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863040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项目可研计划书.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XX县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代码:编制单位:河北XX农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项目概要11.1 项目背景2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31.3 项目投资31.4 项目编制的依据31.5 项目效益41.6 组织领导和管理4二、项目区概况52.1 自然概况5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52.1.2 水文、气象5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52.1.4 自然灾害状况62.2 社会经济状况62.2.1 人口及劳动力62.2.2 土地利用现状72.2.3 农业生产状况7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7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2、72.2.6 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82.3 基础设施92.3.1 田间工程现状92.3.2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92.3.3 农电现状102.3.4 科技现状10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1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2四、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4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44.1.1 地表水144.1.2 地下水144.2 水资源利用现状144.3 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44.4 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64.4.1项目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64.4.2综合节水措施164.5 水资源评价17五、规划设计195.1

3、 指导思想195.2 建设标准195.3 规划、布局及规模20六、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设计236.1 主要建设内容236.1.1 水利措施236.1.2 农业措施236.1.3 林业措施246.1.4 科技措施256.2 工程设计256.2.1 水利措施256.2.2 农业措施296.2.3 林业措施306.2.4 科技措施31七、工程概算327.1 编制原则和依据327.2 投资概算327.3 资金筹措34八、综合效益分析358.1 经济效益358.1.1 效益计算358.1.2 年均费用计算368.1.3 经济效益378.2 社会效益378.3 生态效益388.4 经济(财务)评价388.4

4、.1经济效益计算388.4.2 经济效益分析40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419.1 组织机构设置419.2 运行管护41十、环境影响与评价4310.1 环境现状4310.2 环境影响与评价43十一、项目可行性结论与建议111.1 结论111.2 建议1附表2附件2附图3 一、项目概要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国家小麦、玉米主产区,承担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粮食

5、生产能力”,“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把800个粮食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提出,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回良玉副总理就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农业综合开发应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2009年5月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作出了“两个聚焦”即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重大部署。为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从2009年开始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逐年提高亩投资标

6、准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同时,在粮食主产区逐步推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为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粮食生产建设。石家庄市多年来持续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环省会高标准农田工程,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进而促进粮食生产。XX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河北粮食主产区,全国商品粮、小麦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又是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

7、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产粮大县,并且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08-2010)中排名第十二。根据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要把发展粮食生产同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搞好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1 项目背景按照上级农业开发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农产品优势明显,村领导班子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南楼乡和北早现乡进行。项目区地处XX县西北部,开发面积6600亩(方田40块),涉及南楼乡的厢同村,北早现乡的东房头村和小客村。项目区现有机井139眼,部分机井老化

8、失修,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全,灌溉土垄沟渗水严重,道路农田防护林稀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较差,干旱缺水,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花生等。粮食单产410kg左右,农业收入低,平均亩收入1984元左右,农民人均年收入为5278元。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差,综合生产能力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进行农田改造与综合开发。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可极大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局面,以利于市场的形成,推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9、;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改变田间小气候,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的作用。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XX县2012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南楼乡厢同村、北早现乡东房头村和小客村。项目村总土地面积为8976亩,土地治理项目规模为6600亩(方田 40块)。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打机井26眼,修复配套机井121眼,147眼机井统一建井台、井盖、电闸室,铺设地下防渗管道38.7km,整修农路20km,铺设地下电缆线路16km,修建公示牌3个,转弯半径60个,作业通道77个,植树15000株。项目建设期限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底。1.3 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95万元,包

10、括财政投资608万元(中央财政434万元,省财政138万元,市财政36万元)和农民投劳折资87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298.98万元,占总投资的43.02 %;农业措施投资290.62万元,占总投资的41.82%;林业措施投资24万元,占总投资的3.45%;科技措施投资56.4万元,占总投资的8.12%;项目管理费19万元,占总投资的2.73%;工程管护费6万元,占总投资的0.86 %。1.4 项目编制的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石家庄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河北省

11、农业开发办公室河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排灌电力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的意见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例规范(试行)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乙烯管材(GB/T13664-2006)1.5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新增农业总产值178.61万元,增加农民收入140.4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66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00亩,年节水37.82万m。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6600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77个百分点,保水固土,提高土壤肥力,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加湿度,降低风速,抵御干热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对防治病虫害传播起到一个隔

12、离带的作用,保证农业稳产、高产、高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1.6 组织领导和管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开发机构建设,明确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职能,健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各项制度,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意识,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使农业开发工作从上到下构成一个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体系。县政府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领导任组长,农发办、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供电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领导项目建设与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

13、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农发办,具体负责从立项到建设全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二、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XX县西北部,北纬381349381525,东经11429371143117之间,规划面积6600亩。东至巧女村,南至丰家庄村,西至西房头村,北至北石家庄村,项目区内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附项目区位置示意图)。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无霜期195天左右,年日照260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太阳辐射多年平均值127.80km/cm2,年平均气温12

14、.8,0积温4786,持续285天,10积温4347,持续207天,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9,极端最低气温为-19,多年平均降水量495.5mm,多集中在69月份,农作物生长期225天,光热条件可满足农作物和林果生产的需要。最大冻土层52cm。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洪积平原,为华北地区太行山前断裂带东侧、山西陆台太行山断裂带的石家庄凹陷和冀中鼻状突起带。历经沧桑变化,形成了海河支系滹沱河冲积平原。其地势西高东低,以1/15001/2000的坡降逐渐倾斜,属典型的山前倾斜平原地貌。本项目区土壤以轻壤质土为主,土类统属褐土和潮土两大土类,土层深厚,土体构型上松下紧,

15、据2009年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18g/kg,全氮含量0.089%,碱性氮65.1/,速效磷11.3/,速效钾91.2/,属中上等肥力耕地,土壤PH值7.8,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2.1.4 自然灾害状况项目区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风、雹、低温连阴雨、干热风、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损失。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开展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兴建水利,较大程度地减少了自然灾害损失,做到了平年丰收,轻灾年减产影响小。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如下:(1)旱灾:春旱,一般出现在35月份,春旱影响小麦返青、拔节、抽穗、灌浆,贻误春播作物播种;夏旱,一般出现在6、7月份,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伏旱一般出现在7、8月份,造成农作物减产。(2)风、雹灾:近15年来共发生风、冰雹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