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839382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王介艳介介休市新建路小学说起习作教学,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说它是难点,是因为习作要求学生应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方面的综合知识,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人、事或景物等有中心,有条理,形象、生动地写下来。写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过去曾经一篇文章定乾坤,就那么一篇小小的文章,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今天,尽管不再靠一篇文章决定命运,但习作在考试中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习作作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笔者经过长期的习作教

2、学,认为习作教学要“顺其自然”。何谓“顺其自然”?绝不仅仅是表层意思上的听之任之,其内涵真义其实是积极的、能动的。一、做到“顺其自然”,要知其“然”。首先我们作为教师的需要搞清楚小学每个学段的习作目标及要求,这样才进行习作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胸中有数。现在目下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时,盲目地用字数来要求学生;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所上的年级学段的习作目标,造成盲目教学,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习作指导。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行为,有的教师对一个刚刚初学写作的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果严重地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造成了“走还没有学会,就想跑”的后果,这样的结局可想而知。关于习作教学

3、,12级教学目标是: (1)激发写话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 (2)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想象中的事物; (3)运用阅读和观察中学到的词语写话;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小学第36级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习作的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懂得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3)积累习作素材,积累语言材料,积累新鲜词语,养成观察与阅读的习惯; (4)观察周围事物,能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想象中的事物; (5)写出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6)自己修改和请别人修改文章,做到语句通顺、新颖、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词

4、语和常用的标点符号; (8)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9)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0)每学年完成16次习作,每次不少于400字。二、做到“顺其自然”,要学会“顺”。(1)要让“两条腿走路”在明确了各学段的习作目标后,我们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要学会“顺”,“顺”在这里指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据调查,我国大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作文障碍,分别是:小学生76%,中学生88%,大学生89%(武汉大学学报)。“障碍”包括:作文兴趣障碍,作文能力障碍。而这些障碍就需要我们来帮助学生去克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

5、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可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年搞写作的老师都清楚,阅读和写作就好比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厚”何来“薄发”?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一个学生观察想象思考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两条腿都要发育好,否则就会成为残疾。君不见,在现实生活中,一说阅读,我们老师就喊“看作文书去”,殊不知,这些作文书成为学生望“写”兴叹的压力,常年搞习作教学的老师都知道,那些作文书上但凡被刊登的,哪篇没有老师的润色,哪篇是真正出自学生一人之口。“看作文书”成了学生的紧箍咒,成了老师的所谓救世法宝。再说积累,通常做法是让学生像模像样的准备一本积累本,里面学生抄了大量的优美词句,很

6、多时候这种积累本是一个应付差事的本,真正学生积累到脑子里多少东西,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如果真正的做到阅读积累,一在阅读上要多方面选择读物,“不在一朵花上采蜜”,一开始不爱阅读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诱导他们爱上读书,老师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学生的会是无尽的美的享受。或者可以采用榜样激励法,让学生当中的好的榜样无声地示范大家。再其次,既然是阅读,就要给学生每天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否则就难以完成小学各年段的阅读量的要求,“量变引起质变”,量上去了,质就提高了。不论是精读还是略读,总能在其中或多或少的取得所要的“营养”。当学生爱上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观察他喜欢哪方面的读物,加以

7、指导,并指导在阅读中积累,不是为积累而积累,在积累中可以将所看到的词句分门别类的写入事先准备好的本中。 (2) 要培养一颗“易感的心”。阅读积累为写作准备了大量的表达素材,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指导学生随时、随地,去观察,去感受。不是每个人对外界的刺激感受的能量都是相同的,而且这种感受力会因人而异,外界给予人的感受面和感受力的不同,往往源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知识储备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比如有一回我们正上课,外面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我迅速地让学生去观察,而且这种观察要迅速地转化成语言并加以组织,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同时在这种描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加上

8、了自己的感受描述,当时有的学生说“真是太可怕了。”“我觉得风和树枝像是有仇似的。”语句十分精彩。这样的引导要经常地进行,才能达到“非一日之寒”的功劳。于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布置学生每天坚持写“百字作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生活并不是不丰富的,关键就是缺少对生活的感受力,结果造成无话可说,搜肠刮肚也没半点儿“素材”。“百字作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百字不会给学生造成大的压力,只是随便写写,但是在这一写中就有了学生的对每天生活的“捕风捉影”,对每天生活的“深入思考”。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写起了连载。真正形成了“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这种“敢”和“善”都要来自

9、教师精心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能不提高吗?学生能不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吗?这种“多写”的练习也可以称得上不是捷径的“捷径”。(3)要“创设情境”。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很重要。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通过多媒展示学生不容易发现的美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我在教学写景文时,就拍了一处大家最熟悉的介休北坛公园的美景,然后制作成图集,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看到图,再加上语言表达,自然就达到“一泻千里”的效果了。有时在习作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习作前谈话也是很有必要的。围绕一个话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比如在教学“看现象写感受”一文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

10、生活中看到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现象,并且说完后还要补充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学生顿时七嘴八舌,常常是这个学生还没说完,那个学生就马上发表同感。 (4)要“尊重每一种声音”教学的本质本来就在于激励鼓舞,因此我们教师在学生习作的评改过程中要善于做一个对学生不苛刻的老师,在习作批改中还要做到“返朴归真”,不要过于纠结于学生的遣词造句,有的老师不遗余力地对学生的习作大量“肢解”,表面上看是一片好心,学生却丝毫不领情,因为这种“干涉”似乎有些“吃力不讨好”,这种行为不够尊重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自尊心。也许在我们辛勤批改的作文本里就有“鲁迅”的影子,我们能因为“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样的表述就大笔一挥把它归为简单地重复吗?因此在习作评改中要讲究艺术,评改语文要得体,评改方式要贴近学生的心灵。我在批改中一般采用对话的方式来给学生写读了其作文的感受,而不是站在高处的“评改”,而且还引用了类似回复贴的一楼二楼的格式,不光我看了,还让其它学生也欣赏一番。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心理都有想被人认同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写作热情。综上所述,只有在习作中做到“顺其自然”,只有敢于打破传统作文教法,与时俱进,尊重规律,才能让学生真正“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