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83355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摘 要:历史上,成都与重庆两地同属四川,具有交织互融的共同历史,但每一座城市都有个性化的自然空间、个性化的人文景观和个性化的历史遗存。成渝两地之间,由于自然条件和当代历史发展中的行政分割等因素,导致两地的城市意识有着个性差异。利用城市意识把城市无形资产集合成独特的集聚形态,引发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量和流向的一系列变化。这样既可以创造出新的城市经济资本、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又可以直接使这些资源转化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从而改善城市内部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关键词:城市意识;成渝;区域经济;区域合作;经营城市Abstract:Chengdu and

2、Chongqing belonged to Sichuan will winwi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common history. But each city has characters of the natural space,individuality,personality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historical relics. As a result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dminis

3、trative segmentation,and other factors,the two cities have a sense of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By using the urban consciousness,it will bring town intangible resources into a unique agglomeration form and triggers a flow of people,capital flow,information flow,such as flow rate and flow of a series

4、of changes. This can create new urban economic capital,so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lso can direct these resources into citys 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 and social benefits. So it will improve the citys internal structure and raise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urban consciousness;Chengdu Chongqi

5、ng;regional economy ;regional cooperation;city management一、城市意识的理论分析及效益城市意识是一个历史的、时间性的综合概念。它随城市的产生而产生,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步丰富内涵。体现出城市个性与特色城市意识,其最大的特征便在于此。城市个性与特色,是一座城市通过精神文化、景观、建筑风格、城市风貌等方面显示出来的唯一性、排他性和可识别性,是一个城市卓尔不群、特色独具的根本标志。它综合了城市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综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综合了城市居民的思想风貌和道德品行。我们把从城市文化提炼出并升华得到的精髓称为城市意识,以此理念为指导,同

6、时通过城市意识的各种表现要素和营销手段来构建城市品牌,将城市作为无限升值的有价物来经营。1因此,准确塑造一个城市的城市意识,言简意赅地表述一个城市的城市意识,将对城市居民起到精神鼓舞、激励作用,并促进居民积极维护城市的声誉,努力参加城市建设活动。这就是我们提到的新型城市理念经营城市。“经营城市”是当今中国各大城市的热门话题。所谓经营城市,是指用市场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使其不断增值,包括城市自然资本、城市文化资本(无形资产)、城市延伸资本。把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有价物予以推销,从而依靠“卖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这无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观念的新突破

7、。城市意识作为城市无形资产精髓,在城市竞争力中,是一种鼓舞力量和推动力量,对于城市化或城市经营来说就具有以下时代战略意义:(1)它是城市的灵魂,是建设城市个性与特色的需要,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2)它与经济的一体化关系,使自身也成为城市创新力的强力催化,满足经营城市、营销城市的需要;(3)它在塑造城市整体的同时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具有显着的强化作用。城市意识把属于城市无形资产方面的资源集合成独特的集聚形态,引发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量和流向的一系列变化,并形成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形成新产业发展资源和整体发展资源。从而改善城市内部结构

8、,提高城市竞争力。这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经营城市”理念不谋而合,也昭示了新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必然的突破。而处于同一经济区域内的两座城市成都、重庆,能否合理利用“城市意识”,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下,创造出适合整体及局部共同繁荣的道路呢?二、成都的城市意识及其经营严 艳: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成都有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一直是中国西南重镇。不管在文化、政治、商贸方面,它的基础都相当深厚;成都文明的休闲之城,人们生活节奏缓慢而有序,尽情享受着文化商业古都里浓郁的儒商氛围;成都所处的四川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1%,而工业产值只有重庆的一半。成都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乐土之邦”。每

9、一个成都人都在全力打造中国的休闲之都。所谓“休闲”二字听起来没有一点城市经营的味道,实际上,它是采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让你产生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认同感。在“休闲”背后,更凸现了在文化、旅游、餐饮、科技、贸易的经营手段。这里的城市广告语是“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围绕这一城市定位,政府请来了着名导演张艺谋拍摄城市广告片。从历史文化与科学人文精神这个角度来讲,成都较之重庆最突出的优势也就在于它浓厚的文化背景。三、重庆的城市意识及其经营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尽管有55%的农业人口,但重庆从来就不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工业26个大类重庆都有,汽摩、仪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方面,重庆历来也是

10、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所以重庆更应算是一个门类非常齐全、工业化程度也非常高的城市。在经济建设方面,重庆喊出“一城两翼,建设三大经济区”的口号:主城9区建成“都市发达经济圈”,西部建立“渝西经济走廊”,东部建设“三峡库区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区”。三个经济区域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推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具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的城市。直辖后,重庆以交通为重点,依附“山城”、“两江交汇”的独特地理优势,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山水园林城市、光彩工程、8小时重庆、半小时出城等市政项目。今天,戴着直辖市帽子的重庆是一个省的身体。这一点注定重庆

11、是中国城市的唯一。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和一体化速度要比所有的中国城市更滞后、艰难,但从优势讲,重庆的发展腹地是广阔的,它可以利用万平方公里的地域成为世界城市第一。正因为如此,它的发展优势变得尤其显眼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开放、奋斗、活力、创新”的重庆必定会成为中国地图上光亮的一点,与成都的相比也因为直辖变得更为显眼。四、成渝城市意识的比较这两座城市的意识与血性有着天壤之别。重庆气候闷热难耐,常年不见天空的模样,成都却天高云淡,气候宜人;重庆是山城,尽管曲径通幽却难以行走,与“一马平川”的成都形成鲜明对比;从性格而言,重庆人雷厉风行,爽直率真,而成都人平和儒雅、恬淡内敛。这些迥异的背后其实就是城市文

12、化的悬殊:成都是商业文化城市,重庆是工业经济城市。双城都竞相争夺“长江上游经济区中心”,凭借的就是坐拥的丰富自然及再造资源。成都有良好的经济制度环境,文化品位较高,传媒业发达,是中国四大传媒中心之一;重庆是资深却年轻的工业型直辖市,矿产资源、交通条件俱佳。因地势和气候原因,在生活节奏上显得忙碌快捷,工作风格干脆爽直,讲究效率。简而言之,成都凭的是老练和成熟,重庆拼的是年轻和创新。成都和重庆,它们具有独特的城市意识。而这两种不同的城市意识不应该成为盲目竞争、排斥甚至抨击的理由。两种城市意识同宗同源,唇齿相依。成渝两地的人民应该更好地利用这种求同存异的意识和文化,促进双方在各方领域的积极合作,不应

13、由于历史留下的文化、意识不同而丢失互助互进互荣的机会,这既不符合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也不顺应时代的潮流。五、成渝城市意识差异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四川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强大的媒体力量;重庆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有便捷的黄金水道,有勤奋的劳动人民。地域范畴的同属同源,城市人口、经济总量的接近,双城之间资金、人才、观念的频繁沟通与流动,交通的便利都足以使两城对比成为两座城市市民经常的谈资。竞争与挑剔,都在有意无意的不断对比中产生。于政府而言,对合作和竞争更感兴趣。正因为共享巴蜀文化资源,川渝依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密切联系的经济关系,因此两地把在地区结构、经济功能方面的互补性转换为双方合作的基

14、础。长江上游经济区下的两地合作利用共处四川盆地的地理优势,建设“三组团一轴线”城市经济带。“三组团”即成都组团,主要指成都市区及周围城镇;重庆组团,主要指重庆市区及周围城镇;内江、自贡组团。“一轴线”是指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呈点状分布的城镇。成渝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个城市要想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社会文化活动和经济上相互融合、共生互补,形成互融的要素市场,并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发展。川渝利用城市意识作为合作点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进一步研究川菜制作手法,将现代烹煮手艺及科学的膳食搭配融入独具一格的菜系,打造出更具价值的饮食品牌;两地联手,向全世界推介川剧

15、等文化资源;将两地拥有的旅游资源通过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整合成跨省的旅游线,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游客,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川渝既要合作,也需要良性竞争。根据两地产业等方面的差异性,强化城市间的分工作用,这样才能形成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而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两个点”。成都、重庆以及周围的城市群应当发挥各自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合作。切勿忽视自身优势,进行盲目的比对。通过分析,双城的城市意识异同应科学、理智地定位在“求同存异”的正确方向。我们就是要善于把城市意识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合作壁垒”转化为“合作动力”,把城市意识的“相同”形成的基础化为“合作基础”,以点带面,再整体推动大西部

16、的各项领域发展,做大属于不同于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的特色产业,将“城市意识”与城市化、增强区域整体实力真正地紧密联系起来,使双城形成“1+12”的竞争强势。1 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90.巫祥雯.强化经营城市意识 推进北海城市发展赴青岛市调研考察得到的启迪N.北海论坛,2006-11-28.鲍宗豪,等.城市的素质、风骨与灵魂城市文化圈与文化精神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老枪.中国城市口水战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闫士杰.雕刻城市年轮N.河北凰家地产凰家新闻,2006-01.魏达志,等. 城市群与城市国际化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何树青.重庆第N城:一座城市的现实与可能J. 新周刊,2005-10-17.王崇举. 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协同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