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87759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年会讲座曹雪臣.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人文与社会的理解育红小学 曹雪臣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育红小学的曹雪臣。我已经在这一学科工作了几年的时间,下面我来谈谈对人文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收获,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一 对课标的理解。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这门课程是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城市与黑龙江之间的关系,黑龙江省的风土人情、民族史话、物产名胜、政治经济乃至龙江人的精神文化等人文社会知识有所了解。通过黑龙江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分析,人类智慧的张扬和赏析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从满族老屋说起”一课,我们黑龙江省流传着“口袋房、弯子坑、烟囱出在地面上”

2、的俗语,它概括了满族居室建筑的三大特点,描绘了满族人在同严寒抗争过程中智慧的生成性,到了今天我们东北广大农村的大火坑仍就是很受欢迎的,而且更赋科学性和装饰性,记得前些年从电视中了解到有一位年轻人把火坑进行技术处理,把稳稳的火坑设计成可移动的坑,从外观上看特别像一张时尚的大床。可见即使到了现代,年轻人既舍不掉老坑,也放不下精致漂亮的床。通过对其具体内容的学习,对内容经典性的分析,对成果智慧性的揭示,深化学生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经过几年的教学,我感觉这门课程不是以往意义的乡土知识的普及性教材,而是承载了更多的课程目标。比如在知识上,它不局限于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课

3、本上现成的知识,更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体验性知识、生成性知识,尤其关注学生在本课程进行中,学完一个单元或该课程很久以后还能忆起的那些知识。这些知识能够跨越时间和文化进行转换,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理解被看作是本课程知识的顶级部分;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获得不局限于一个学科领域,而是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更为有用的综合技能,比如对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发现、捕捉,分析、整理、综合,特别是对解决途径的辨别、选择和探究等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本课程从引领学生感受龙江起步,通过对黑龙江社会的“感受”“认识”到“热爱”到立志“贡献”环节,加速学生对社会由“亲近”到“关注”到“

4、融入”到“发展”的这种系列化的由浅入深的情感和行为的转变。要达成这样多维的课程目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学生掌握的知识一定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一定不是单一学科的,而是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的;一定不是完全在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体验的、生成的、发展的(和个人生活经验融为一体的);一定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习得的。教科书已不能成为学生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二 二对教材的理解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教材时大致看一下,感觉里面图文并茂,内容似曾熟悉而又陌生,细看内容繁杂,似蜻蜓点水。涉及到地

5、理知识、历史知识、风土人情、民族常识、动植物资源及黑龙江人的生活和社会组织等。范围虽然只限本省,但涉及知识面极广,而且特别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这对我来说确实是有困难,我不懂教学的备课模式,再说这一学科没有配套教参,没有现成的资料让你参考,拿到课本我和学生的感觉可能是一样的。怎样才能把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动去探究呢?我认为应该让教材活起来、动起来。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在一堂课中,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很多学生

6、会对文本中的内容提出种种的质疑或看法。如老师给了他们满意的答复,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才有劲头去发现新的问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闲熟地驾驶教材,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吃得饱,就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透视教材,把握好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纵向和横向知识的联系,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例如五年级的地球的肺一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扩充及进一步的挖掘。以下是我三年来执教地球的肺这一课的不断修改、补充。教材以丁丁、王娜等几名同学调查、研究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森林是“地球的肺”的原因: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靠光合作用维系大气中碳氧的平衡;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森林能分泌杀菌;素森林能吸滞粉尘。同

7、时知道我们的家乡黑龙江省就是一个巨大的森林宝库。了解东北林区的特有树种等,培养了学生热爱森林的情感。第一年时我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感受森林-地球的肺一组森林风景图在柔美音乐的陪衬下缓缓而来。边出示图片边讲解:这是万木吐绿的春季森林、这是枝叶繁茂的夏季森林、这是巨大的枫树林,将斑斓炫目的色彩呈现在我们面前。请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出森林不仅仅是美,它与我们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息息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称森林是“地球的肺”。板书:地球的肺。指着肺字说: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肺图。教师说明;肺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生物学家称森林是“地球的

8、肺”,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汇报三 二、走进森林-地球的肺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地球的肺”的有关资料。书中对“地球的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请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内容后与他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主要内容进行勾画。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后派一名代表全班汇报。要求:交流时先说明理由再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学生阅读书中内容,梳理内容。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代表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教学内容。课件1明确人类的肺、地球的肺、氧气、二氧化硫的关系示意图。课件2明确: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氟化氢也是无色气体,会产生刺激的气味

9、。课件3森林能分泌杀菌素。课件4森林能吸滞粉尘。师相机板书。3学生总结、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肺太了不起了,指着板书说;没有森林就没有氧气我们人类就会失去生命。我们人类是永远离不开森林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森林)。板书:保护森林四 三、了解家乡的森林1教师通过2个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森林总面积是多少么?国家森林总面积是19545.22万公顷。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引出我们黑龙江就属于东北林区。2请学生说说了解的内容。相机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东北林区。包括面积、木材蓄积量、特有树种等。3学生交流感受。感到做黑龙江人特别骄傲。4作为学生该如何保护森林呢

10、?5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肺”知道了这么多的内容。(指着板书)现在你再来看看丁丁的报告有没有我们交流的内容多?(没有)你能不能试着把他的报告补充完整?(能)这就是我们的拓展作业,可以么?以上是我三年前第一次执教这节课时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当我第二年再一次教学这课时我就想:让学生看到森林的图片仅仅是森林外部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森林里面,不仅仅能看到森林的美丽还能感受到森林的神奇。于是我再一次的进行了修改,在这课的开始请学生欣赏一段视频(有小鸟、虫子等配有音乐的森林深处的情景)。说说你看后的感受。在播放这段视频的时候,学生完全被吸引住了,视频播完后学生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

11、请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森林真美、森林太神奇了、音乐真好听等等,后面的教学效果异常顺利,非常好。当我第三年执教这节课时我就想:森林是地球的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这个过程学生只能通过文字进行理解,如果有课件能让学生进行观察就更直观了。在网上搜到一段视频请学生观察。有了这些资料加于说明,学生对“森林是地球的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如果明年在教学这节课时也许还会有改动。所有的改动其目的与意义不仅仅在于通过对本土知识的学习深化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命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

12、文素养,更在于重视学生的爱好、兴趣、人格和选择,通过对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实践操作和研究探索、参与研究和解决身边发生的现实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能力素质的有效迁移和发展。俗话说的好,“教”“学”相长,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谋划策略、不断反思,你的课会越来越成熟,你就会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一名“探究型教师”。五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掌握所教学年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法进行教学。例如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年龄在9岁,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

13、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对于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强烈的探究的愿望;从调查问卷看,学生非常渴望了解自己家乡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精选黑龙江经典事例的基础上在教材的形式上多花些心思,要把它写成教师用来开展教学的“教本”,学生用来学习的“学本”,以及课外阅读的“读本”。例如:三年级上册勇敢的龙江一课,以下是赵男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这一课是通过一个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们了解家乡黑龙江名字的由来,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家乡龙江地域辽阔,知道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江,并在了解黑龙江各大城市名字

14、的由来中更了解家乡、关注家乡。赵老师上课伊始采用谈话导入: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是谁起的?代表什么含义?我们的家乡是哪?(黑龙江)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这里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出示课件勇敢的黑龙用学生喜欢听的美丽传说做渲染,使学生对家乡有更强烈去了解的愿望。接着赵老师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省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及黑龙江这条江的流域知识。(出示课件)最难能可贵的是赵老师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省内城市名字的由来时设计的非常巧妙。(播放教学视频)。在这段教学视频中不难看出,赵老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素材,还设计了很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和表达的需求;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设置一点难度

15、,使学生“够一够,就能够摘到桃子”,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针对四年级的学生要求就不一样。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的学习关键是对黑龙江人这个群体的认识,对黑龙江人身上所凝聚的精神的理解。我们都知道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其中主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我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生活环境都很恶劣,他们是如何与自然环境抗争的呢?住在城市中的学生对这些少数民族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以往的生活习惯离我们比较遥远,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多方面的资料和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落实教学目标。例

16、如五年级的山林中达斡尔这一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图片,(课件出示教材)让我们简单的了解到我国北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他们长年居住在林海雪原深处,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针对教材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上课伊始,先请学生听一首歌,提出要求:在听歌的同时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播放达斡尔人的歌曲视频。欣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就着学生的回答展开对达斡尔民族的了解。(出示课件)如在达斡尔族民间体育活动中,狩猎业曾经是达斡尔族最古老、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达斡尔人积累了许多狩猎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如下套子、设陷阱、放地箭、“打围”、鹰猎等等。有适应狩猎生产和抵御外来敌人的武装斗争需要而兴起的射箭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