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83135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张志林)篇一: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及声速测量(预习报告)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及声速测量(预习报告)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示波器。 2) 学会使用函数发生器。实验原理示波器原理阴极射线示波器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局部:示波管、竖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扫描发生器、触发同步和直流电源等。如果在竖直偏转板上加待测电压,在水平偏转板上加上与待测电压同周期或周期为整数倍的扫描电压,那么在荧光屏上将能显示出完整周期的所加待测电压的波形图。李萨如图形的根本原理如果示波器的X和Y输入是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的两个正弦电压,那么屏上的光点将呈现特殊形状的轨迹,这种轨迹图

2、称为李萨如图形。如果做一个限制光点x、y方向变化范围的假想方框,那么图形与此框相切时,横边上的切点数nx与竖边上的切点数ny之比恰好等于Y和X输入的两正弦信号的频率之比。即:fy:fx=nx:ny,假设有端点与假想边框相接时,应把一个端点记为1/2个切点。利用李萨如图形能方便得比较出两个正弦信号的频率。实验步骤观察波形从自制多波形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尖脉冲四种波形。分别用示波器测出其正弦波输出幅度的有效值,方波幅度的峰峰值,三角波的周期,尖脉冲的频率。观察李萨如图形(1) 将自制信号源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分别输入到示波器的两输入端,调出频率比为1:1或1:2的李萨如图形,

3、并由此定出自制信号源正弦波信号的频率。 (2) 将频率耦合信号发生器的两个正弦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调出频率比为1:2或1:3的稳定的李萨如图形。记录以下图形形状及fy:fx的值。根据电容充放电原理,研究方波与三角波、尖脉冲之间的关系(1) 从电容器的充放电波形到三角波。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u,加在由RC组成的电路上。用示波器同时观察u和uc。然后改变R或f,观察并记录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前后的频率、电阻及电容等参数。 (2) 尖脉冲产生的原理研究,将方波加在RC电路(R较小)上,用示波器同时观察u和uc。改变R或f,观察波形变化。相位变化的观测按右图1接好电路后,观测ui和uo。共振电路测电感

4、、电容按右图2接好电路。观测测ui和uo,调整f使ui和uo同相位且uo到达最大值。记下此时频率等参数。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 2)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学习一种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法,加深相位的概念。实验原理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f及波长的关系为:v=f测出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求出声速。其中声波频率可通过测量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出,剩下就是测波长。产生和接收超声波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它利用压电体的逆电效应产生超声波,利用利用压电体的压电效应接收超声波。本实验中频率约为40kHz。由于它的波长短,定向发射性能好,波长可用相位法测出。波是振动

5、状态的传播,也是相位的传播。沿传播方向上的任何两点,如果其振动状态相同,这是两点间的距离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ln利用此公式可精确的测量波长。当在发射器的声波场中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器接收到的电信号与发射器的鼓励电信号同相。继续移动接收器,直到接收器接收到的电信号再一次与发射器的鼓励电信号同相时,移过的这段距离必然等于声波的波长。为了判断相位差以测定波长,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由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组成的李萨如图形。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与超声波发射器的输入端及示波器的通道1连接;将超声波接收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通道2连接。函数型号发生器置于正弦

6、波输出,其频率范围置于100kHz左右,输出幅度调到10V左右。(2) 用示波器观察加在声波发射器上的电信号与超声波接收器输出的电信号,先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到40kHz左右,然后细条频率,使接收器输出信号最大。记录下此频率,即为超声波频率。实验过程中信号频率假设有改变,记下最大值、最小值,最后取平均值。(3) 用相位法测波长。利用李萨如图形找出同相点来求波长。为了提高精度,可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4) 把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在测量开始和结束时,要先后记录室温,以及相对湿度,并查出平均室温对应的饱和蒸气压。假设温度不是整数,按线性内插法求出准确地饱和蒸气压。然后计算理论值,与实验测得

7、的声速值比较。数据表格李萨如图f函频率耦合信号发生器李萨如图f自 fx:fy=研究方波与三角波、尖脉冲之间的关系相位变化的观测声速的测量5T0=273.15K p=1.013x10Pat1= t2= r1= r2=ps=v331.5(1rpt)(10.31s)m/s T0pf=篇二: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物理实验报告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教室:指导教师:一、 【实验名称】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声速的测量原理2、学习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三、 【仪器用具】1、SV-DH-3型声速测定仪段 (资产编号)2、双踪示波器 (资产编号)

8、3、SVX-3型声速测定信号源(资产编号)四、 【仪器用具】1.超声波与压电陶瓷换能器频率20Hz-20kHz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声波,高于20kHz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60kHz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正确。图1 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及弯曲振动换能器。声速教学实验中所用的大多数采用纵向换能器。图1为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2.共振干预法(驻波法)测量声速假设在无限

9、声场中,仅有一个点声源S1(发射换能器)和一个接收平面(接收换能器S2)。当点声源发出声波后,在此声场中只有一个反射面(即接收换能器平面),并且只产生一次反射。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发射波1=Acos(t+2x /)。在S2处产生反射,反射波2=A1cos(t+2x /),信号相位与1相反,幅度A1A。1与2在反射平面相交叠加,3合成波束3=1+2=(A1+A2)cos(t-2x /)+A1cos(t+2x /) =A1cos(2x /)cost+A2cos(t - 2x /)由此可见,合成后的波束3在幅度上,具有随cos(2x /)呈周期变化的特性,在相位上,具有随(2x /)呈周期变化的特性。

10、图4所示波形显示了叠加后的声波幅度,随距离按cos(2x /)变化的特征。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图2 换能器间距与合成幅度实验装置按图7所示,图中S1和S2为压电陶瓷换能器。S1作为声波发射器,它由信号源供给频率为数十千赫的交流电信号,由逆压电效应发出一平面超声波;而S2那么作为声波的接收器,压电效应将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电信号。将它输入示波器,我们就可看到一组由声压信号产生的正弦波形。由于S2在接收声波的同时还能反射一局部超声波,接收的声波、发射的声波振幅虽有差异,但二者周期相同且在同一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二者在S1和S2区域内产生了波的干预,形成驻波。我们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实际上是

11、这两个相干波合成后在声波接收器S2处的振动情况。移动S2位置(即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你从示波器显示上会发现,当S2在某此位置时振幅有最小值。根据波的干预理论可以知道:任何二相邻的振幅最大值的位置之间(或二相邻的振幅最小值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均为/ 2。为了测量声波的波长,可以在一边观察示波器上声压振幅值的同时,缓慢的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示波器上就可以看到声振动幅值不断地由最大变到最小再变到最大,二相邻的振幅最大之间的距离为/2;S2移动过的距离亦为/2。超声换能器S2至S1之间的距离的改变可通过转动鼓轮来实现,而超声波的频率又可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频率显示窗口直接读出。图3 用李萨如

12、图观察相位变化在连续屡次测量相隔半波长的S2的位置变化及声波频率f以后,我们可运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声速,用逐差法处理测量的数据。3. 相位法测量原理由前述可知入射波1与反射波2叠加,形成波束3即3 =A1cos(2x /)cost+A2cos(t - 2x /) 即对于波束:1 =Acos(t - 2x /)由此可见,在经过x距离后,接收到的余弦波与原来位置处的相位差(相移)为= 2 x /。如图5所示。因此能通过示波器,用李萨如图法观察测出声波的波长。4. 时差法测量原理连续波经脉冲调制后由发射换能器发射至被测介质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t时间后,到达L距离处的接收换能器。由运动定律可知,声

13、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由以下公式求出:速度V=距离L/时间t图4 发射波与接收波通过测量二换能器发射接收平面之间距离L和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当前介质下的声波传播速度。 五、【实验内容】1.仪器在使用之前,加电开机预热15min。在接通市电后,自开工作在连续波方式,选择的介质为空气的初始状态。2. 驻波法测量声速。 2.1 测量装置的连接:图5 驻波法、相位法连线图如图5所示,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换能器接口(S1),用于输出一定频率的功率信号,请接至测试架的发射换能器(S1);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的发射波形Y1,请接至双踪示波器的CH1(Y1),用于观察发射波形;接收换能器(S2)的输出接至示

14、波器的CH2(Y2)2.2 测定压电陶瓷换能器的最正确工作点只有当换能器S1的发射面和S2的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换能器S1、S2的谐振频率点处时,才能较好的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实际上有一个小的通频带),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按照调节到压电陶瓷换能器谐振点处的信号频率,估计一下示波器的扫描时基t/div,并进行调节,使在示波器上获得稳定波形。超声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方法如下:各仪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调节发射强度旋钮,使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适宜的电压(810VP-P之间),再调整信号频率(在2545kHz),选择适宜的示

15、波器通道增益(一般0.2V1V/div之间的位置),观察频率调整时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37.5kHz之间)电压幅度最大,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频率点,记录频率FN,改变S1和S2间的距离,适中选择位置,重新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共测5次,取平均频率f。2.3 测量步骤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适宜选择相应得测试介质。完成前述2.1、2.2步骤后,观察示波器,找到接收波形的最大值。然后转动距离调节鼓轮,这时波形的幅度会发生变化,记录下幅度为最大时的距离Li-1,距离由数显尺(数显尺原理说明见附录2)或在机械刻度上读出,再向前或者向后(必须是一个方向)移

16、动距离,当接收波经变小后再到最大时,记录下此时的距离Li。即有:波长i=2Li -Li-1,屡次测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3.相位法/李萨如图法测量波长的步骤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适宜选择相应的测试介质。完成前述2.1、2.2步骤后,将示波器打到“X-Y方式,并选择适宜的通道增益。转动距离调节鼓轮,观察波形为一定角度的斜线,记录下此时的距离Li-1;距离由数显尺(数显尺原理说明见附录2)或机械刻度尺上读出,再向前或者向后(必须是一个方向)移动距离,使观察到的波形又回到前面所说的特定角度的斜线,记录下此时的距离Li。即有:波长i=Li -Li-1篇三:声速的测量与示波器的使用用共振干预法测量声波的波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