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8618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0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实施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是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为科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着力提高滩涂资源开发效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期为2008年,规划期到2020年。一、条件与基础(一)滩涂资源概况江苏大陆海岸线长约954公里,其中粉砂淤泥质海岸线长884公里,约占海岸线总长的93%,是江苏最主要的海岸类型。中部近岸浅海区发育有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江苏沿海地区独特的动力地貌蕴育了大量的沿海滩涂,未围滩涂总面积为750.25万亩,约占全国的1/4。专栏1:江苏沿海滩涂资源根据2008年江苏近海

2、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908专项江苏部分),全省沿海未围滩涂总面积750.25万亩,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46.12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704.13万亩;含辐射沙脊群区域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302.63万亩。连云港市沿海潮上带滩涂面积0.07万亩,潮间带面积29.21万亩;盐城市(不包括辐射沙脊群)沿海潮上带滩涂面积40.1万亩,潮间带面积170.99万亩;南通市(不包括辐射沙脊群)沿海潮上带滩涂面积5.95万亩,潮间带面积201.3万亩。(二)围垦的历史与成效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历史悠久。经历了兴海煮盐、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港工业等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多个阶段,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活动。自

3、11世纪范公堤修筑以来,共垦植开发了近3000万亩沿海滩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地,1951年2008年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412万亩。滩涂围垦开发的成效。通过滩涂围垦,增加了大量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形成各类农业用地约209万亩,其中,增加耕地86万多亩。建设了海淡水养殖、工厂化设施养殖、粮棉种植、畜牧业及林业生产基地,特别是“九五”以来实施两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有效增加了农业供给,有效推进了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有力支持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了海堤防护标准。通过滩涂围垦,在原海堤外新筑高标准海堤,提高了沿海地区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有力

4、保障了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存在问题一是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沿海滩涂开发多为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开发层次不高、利用方向单一,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二是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总体规划引领,政府调控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三是沿海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对围垦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近海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滩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滩涂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二、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

5、府推动、市场运作,园区模式、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实行“先规划后围垦、先定位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开发方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沿海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沿海滩涂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以现代农业、港口航运、临港产业、城镇建设、滨海旅游等为重点,全面提高沿海滩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综合效益,把沿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推进形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开发原则科学开发。遵循海岸演变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区块、围垦时序、围垦方案,合

6、理确定各围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制订开发利用详细规划,按照规划组织开发。综合开发。促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建设临港产业、绿色城镇,形成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以园区模式进行开发,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水平;优化农业、生态、建设三类空间,突出主体功能,实行融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坚持先边滩后沙洲,先期对边滩实施围垦开发,对围垦难度较大的沙洲实施前期观测研究,中后期围垦开发;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推进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坚持先定位后开发,确定各围区功能定位,按功能进行开发。高效开发。推进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形成综合开发效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集约高效利用围垦土地资源,引进大项目

7、,形成大产业,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快生产发展,促进加工增值,增强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延伸产业价值链。 市场化开发。在强化政府推动的同时,坚持走市场化道路。政府重点在编制和审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制定激励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投入滩涂开发,加快滩涂围垦开发进程。可持续开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陆地与海洋统筹、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协调,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坚持围堤防洪排涝设计标准,确保围堤和围区安全;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管理,切实保障施工安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功

8、能,注重河口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标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有效保护海岸和近海海洋环境。(三)总体目标2010年2020年,江苏沿海滩涂围垦总规模270万亩。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围垦滩涂60万亩,建设8个省级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探索形成滩涂围垦开发新机制;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围垦滩涂70万亩,全面实施园区式综合开发;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围垦滩涂140万亩,将沿海滩涂建成新型港口工业区、现代农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三、滩涂匡围空间布局(一)布局原则针对沿海滩涂地貌与动力特征及其冲淤特性,在考虑滩

9、涂围垦与湿地保护尤其是自然保护区与河口湿地保护基础上,注重保护现有沿海港口、深水航道资源,满足未来深水港口以及产业、城镇发展需求,确定围区布局和规模。以高滩围垦为主。尊重滩涂演变自然规律,边滩围垦起围高程原则上控制在理论最低潮面以上2米,沙洲围垦和港区围填海起围高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保护和形成港口资源。既要稳定现有深水航道,保护沿海现有港口资源,又要通过匡围积极增加深水岸线资源,创造建设深水海港的新条件。维持潮流通道畅通。近岸面积较大滩涂和辐射沙洲的匡围,总体上不应改变海洋动力系统格局,预留足够的汇潮通道,保障两大潮波交汇畅通,努力使沙洲变得更高、港槽变得更深。注重生态保护。结合国家和省

10、级自然保护区及河口治导线的要求,在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及麋鹿保护区向海一侧不进行围垦,原则上不在河口治导线范围内布局围区;边滩匡围采用齿轮状布局,增加海岸线长度,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二)布局方案沿海滩涂规划建设21个围区,总面积270万亩,其中:连云港市4个,面积14.5万亩;盐城市9个,面积131万亩;南通市8个,面积124.5万亩。专栏2:滩涂围垦对海岸和潮流的影响分析现场测量与数学模型计算表明:270万亩匡围对近岸潮波系统几乎没有影响,对江苏近岸潮汐和潮流特征影响较小,涨落潮流态与现状岸线流态基本一致;现状港口及其附近水域的动力场、泥沙场变化不大;沿海围垦采用齿轮状布局,而不

11、是平行岸线向外推进,可以增加海岸线384公里,深水岸线随之增加。表1 沿海滩涂围垦总体布局方案编号行政区类型岸段(沙洲)面积(万亩)围堤长(公里)A01连云港市边滩垦区绣针河口柘汪河口1.59.5A02兴庄河口临洪口2.511A03临洪口西墅3.510.6A04徐圩港区754A05盐城市小东港口新滩港口211.4A06双洋港口运粮河口1.510A07运粮河口射阳河口2.514.5A08四卯酉河口王港河口925.2A09盐城市王港河口川东港口7.522.5A10川东港口东台河口3.513.8A11条子泥4044.3A20沙洲垦区东沙3284A21高泥2865A121边滩垦区方塘河口新北凌河口(东

12、台)510.6A122南通市边滩垦区方塘河口新北凌河口(海安)37A13新北凌河口小洋口620A14南通市小洋口掘苴口1830.6A15掘苴口东凌港口3261.7A16腰沙冷家沙4486.6A17遥望港口蒿枝港口11.543A18蒿枝港口塘芦港口521.7A19协兴港口圆陀角523总计270680(三)匡围工程匡围工程是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建设围区围堤、促淤导堤和跨海大桥等。坚持边试验、边围垦、边监测,不断总结工程建设经验与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围堤建设。按照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和滩涂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L3892008)

13、标准,进行围堤设计,新建围堤680公里,确保有效防御风暴潮和风浪袭击。围堤保护对象为城镇、港口区域,应适当提高围堤标准,大面积生态用地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围堤标准。促淤导堤建设。在条子泥、高泥、东沙、腰沙冷家沙等修筑促淤导堤,加速沙洲淤积,2015年前,建设8条促淤导堤,总长度205公里,其中,2012年前建设条子泥、高泥纵堤、高泥横堤、腰沙南纵堤等4条促淤导堤,长度80公里。跨海大桥建设。为做好高泥、东沙的围垦开发,分别在东大港、大腰门建设2座跨海大桥,2012年前,完成建设跨海大桥的前期研究工作。专栏3:促淤导堤促淤导堤是遵循先促淤后围垦的技术路线,在沙洲围垦前期采取的工程措施,主

14、要是在条子泥、高泥、东沙等沙洲上新筑促淤导堤。在辐射沙洲上平面布局“丰”字形、“十”字形导堤,旨在阻流积沙,加速沙洲淤积,稳定沙洲空间布局,同时为围垦提供施工通道,大力改善海上生产交通条件。沙洲促淤导堤开工建设时间宜早不宜迟。(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区域,实施边滩围垦,重点开发临洪口西墅、徐圩港区、小东港口新滩港口、运粮河口射阳河口、四卯酉河口王港河口、王港河口川东港口、条子泥、方塘河口新北凌河口、小洋口掘苴口、掘苴口东凌港口、遥望港口蒿枝港口11个围区。加强导堤建设,推进促淤增滩。在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设立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探索滩涂围垦开发新机制

15、,为后期大规模开发积累经验。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在总结第一阶段围垦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期滩涂围垦实际,不断完善滩涂围垦开发新机制;实施沙洲围垦和大型垦区的低滩部分围垦,完成条子泥匡围工程,启动腰沙冷家沙匡围工程。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加强海洋观察和科学研究,进一步制订具体方案,实施东沙、高泥和腰沙冷家沙开发。发挥沿海大规模土地后备资源优势,构建大都市发展区,作为驱动江苏沿海区域乃至全国中西部腹地发展的强力引擎;依托远洋大港优势,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动沿海地区全面发展。表2 沿海滩涂围垦实施时序方案编号垦区名称总面积(万亩)20102012年(万亩)20132015年(万亩)20162020年(万亩)A01绣针河口柘汪河口1.51.5A02兴庄河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