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品金融化.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8516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商品金融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商品金融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商品金融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商品金融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商品金融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商品金融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商品金融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商品金融化即商品投机炒作问题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常商品被进行投机炒作,价格不合理上涨的商品金融化现象。首先,从商品的定义及特征入手,论述了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商品的解释。其次,总结了金融商品的定义及特征,以便与普通商品进行比较,解释商品金融化的现象。再次,以房价为例,从个人和政府角度描述了商品金融化的严重危害。最后,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商品金融化现象的措施。正文:去年绿豆、大蒜、姜的价格一路飙升。调侃菜价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词语在百姓中流行。“苹什么”(苹果涨价)、“油你去”(汽油涨价)、“煤超风”(煤气涨价)也不甘人后,中国社会迈入“涨”时代。虽然物价上涨与通货

2、膨胀有关,但也不得考虑除了通胀因素外,与居民日常相关的商品已经被作为金融品进行投资和炒作的可能。以房价为例,自2000年以来,各大城市的房价更是疯长不停。下图为2000年至2010年北京内城四区的楼市价格走势图。 11年来,北京内城四区楼市只有02年和08年小幅回落,其余9年均有所增长,且大体趋势上增长率逐年递增。最大增幅在2009年,增长率高达到161%。根据统计年鉴数据,11年来居民居住价格指数均在106%以内 参见附录图表1,这说明通货膨胀并不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投机和炒作才是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一 、商品定义及商品的一般特征 为了更好的了解普通商品与金融商品的区别,我们首先要明

3、确商品的定义、特征,以及金融商品的定义、特征,对它们进行比较。(一)马克思资本论中对于商品的描述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经济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章中从分析商品开始,得出关于商品的概念,即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首先,马克思根据商品不断的运动和相互联系,对商品的内部矛盾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了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次,马克思在把生产商品的劳功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进一步揭示了在存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同时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产品归自己占有和支配,他们的劳动具有私人性,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社会

4、分工,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彼此为对方提供产品,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其他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都是在这一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后,马克思认为任何有用物都可以从质和量来考察,商品也是有用物,可以从这两方面考察,商品价值中的质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抽象劳动,量指的是商品所包含的劳动的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商品的一般特征根据以上分析,商品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

5、,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但这些都不是劳动产品,所以它们不能叫做商品。第二,作为商品,还必须要用于交换。商品总是与交换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商品。比如说在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生产,种出来的粮食和织出来的布,尽管都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并不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因而也不是商品。第三,对他人或社会有用。没有用就不会发生交换,有用才能发生交换。二、金融商品的特征 金融商品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金融商品具有如下特征:第

6、一、偿还期。偿还期是指借款人拿到借款开始,到借款全部偿还清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各种金融工具在发行时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偿还期。第二、流动性。流动性指金融资产在转换成货币时,其价值不会蒙受损失的能力。除货币以外,各种金融资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流动性。其他的金融资产在没有到期之前要想转换成货币的话,或者打一定的折扣,或者花一定的交易费用。第三,收益性。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第四、安全性。安全性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以及债务人的社会地位。二是风险是市场的风险,这是金

7、融资产的市场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跌落的风险。三、商品金融化的危害以房地产金融化为例 本文中所指的商品金融化并不是通常所指的期货市场,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商品,被当作金融商品进行投机炒作,使其不但具有交换功能,更加具有了金融商品的特征,投机商从中获利,而导致商品价格不合理变化的现象。通过对一般商品和金融商品的比较,商品金融化使得一般商品具有了风险性和收益性,能够通过倒买倒卖和囤货等行为使商品价格上涨而获利。从北京、深圳、广州及上海等地的房地产市场来看,一方面,房价快速上涨,另一方面,各地又有大量的空置楼盘没有出售。据新华网2010年7月7日的一篇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

8、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那么当有大量的房子空置而无法出售时,房价应该是下降的,但实际结果相反。房价的快速上涨,完全是房地产开发商、国内外炒作者、某些地方政府联手推高的结果。2010年4月26日新京报报道说,赖伟民教授走访了60多个城市的150多个楼盘,调查结果是:我国投资投机购房超过八成。2008年末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让我们了解到了房地产金融化的危害。它不仅似的真正有需求的人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使得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遭到威胁。在现代文明社会,居住权是每一国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住房也是居民

9、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必需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有责任与义务来保证每一个居民的居住权。这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急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避免房地产的金融化,稳定房价,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有数据表明,房地产市场中,不管是购自住房,还是用于投机炒房,购房者大多按揭买房。这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一片片楼房,里面有很多其实是银行的。一旦房产泡沫破裂,必然有人断供银行贷款,使银行坏账增多。2008年美国发生的8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这样引发的,银行收回大量贬值的房产,负债表严重恶化。为了将房产尽快变现,银行必须低价抛出房产。这不仅会导致银行

10、破产倒闭,也会导致房地产产业的萧条。众所周知,房地产产业是一个与其他产业相关性高的产业,它的萧条必定会导致钢铁,水泥等产业的相继萧条,以至于整个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的局面。四、避免商品金融化的对策鉴于上文中对于商品金融化的危害的阐述,商品金融化将带来市场资源和经济效率的损失。所以目前急需进一步打击大宗商品的投机,避免商品金融化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商品金融化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发生的,那么,就应该从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根据目前状况来看,因为个人对于利益的追逐,依靠市场自发解决商品金融化问题已经不太可能,只能依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减少投机现象的发生。我认为可以从

11、一下几个方面着手避免商品金融化。首先,既然商品价格上涨不是受实际供给和需求关系影响,而是受到有效供给和需求影响的,那么,控制商品价格,避免商品金融化就应该从增加有效供给入手。但是,如果当前的实际供求基本均衡的话,为增加有效供给进行宏观调控而增加生产,就会导致实际供给大于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效率的降低。我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有效供给的有效方式是政府购买,即由政府充当中间商角色,对商品进行大量收购,并以合理价格向消费者供给。其次,国家应对关乎民生的商品控制流通环节,根据商品特性,使其流通环节合理化。比如农产品市场中,生产者并没有从物价飞速上涨中得到好处,消费者更是受害者。那么中间的流通环节就

12、是价格上涨的根源。每一层中间商都想依仗价格上涨的好时机大赚一笔而进行加价,导致价格上涨更加严重。比如现行的对某些农产品进行的农超对接以及农产品进社区的方式,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既保证了农产品的价格合理有保证了新鲜程度。只有政府严格控制投机商品的流通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管才能有效的控制价格上涨。最后,商品价格的稳定依靠着良好的商品流通秩序。应该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治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投机行为。重建交易秩序,竞争秩序,监管秩序,中介秩序等。充分发挥尚未,行业协会的评审、仲裁作用。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加以严肃处理。另外,除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对投机行为加以控制,避免商品金融化以外,还可以从税收、金融等政策方面对此行为加以控制。比如实行累进税的税收方式,以及对特定行业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方面抑制过度的投机需求。参考文献:1、资本论【M】,卡尔马克思,武汉出版社,20102、浅谈马克思关于商品概念的分析【J】,桂逸琼,南方论刊,2009(5)3、外资炒房已成经济发展祸害 应严厉遏制,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