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87595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2、自主探究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3、在嬉戏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4、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5、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敬重同伴的讲话。活动预备: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2、小棒8根。(为嬉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究: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常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评析:

2、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头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赐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觉,玩中思索,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知大家,这时教师准时赐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时机,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由于它们总有

3、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二、其次次探究: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1、嬉戏:滚进球门。教师介绍嬉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番进展。评析:这个嬉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嬉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看,共同探究发觉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进展幼儿的合作力量,增加更多的相互沟通与协作的时机。在幼儿嬉戏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就是观看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舞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受去发觉,让幼儿体验发觉的乐趣,胜利的欢乐。通过这个嬉戏,幼儿会发觉,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觉的

4、这一现象进展了质疑、思索、争论。这时,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着全体幼儿对这一发觉作一个总结和提升。2、集体沟通,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教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答复、沟通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晰。)教师以惊异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便利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索、争论。当幼儿答复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教师准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欣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

5、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根底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简单了。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育敬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三、第三次探究: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敏捷?1、嬉戏“赶小猪”。教师介绍嬉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嬉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番进展。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究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

6、,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熟悉。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供应更进一步的观看、经受、体验的时机,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嬉戏赶小猪。这个嬉戏奇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异,肯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当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嬉戏中连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搅。嬉戏完毕后,教师提问:“刚刚,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

7、小猪就难赶呢?”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受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依据幼儿的答复,教师提出其次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索和观看发觉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外形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消失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准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留意确定和欣赏幼儿的发觉,在此根底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敏捷,而皮球可以向四周八方任意地滚动,很敏捷。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

8、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四、完毕活动教师小结活动状况,对积极参加嬉戏和探究的幼儿赐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幼儿对它们依旧有奇怪和疑问,于是教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连续进展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嬉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究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熟悉兴趣和探究欲望,培育了幼儿敬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学问与阅历的力量,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到达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