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83419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吴汉城 刘红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尽可以给学生以想象和自我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倡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拓宽知识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开展物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关键词 思考 创新 意识 能力 面对当今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年轻一代需要的不仅是接受现成的真理,更需要的是树立不断探求真理的信念产勇气,学会探求真理的方法。社会、时代的需求,要求发展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没有创造,只能亦步亦趋、人云

2、亦云,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对21世纪人才而言,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高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指敢于创新,不畏权威,能坚持实现个人的意愿。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价值取向,首先应该反映在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当然仍要强调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扎实的基础知识技勇学习能力的培养,但要加进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创新意识和培养。其内容是培养科学精神。教育学生对待书本知识、传统文化、社会现象。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要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批判吸收,养成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其次是培养健全人格。一方面要自尊自信、自强、

3、自律,另一方面要尊重他人,平等合作,关心社会,关心环境。自主、合作两方面的和谐结合,构成创新人才的良好个性。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物理学的创造性思维是探求创造新的物理知识的思维活动,包括提出新的物理问题、设计新的物理试验、发明新的物理技术、形成新的物理概念、创建新的物理理论、启用新的物理方法、做出新的物理解释。物理学创造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重新安排、组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和形象,如牛顿总结伽利略等人的成果,提出了牛顿三个定律;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创

4、新的前提牛顿说:“如果我对世界有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别的,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而耐久的思考所至。”爱国斯坦也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猖狂立性是思维的灵魂。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只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不是题目做的少,而是平常缺少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学习物理重在理解,要想清道理,单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为自己真天

5、掌握的知识。所以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的人谈不上创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搞“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发挥认识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胜利果实”,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做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认真

6、思考,独立操作,手脑并用。强调学生自己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自己列出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独立完成实验。有些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努力也可以将其转化为探索性实验。例如,胡克定律在中学教材中是直接给出公式f=kx。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不利。我们可以用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或橡皮条进行演示实验,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实验的可见度大,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也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室现有的螺旋弹簧、刻度尺、钩码、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得出胡克定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简单开始,逐步提高。鼓励学生刨根问底,

7、养成凡是多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将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都是人们运用创造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重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可是,有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重视物理规律的结果,轻视物理规律的发展历程,面对极易培养创新精神的物理学史,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低调处理,让学生课外看看了事。在物理规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上述错误的教学倾向,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前辈科学家的创新活

8、动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教会学生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的方法。如在自由落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伽俐略是如何得到落体定律的。伽利略通过落体理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导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S/t2=C,进而用倾角不大的斜面实验加以验证。最后推论倾角为90时小球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伽利略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这样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有伽利力的理想试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

9、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学研究方法由伽利略首创,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即观察、实验、假设、通过实验验让假设、理论、通过广泛的实验验证理论。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开展讨论和争辩,拓宽知识面。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产生于思维的“碰撞”冲突之中,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思维“碰撞”,力求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师生平等和谐的、积极研讨的环境,以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正视学生在思维发展中的“错”,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宽容和允许学生犯错误,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为各层次学生展示能力、发挥潜能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老师应成为

10、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思路符合老师的设计要求,更不要对学生不同的或别出心裁的见解不置可否甚至粗暴否定,只有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要点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疑问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对学生而言要尽量地提出疑问,对教师而言要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师生思维相交融,最终解决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能否提在点子上需要不断猜想,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深入的思考可激发灵感,放射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可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猜一

11、猜”,鼓励学生猜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一个磁铁插入螺线管,研究感应电流磁场和线圈磁通量,让同学猜测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线圈磁通量有何关系?继而用多个试验加以验证,最后上升为理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思考是做不到的.问题能提到点子上,表明了思考的深度。能独立地提出问题,能在别人看来不成问题的地方提出新问题,这正是创造的开始。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不会、也不敢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分析理论与实验的矛盾,多种假说的差异与对立,让学生为寻找对物理事实的统一解释,追求物理理论的普遍性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培养学生的发现

12、创造能力。解题时,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创能力。最后开展讨论和争辩,拓宽知识面。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的组织形式,采取“方块式”(小组讨论)、“圆桌式”(集体讨论)等利于学生讨论的开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范围,将课堂延伸到校园、校外,变小课堂为大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参观工厂和实验室,增强学生的知识积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广泛吸纳社会科技、时事政治等各种信息充实课堂,活化课堂知识,以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容量、频率和效率。现代科学发展更强调知识的交叉和交融,物理学的发展

13、史也表明,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就更有可能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牛顿和麦克斯韦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与他们深厚的数学功底密不可分。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以物理学科为核心,建立宽广的知识面,对培养创新能力大有好处。正如泰勒指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更容易产生联想和独到见解。”近几年物理高考中,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物理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为以后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是各

14、国的共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参考文献 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朱智贤林崇德主编: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乔际平续佩君主编: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田世昆胡卫平著: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刘红 吴汉城电化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并达到会学的目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

15、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全新的教育形式是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者,目睹了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本文仅从一名教师的角度,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自从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于课堂教学以来,许多大中小学纷纷投入有关计算机、投影、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及相关的软件配合教学,大大地丰

16、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整个教育界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化教育”热潮,而这种“电化教育”也由最初的单纯幻灯片、投影技术发展为今天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配合课堂教学的运用,其发展之迅速可谓一日千里。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以及向老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大有益处,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教学与教研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研究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研教改的更新。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媒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