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税收入的特点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6页
文档ID:547879430
非税收入的特点_第1页
1/6

非税收入的特点:非税收入具有灵活性、不稳定性、非普遍性、多样性、资金使用 上的特定性等特点1)灵活性表现为形式多样性和时间、标准 的灵活政府非税收入既可以按照受益原则采取收费形式收取,又可 以以特定项目筹集资金而采取各种基金形式收取等 政府非税收入是为政府某一特定活动的需要,而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过渡性措施各地 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征收标准 (2)不稳定性由于政府非税收入是对特定的行为和其他特定管理对象征收 ,一旦该行为或该对象消失或剧减,某项政府非税收入也会随之消失或 剧减3)非普遍性政府非税收入总是和社会管理职能结合在一 起,有特定的管理对象和收取对象但不具有普遍性,未发生受管制行 为的单位和个人排除在这一管理和征收范围之外 (4)多样性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有很多种,而且每年都有变化,为征收和管理带来一定 难度管理现状:(一)非税收入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不规范建国初 期,我国预算外资金主要是为数较少的税收附加和零星的收费收入 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全国预算外资金为342亿元,相当于预算内 收入的30.6在体制转轨和财政分权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预算外资 金迅速膨胀,非税收入在整个政府收入体系中的地位由“拾遗补缺”演变为占据“半壁江山”,成为与预算内收入、税收收入并驾齐驱的 财力资源。

1992年预算外资金为3855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 的年调整口径后,预算外资金收缩到相当于预算内1/3左 右,但增长仍迅速,1996年预算外资金决算数为3893亿元,仍相当 于财政收入的一半非税收入的过度膨胀和无序混乱有其直接的体制背景主要原因是收 费主体多元化、管理政出多门现行地方收费主体主要有地方财政部 门、交通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公安、司 法、检查、城建、环保、教育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收费名目, 而且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乱收费的现象较为 严重尽管经过了多年对收费项目的清理、减并、撤销,根据财政部 综合司的有关数据,2000年全国性的收费项目仍有200多项,2002 年上升为335项,其中仍不乏不合理和欠规范的收费项目此外,更 严重的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向企业和居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 摊派仍然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甚至没有基本的标 准,由具体执行人员掌握,收多收少、收与不收弹性大,随意性强 再有,尽管有关收费对收入的用途有明确规定, 但由于监管上的疏松薄弱,许多费用存在收用不符现象二)非税收入无序膨胀、管理混乱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在体制改 革以前,我国财政收入有一半左右来源于非税收入, 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国营企业的上缴利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税收入绝大部分纳入 国家预算,其透明度高,管理严格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对地 方政府和各部门“放权”,同时由于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等多种原因, 造成政府非税收入无序膨胀,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主要表现 为:一是对资源配置的不良影响乱收费等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 体系,扭曲了合理比价关系,使正常的市场交易和公平竞争受到冲击 二是“费挤税”,预算外挤预算内,分散国家财力,削弱国家宏观调 控能力,也不利于地方税体系的巩固、完善和发展三是监督机制和 协调统筹机制缺失各项非税收入多分散在部门单位管理, 财政资金 长期体外循环,游离于监督之外政府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财政资金的 收入信息,无法统筹调节其在各部门中的使用四是加剧了社会的分 配不公,败坏社会风气,滋生腐败等消极现象五是加重了企业和社 会的负担尽管现阶段我国实现名义税收负担率在 17左右,与国外 多数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加上各种非税负担,企业和社 会承担的社会公共负担已超30,各种名目繁多且无序的收费、摊派, 使企业和居民不堪重负。

推进非税收入法治化原则:健全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尽快结束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无 法可依的局面,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 实现依法管理 非税收入,为消除“按需取费”和“收费养人”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非税收入管理稽查制度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支 管理年度稽查制度,对各项收费和基金的征缴情况、票据使用、账户 设立以及“票款分离”的实施,资金收取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一年一 度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实现稽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推 行收费政策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媒体对财政各类票证的式样及相对应 的收费性质、收费范围、填写要求进行详细介绍,对不使用财政票据 收费、罚款的,当事人可持违规收费票据到财政部门上诉并要求退款, 对丢失票据的要严格查处,对乡镇财政票据定期实行清理检查 建立 财政票据稽查监督网络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连锁,强化对截留、 坐支收罚资金逃避财政专户和金库管理,违规使用票据的监督检查 四是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 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 理制度,对乱收乱罚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规想像, 通过种媒体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五是建立定期向人大报告非 税收入征、管、用制度。

财政部门主动将非税收入的使用、 管理情况, 认真向代表汇报,征得它们的理解、支持,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自觉 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实施路径:(一)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推进 “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一 是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测算机制财政非税收入征管部门要在掌握非 税收入政策、项目、标准、范围及其变化的前提下,对本级非税收入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切合实际的预算任务,在预算编制环节上实现政 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建立严格的非税支出管理制度建立 起“收支脱钩、政府统筹、综合预算、绩效考评”非税支出管理制度, 以配合和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公平的征收成本核定机 制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成本均由财政非税收入征管处室核定, 执行统一标准,同时财政部门通过核定征收成本, 激励执收单位组织 收入的积极性,鼓励政府非税收入合理增长征收成本核定后,可作 为部门的项目支出,直接汇入部门预算,以保证部门预算的公平性 四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日常监督稽查力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非税收入 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到实处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全面推行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 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制度。

除按要求实行委托银行代收的收 费、基金、罚没收入外,对其他非税收入,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缴款 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随税收征收的各种附加仍由税务部门代 为征收;收入数额大或征收对象在县以上城镇的统一实行委托银行代 收;零星的非税收入或不具备委托银行代收条件的, 由财政部门委托征收单位征收然后由征收单位按规定要求汇缴到同级国库或财政专 户凡具备委托银行代收款条件的非税收入, 征收部门开设的各类收 入过渡账户要一律取消,改由应缴交有关款项的单位或个人, 根据征 收部门发出的缴款通知,直接将款项缴入指定的财政专户对暂不具 备委托银行代收款条件的非税收入,由同级财政部门核准给予设立收 入汇缴过渡账户,专门用于非税收入收缴,不得用于征收单位支出同时,在非税收入征收过程中,必须严格加强票据管理,健全财政票 据监管网络,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严禁白条收费和无票收费, 真正实现票管费的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必须全额 缴入同级国库或财政专户,应上解或下拨的非税收入,必须通过财政 部门逐级拨付,部门上下级之间不得直接对非税收入进行集中、 提取 建立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三)建立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模式。

要按照非税收入的管理流程,改 革现行分散征收、自主使用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建立“征收、预算、 使用三分离”的新型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取消“收支挂钩”政策,统 筹安排政府财力各级财政部门要彻底改变对非税收入按一定比例返 还、收支挂钩的管理模式除有特定用途的非税收入或个别非税收入 需补偿征收成本支出外,非税收入原则上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 不与 有关部门的支出挂钩,不再实行结转部门下年度使用非税收入按照 资金性质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各种具有专项用途的专项收费和政府 性基金(附加、资金)等,实行预算编制与统筹调剂相结合办法,资 金结余实行结转下年度使用;二是用于执收单位人员支出和公共支出 的收费,实行收支脱钩管理;三是社会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 等所取得的收入,除安排相应的补偿征收成本和手续费(佣金)支出 外,其余由政府统筹安排总之,要充分发挥政府预算在非税收入资 金调控和管理中的作用,强化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剂功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