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86476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一、前言目前很多学者仅仅根据太平寰宇记、长编所记载的户口来计算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殊不知太平寰宇记的户数比实际低很多,而长编的户数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偏离实际,如此算出的人口增长率自然也与实际不符,多数情况下比实际高很多。二、太平寰宇记的户数比实际要低太平寰宇记所记载的太平兴国年间的户数为650万左右,有分州户数,大约是980年前后的数据。可以说,这是北宋在消灭北汉、基本统一天下之后,初次全面调查所得到的户数。相比之前宋太祖受禅得到的96.7万户、灭南方各国取得的256.6万户而言,太平寰宇记的数据无疑更符合实际。但是,太平寰宇记的不实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南方的两

2、浙、江东、淮西、荆湖,广南,户口明显比实际低太多。两浙路大部分属于吴越国,钱氏治理吴越国时,与四方较好,所以吴越国是当时最繁荣稳定的地区。欧阳修有美堂记称:“”。可见两浙路在北宋初期就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际人口并非太平寰宇记记载的那样少。表1:两浙路的人口变化府州980年户数1078年户数1102年户数润州265475479863657常州70103136360165116苏州35196173969152821秀州23052缺122813湖州38748145121162335杭州70457202816203574睦州(严州)122517675182341越州564911529

3、22279306明州27681115208116140婺州33046138097134080衢州1985986797107903台州31941145713156792处州40740121916119640温州2058689358108523表2: 江南东路户数变化府州军980年户数1078年户数1102年户数江宁府61679168462120713宣州46952142812147040广德军109134039941500太平州140605099753261池州33424131365135059歙州(徽州)51763106584108316饶州45917188195181300信州4068513

4、2617154364江州243649538484569 表3:淮南西路(南方)、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户数变化地区980年户数1078年户数1102年户数淮南西路(南方)190740713945744642荆湖北路177364657533804768荆湖南路126434871214952398表4:淮南东路(南方)、江南西路、福建路、四川四路户数变化地区980年户数1078年户数1102年户数淮南东路158073295233336430江南西路57144213576421650791福建路4678151048379缺四川四路108749819693642113012*注:夔州路1102年户数缺,根

5、据梓州路增长率推算。表5: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京东西路、京东东路、京西北路户数变化 地区 980年户数 1078年户数 1102年户数 河北东路 366887668167668847 河北西路 257677566762552415 京东东路 283548 756869817355 京东西路238950663210534103 京西北路(北方) 303096583662539790 北方全部 2544447 56640465917938太平寰宇记的数据中,两浙路、江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户数都明显偏低。北方、淮东、四川、福建、江西,从980年到1078年人口都增

6、长到原来的2倍多一点,有的路,譬如成都府路,人口还增长不到2倍。说明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就是这个水平,考虑到北方久经战乱,北宋时期人口增速可能稍快于南方,那么南方大部分地区也就增长到原来的2倍左右。两浙路在100年内人口竟然增长到原来的3倍多,远远高于北方和附近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与实际情形不符。首先,两浙路在五代时期战乱很少,人口密度是全国最高的,而980年户数普遍较低;其次,与两浙路相近的淮东、福建、江西,100年内人口只增长到原来2倍左右,两浙路实际增长率不可能偏离这个数值太远;再者,北方历来人口增长速度比江南要快,而100年内北方人口也只增长到原来2倍多,说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这个水平。同

7、时我们应该也看到,两浙路中还有少部分地区增速比较正常,比如常州,润州。与两浙路相邻的江东路,人口增速同样离谱。江东路在五代时期属于南唐,虽然不如吴越国安逸,但相比北方而言,也是人口稠密区了。北宋初年,赵匡胤大力招募南唐的文学家、画家充实京城,说明江东地区在五代时期受破坏程度不大,文化环境已经好于北方地区。除了歙州以外,江东路在100年内人口也普遍增长到原来3倍多,明显不符合实际。除了两浙路、江东路以外,淮西路、湖北路、湖南路、广东路、广西路增速也太离谱。淮西路之和州、寿州、光州、舒州、蕲州、黄州,100年内人口普遍增长到原来的3倍以上,其中黄州尤为离谱,增长到原来5倍多,蕲州、和州、光州、舒州

8、也增长到原来4倍左右。淮南西路在北宋时期没有接纳大规模外来移民,反而有不少人外出移民到京西南路的唐州、邓州,说明淮西路人口本身就比较稠密。淮西路中也有部分增速合理的州,如庐州,100年内增长到2倍左右,和淮南东路相当。粗略估计,淮西和淮东人口增速应该相似,100年内也就大致翻了一番。荆湖北路比淮南西路更离谱。从980年到1078年,人口增长到原来4倍左右。明显不符合实际,估计980年户口存在很大遗漏。荆湖南路比荆湖北路更离谱,100年内人口增长到原来7倍左右。实际上,湖南在五代的战乱中要比湖北更安逸些,人口基数必然也比较大,即使有外来移民,也不至于增长到7倍。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从980年到10

9、78年,人口从16万户增长到82万户,明显不合实际。以上是按路讨论的,其实如果具体到州,北方、淮东、四川、福建、江西,这些增速正常的地区也有很多州的户口有问题。比如信阳军从1466户增长到18398户,漳州从2万多户增长到10万户,密州从3万户增长到15万户,等等。综合而言,北方的户数增长比较符合实际,南方四川、淮东、江西、福建增长也比较正常,需要矫正的就是两浙、江东、淮西、荆湖南北、广南东西。以2倍扩增倍数对两浙路矫正后,980年两浙路实际有88万户。以2.2倍矫正江东路、淮西路后,980年江东路有48万户,淮西路有33万户。 以2.5倍对荆湖南北路、广南东西路矫正,980年荆湖南北路有65

10、万户,广南东西路有33万户。其他地区,如秦凤路的南方部分、京西南路的南方部分,大体上符合实际,只需进行微弱矫正。福建汀州、漳州的980年户数也严重偏低,分别矫正到5万、4万户。矫正后,980年南方地区约有户515万。北方的少部分府州也有较大的漏记,如太原府、京兆府、密州、莱州、徐州、淮阳军,等等,估计北方的实际户数在260万户左右,比太平寰宇记的254.4万户略高。需要说明的是,元丰九域志的户数也与实际有一定差距,其中的越州就明显偏低。以上南北合计而言,980年北宋有780万户,比太平寰宇记记载的641万户多100余万户,相对而言,漏记户口严重的多是南方地区。一方面是江浙、四川的豪族隐蔽户口,

11、一方面是南方各地区被北宋征服不久,户口统计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二、元丰元年户数元丰元年(1078年)户数来自元丰九域志,总数有1660万户,与长编基本相符。综合来看,980年、1078年、1102年三个户数中,1078年最符合实际。1、元丰九域志与长编户数基本相符,说明是当时朝廷最新调查结果;2、宋仁宗、宋神宗时期政治较清明,对各地的逃户进行了大幅度彻查,所以这一阶段的户口比较符合实际。三、崇宁元年户数崇宁元年(1102)年户数来自宋史.地理志,本数据问题比较大,主要体现在:1、很多地方的户数还不如1078年多,江南地区也是如此。在没有大灾大难情况下,人口下降实在匪夷所思,只能是统计上出现的问

12、题。2、很多地方的户数和1078年相当,怀疑是抄录自元丰九域志。3、按宋史地理志数据统计,1102年北宋只有1800多万户,与长编、宋史地理志开篇所说的2026万户差了200多万户。四、北宋户籍统计的若干问题1、户均人口少宋代官方统计的户口数字中,户与口的比例极不相称,每户平均为 2 人左右。宋代文献“口”与“丁”名异而实同,应理解为系包括成丁、幼丁、老丁和残疾在内的全部男子人数。2、诡名子户“诡名子户”是宋代税户为逃避或减轻赋役负担而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宋制乡村主户按田地产业多寡分为五等,上等户即田地产业多的一、二 等户,对政府赋役的负担远较下等户为重。如交纳田赋即按照 “先富后贫,自近及远

13、”,百姓“ 将田产分作诡名挟户,至有一家不下析为三、二十户者”,以减少人丁,降低户等,达到逃避赋役的目的。南宋人李心传 本朝视汉、唐户多丁少之弊一文说:宋代“以一家止于两口,则无是理。盖诡名子户,漏口者众也” 。需要说明的是,李心传也未必清楚宋代户均人口只有2人的原因,将它归之于诡名子户。其实,诡名子户虽然普遍,但绝对不可能是造成户均只有2人的原因,否则朝廷肯定会大力阻止了。李心传只是参照朝廷的户口数得出这个结论,对官方统计的实际意义未必清楚。诡名子户的结果,是造成户数虚增,每户人口下降。3、逃户、隐户宋代主户为逃避赋役而隐匿户口的情况相当普遍。如仁宗时期江南西路转运使周湛 “以徭赋不均,百姓

14、巧于避匿,因条其诡名挟佃之类十二事,且许民自言,凡括隐户三十万” 。三司户部判官李琮查究两浙路逃绝户,括出401332 户 。一个路隐户即达三、四十万,全国隐户之众,当可想见。逃户自然会导致官方户数的降低。4、总结综上所述,诡名子户会导致户数虚增,户均人口下降。而逃户、漏户会导致户口下降,但考虑两种现象都只占当时总人口的一部分,如果两种效应相抵消,那么官方户数可能还是接近实际的,所以以1078年户数推断980年户数并无多大问题。五、北宋人口的实际增长率按如上分析,980年北宋约有775万户,1102年有2026万户,122年内年均增速为0.8%。程民生在宋代户数探研中,用另一种方式估算了北宋人口的增长率。从县的等级来看,北宋末年的县的划分标准大约是北宋初年的2.33倍,分别而言,望县的标准是北宋初的2.5倍,紧县是2.33倍,上县是2.5倍,中县是3倍,中下县是3倍,平均而言,在2.65倍左右。按人口增长到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