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871023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管理施肥技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覆盖栽培应注意的几点:水稻覆盖栽培是指水稻移栽在有地膜覆盖或者用秸秆覆盖的湿润稻田上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在采用秸秆覆盖栽培时,首先是将田面及四周进行适当清理,疏理好排灌系统,选阴雨天或睛天的下午直接在稻板田面以33至40厘米间距开3至4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栽植旱育秧苗。栽植时可先撬窝后再将秧苗栽植于窝内,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铲刀等工具边撬窝边栽植。栽植窝距为20至25厘米,每亩栽1.2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栽后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灌跑马水。用秸秆、麦糠、油菜壳等均匀覆盖水稻行间。 在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耕细整稻田。先施足底肥,再用微耕机耕作二至三次,达

2、到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二是要及时开厢覆盖地膜栽稻。整地后,按2米(6尺)开沟作厢,厢面1.67米(5尺),厢沟0.33米(1尺),并趁土壤湿润及时覆盖地膜打孔栽旱育秧苗。每厢面栽6行,窝距(退窝)45寸。田边留1.52米不栽秧,并在厢面行间栽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三是栽秧后要将地膜四周盖严压实,并用泥封好开孔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四是遇降雨或有水源时及时做好田边田脚,关浅水追肥促分蘖。如果降雨来得迟,则可结合施清水粪加尿素施用攻蘖肥。 五是关水后应揭去地膜,以利于水、气交换,提高地温,促进分蘖。 六是除草,要采取化学除草技术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办法。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

3、,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 1)选好适宜品种。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

4、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 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

5、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要尽可能多的育足红苕苗,这既是大春抗灾的最后防线,也可以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青饲料。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受到关注。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 实施水稻无公害栽培,应

6、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从品种选择及合理栽培、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使用四个环境着手,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稻米,并经专门机构认定。 1 品种选择 1.1 应选择水稻良种。水稻良种,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特性,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传染病害,干燥耐储藏。 1.2 水稻种子的质量标准。杂交水稻种子的标准是: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

7、水分不高于13.0%。常规水稻种子的标准是: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2 合理栽培 2.1 首先要做好晒种和种子风选。在水稻种子浸种35天,并将种子薄晒23天然后进行风选;将风选后的种子用波美比重11的黄泥水或盐水进行精选,再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药液浸种,或用线菌清15g对水9kg,浸稻种6kg。 2.2 全面推广水稻无公害旱育壮秧,培育壮苗,提高抗性。 2.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促进水稻

8、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有力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产量。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 2.4 科学管水。无公害水稻栽培应采取浅水栽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开始脱水晒田,多次轻晒。晒田时,放水落干,待田面无水35天后,再上新水,保水23天后,再次落干。有水抽穗、灌浆,干湿交替壮籽。灌浆结实后,坚持千千湿湿,间歇灌溉,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防止后期脱水过早影响优质稻谷品质。 2.5 最好实行机械或人工除草、除稗,同时拔除病虫为害植株。杂草防治亦可选用安全性强、无农药残留的高效除草

9、剂50%稗阔净防除。 2.6 秋冬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并实行区域化种植,减少病虫迁移桥梁。 3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以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并且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具体指标是: 3.1 空气质量:在标准状态下,日平均浓度每立方米二氧化硫应0.25mg,氟化物应71g; 3.2 灌溉水质量:pH在5.58.5之间,每升水总汞0.001mg,总镉0.01mg,总砷0.05mg,铬(六价)0.1mg,总铅0.1mg,石油类5.0mg,挥发酚 1.0mg; 3.3 土壤环境质量:在pH6.5时,每kg土壤总镉0.3mg,总汞0.3

10、mg,总砷30mg,总铅250mg,总铬250mg;当pH在6.57.5之间时,总镉 0.3mg,总汞0.5mg,总砷25mg,总铅300mg,总铬300rug;当pH7.5时,总镉0.6mg,总汞1.0mg,总砷20mg,总铅350mg,总铬350mg。 4 药肥使用 4.1 无公害水稻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保证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推广施用无公害水稻专用肥或复合肥。适宜施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及饼肥等。有机肥以头年稻草还田为主,栽秧前半个月施腐熟畜肥。 4.2 农药使用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稻

11、田生态系统出发,实施栽培,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值以下,并保证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规定。实施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指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合理混用;要有限制地使用具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或采用农药加载体撒施方法,防治前期一代螟虫和杂草;对水稻叶面病虫、穗部病虫实行针对性低容量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施生物防治:一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种群多样性,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二是有限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等;三是养鸭,即在水稻返青后至孕穗期,可有效控制稻田前期杂草

12、和水稻基部虫害。 水稻强化栽培(SRI)的关键技术:1培育壮秧,中小苗移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适期播种,苗床每100米2 施有机肥1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公斤。播种量为10.0-22.5克/米2。秧田期一般20天,秧苗长到5叶左右及时移栽到大田,保持根系不干。移栽时要求浅插,秧苗直立,减少根系损伤。 2. 单本稀植:单本稀植有利于根系和冠层发展,避免多本引起的根系竞争。杂交稻一般移栽密度为亩栽8000-9000株(行株距35-40cm20cm),常规粳稻移栽密度一般为亩栽11000-11000株(行株距30-35cm20cm)。土壤条件好的行株距可以增大些,如在天台杂交稻两优培

13、九移栽密度为6000-8000株,亩产达732公斤。在玉环SRI示范方采用常规稻春江糯2号移栽1.0-1.2万丛,亩产716.8公斤。 3 好气灌溉:移栽期浅水插秧,返青期土壤保持足够水分,以后可以采取浅水灌溉,等落干后进行第2次灌溉,如果期间下雨能满足水分要求可不必灌水。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可采用湿3-5天,干3-5天干干湿湿灌溉,保证土壤通气便于根系生长。生殖生长阶段保持1-2cm薄水层。此外,水分管理措施还要根据土壤类型、劳力情况和其他因素而定。 4 精确施肥:适施氮肥,增加钾肥用量,重视有机肥投入。一般每亩要求施有机肥1000公斤,全部作基肥,亩总施氮量13.5kg(基肥:追肥:穗肥比6

14、:3:1),施氯化钾10kg(基肥:追肥比1:1)。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磷酸二氢钾1-2次。 5 综合防治:因为水稻强化栽培在田间不能以水压草,杂草容易生长,草害问题比较严重,要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在移栽后7天左右施分蘖肥时拌除草剂施下,结合灌水。水稻强化栽培一般纹枯病很少发生,但螟虫危害较重。害虫防治以螟虫,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主,可用锐颈特、杀虫双和扑虱灵等,在喷药时应增加用水量。 养殖稻田水稻无公害栽培:阜宁县近两年组织大面积养殖稻田水稻无公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选用优质品种 养殖稻田水稻无公害生产,首先选用优质水稻品种,同时要求水稻达到以下要求:一是抗倒性强。二是

15、抽穗期能避开三代二化螟危害,要求在安全齐穗的前提下,能在8月25日前或9月5日后抽穗。三是成熟期10月18日前后(水产品捕捞期在10月15-20日)。在阜宁等地,适宜的品种有杂交中籼稻和武育粳3号、镇稻88、武运粳7号、武运粳8号等粳稻品种。 适期早播早栽 将落谷时间前移到4月25日前后,并采用肥床旱育秧技术。秧田期控制在30天左右,力争水稻栽后至养殖田提水前有较长的发苗期。采取“稀行、大棵”种植,通过扩大行距,降低栽插密度来增加鱼、虾、蟹的活动空间;通过适当增加栽插本数,获得足够的基本茎蘖苗。适宜的栽插密度为每亩1.2-1.3万穴,每亩基本茎蘖苗控制在6.5万左右。 科学合理施肥 多施腐熟有机肥,少施化学肥料,尤其要控制水稻中后期化学肥料的投入。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氮肥不使用碳酸氢铵,全部使用优质尿素;磷肥使用优质过磷酸钙;钾肥选用生物钾肥。前期施肥量占60%。中后期肥料以追施穗肥为主,促花肥在余叶3.5-3叶的施用,余叶1.5-1叶时施保花肥。后期缺肥的田块适当根外追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