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发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83944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微镜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显微镜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显微镜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显微镜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镜的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正旭 2005151067 预防医学(3)班显微镜的发展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里面就记载了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至于凸透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可能已经无法考证。凸透镜有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为“放大镜”能够聚焦太阳光,也能让你看到放大后的物体,这是因为凸透镜能够把光线偏折。你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其实是一种幻觉,严格的说,叫做虚像。当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的时候,光线会以特定的方式偏折。当我们看到那些光线的时候,或不自觉地认为它们仍然是沿笔直的路线传播。结果,物体就会看上去比原来大。 单个凸透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几十倍,这远远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某些物体的细节。公元13世纪,出

2、现了为视力不济的人准备的眼镜一种玻璃制造的透镜片。随着笼罩欧洲一千年的黑暗消失,各种新的发明纷纷涌现出来,显微镜(microscope)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约在16世纪末,荷兰的眼镜商詹森(Zaccharias Janssen)和他的儿子把几块镜片放进了一个圆筒中,结果发现通过圆筒看到附近的物体出奇的大,这就是现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前身。 詹森制造的是第一台复合式显微镜。使用两个凸透镜,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就是复合式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如果两个凸透镜一个能放大10倍,另一个能放大20倍,那么整个镜片组合的的放大倍数就是10*20=200倍。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人

3、们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发现:胡克定律)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一个“单元”结构。胡克把它们称作“细胞”。不过,詹森时代的复合式显微镜并没有真正显示出它的威力,它们的放大倍数低得可怜。荷兰人安东尼冯列文虎克(Anthony Von Leeuwenhoek ,1632-1723)制造的显微镜让人们大开眼界。列文虎克自幼学习磨制眼镜片的技术,热衷于制造显微镜。他制造的显微镜其实就是一片凸透镜,而不是复合式显微镜。不过,由于他的技艺精湛,磨制的单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将近300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显微镜。当列文虎克把他的显微镜对准一滴雨水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了其中令人惊叹

4、的小小世界:无数的微生物游曳于其中。他把这个发现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引起了一阵轰动。人们有时候把列文虎克称为“显微镜之父”,严格的说,这不太正确。列文虎克没有发明第一个复合式显微镜,他的成就是制造出了高质量的凸透镜镜头。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复合式显微镜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例如人们发明了能够消除色差(当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的时候,它们折射的方向略有不同,这导致了成像质量的下降)和其他光学误差的透镜组。与19世纪的显微镜相比,现在我们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上没有什么改进。原因很简单:光学显微镜已经达到了分辨率的极限。 如果仅仅在纸上画图,你自然能够“制造”出任意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但是光的波

5、动性将毁掉你完美的发明。即使消除掉透镜形状的缺陷,任何光学仪器仍然无法完美的成像。人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光在通过显微镜的时候要发生衍射简单的说,物体上的一个点在成像的时候不会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光斑。如果两个衍射光斑靠得太近,你就没法把它们分辨开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再高也无济于事了。对于使用可见光作为光源的显微镜,它的分辨率极限是0.2微米。任何小于0.2微米的结构都没法识别出来。 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之一就是设法减小光的波长,或者,用电子束来代替光。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运动的电子具有波动性,而且速度越快,它的“波长”就越短。如果能把电子的速度加到足够高,并且汇聚它,就有可能用来放

6、大物体。1938年,德国工程师Max Knoll和Ernst Ruska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显微镜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由于电子的速度可以加到很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10-9m)。很多在可见光下看不见的物体例如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现出了原形。用电子代替光,这或许是一个反常规的主意。但是还有更令人吃惊的。1983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GerdBinnig和Heinrich Rohrer发明了所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

7、镜更激进,它完全失去了传统显微镜的概念。很显然,你不能直接“看到”原子。因为原子与宏观物质不同,它不是光滑的、滴溜乱转的削球,更不是达芬奇绘画时候所用的模型。扫描隧道显微镜依靠所谓的“隧道效应”工作。如果舍弃复杂的公式和术语,这个工作原理其实很容易理解。隧道扫描显微镜没有镜头,它使用一根探针。探针和物体之间加上电压。如果探针距离物体表面很近大约在纳米级的距离上隧道效应就会起作用。电子会穿过物体与探针之间的空隙,形成一股微弱的电流。如果探针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这股电流也会相应的改变。这样,通过测量电流我们就能知道物体表面的形状,分辨率可以达到单个原子的级别。因为这项奇妙的发明,Binnig和R

8、ohrer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还有一个人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就是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Ruska。 据说,几百年前列文虎克把他制作显微镜的技术视为秘密。今天,显微镜至少是光学显微镜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工具,让我们了解这个小小的大千世界。显微镜应用年表:1611年 Kepler(克卜勒):提议复合式显微镜的制作方式。 1655年 Hooke(虎克):细胞名词的由来便由虎克利用复合式显微镜观察软木塞上某区域中的微小气孔而得来的。 1674年 Leeuwenhoek(李文赫克):发现原生动物学的报导问世,并于九年后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1833年 Brown(布朗):在显

9、微镜下观察紫罗兰,随后发表他对细胞核的详细论述。 1838年 Schlieden and Schwann(雪莱敦及史汪):皆提倡细胞学原理,其主旨即为有核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组织及功能之基本元素。 1857年 Kolliker(寇利克):发现肌肉细胞中之粒线体。 1876年 Abbe(阿比):剖析影像在显微镜中成像时所产生的绕射作用,试图设计出最理想的显微镜。 1879年 Flrmming(佛莱明):发现了当动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其染色体的活动是清晰可见的。 1881年 Retziue(芮祖):动物组织报告问世,此项发表在当世尚无人能凌驾逾越。然而在20年后,却有以Cajal(卡嘉尔)为首的

10、一群组织学家发展出显微镜染色观察法,此举为日后的显微解剖学立下了基础。 1882年 Koch(寇克):利用苯安染料将微生物组织进行染色,由此他发现了霍乱及结核杆菌。往后20年间,其它的细菌学家,像是Klebs and Pasteur(克莱柏和帕斯特)则是藉由显微镜下检视染色药品而证实许多疾病的病因。 1886年 Zeiss(蔡氏):打破一般可见光理论上的极限,他的发明-阿比式及其它一系列的镜头为显微学者另辟一新的解像天地。 1898年 Golgi(高尔基):首位发现细菌中高尔基体的显微学家。他将细胞用硝酸银染色而成就了人类细胞研究上的一大步。 1924年 Lacassagne(兰卡辛):与其实

11、验工作伙伴共同发展出放射线照相法,这项发明便是利用放射性钋元素来探查生物标本。 1930年 Lebedeff(莱比戴卫):设计并搭配第一架干涉显微镜。另外由Zernicke(卓尼柯)在1932年发明出相位差显微镜,两人将传统光学显微镜延伸发展出来的相位差观察使生物学家得以观察染色活细胞上的种种细节。 1941年 Coons(昆氏):将抗体加上萤光染剂用以侦测细胞抗原。 1952年 Nomarski(诺马斯基):发明干涉相位差光学系统。此项发明不仅享有专利权并以发明者本人命名之。 1981年 Allen and Inoue(艾伦及艾纽):将光学显微原理上的影像增强对比,发展趋于完美境界。 198

12、8年 Confocal(共轭焦)扫瞄显微镜在市场上被广为使用。 现代:有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未来: IBM成像技术获突破 未来显微镜可看分子结构图 由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吴世法等共同研制的原子力与光子扫描隧道组合显微镜2002年9月23日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鉴定,由王之江院士任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该技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据介绍,原子力与光子扫描隧道组合显微镜(AF PSTM)是同时具有纳米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分辨光学显微镜双重功能图像分解的纳米成像仪器。仪器技术原理是在 AFPSTM中设置一个双功能共振光纤尖,当光纤尖在样品表面近场扫描时

13、,反馈控制等振幅扫描成像,一次扫描中,同时采集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 A FM图像和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P STM图像。该仪器在分子生物学、医药学,新材料学,集成光学,纳米科技等领域均很有用,高校将来甚至高中都可能普及。条件是产业化尚需研制商品样机,需要资金来开发产业化样机和产业化。估计在未来的十年内,在我国 A F PSTM市场可达到每年一亿人民币产值,国际市场每年可达到一亿美元产值。我国研制生产的该仪器能占国际市场多少份额,与今后该仪器的产业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王之江等专家在审查了吴世法教授等共同研制的原子力与光子扫描隧道组合显微镜测试报告、使用报告和有关专利,认为: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科技部仪器功能开发基金及校学科建设基金的支持,在两个国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减少假像和样品光学与形貌图像分解的新一代纳米分辨 A F PSTM型多功能光学显微镜。通过对光栅、薄膜、生物等类样品进行的扫描成像实验表明,该样机在一次扫描成像中可获得样品纳米分辨的 P STM折射率变化图像、透过率变化图像和样品纳米分辨的 A FM形貌图像、表面相位图像共四幅图像;实现减少假像和图像分解; A F PSTM与双目立体显微镜共焦结合从十至数万倍可变具有减少假像和图像分解功能的新一代纳米分辨 A F PSTM型光学显微镜,其减少假像和透过率与折射率图像分解方法属国内外首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