受真情。】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 总结全文。2. 学完课文,月光曲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有感于文章的人格美、艺术美、语言美,有感于经典的艺术需要作者的才华、创作的环境和氛围,还需要作者深深的情感融入。)五、课外拓展,丰富见识 1. 了解贝多芬。 课件出示贝多芬刻苦练琴的故事2. 皎洁、明亮、朦胧、清幽的月光给了诗人、画家、音乐家等等艺术家们丰富的创作灵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诗人笔下有关明月的诗句吧!课件出示有关明月的诗句,让学生一起读一读。附板书设计: 26、月光曲触动 感动 激动舒缓 明快 激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