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8304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优秀公司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美国相关机构的研究显示,正式使用绩效管理系统的财务公司表现要明显优于未使用的公司,但中国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理解和实行还仅仅是开始.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引入了绩效管理,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流于形式,非但没有起到激励员工、提升绩效的作用,甚至引起员工的不满,破坏了组织的稳定,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绩效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它都涵盖。其次是一种循环,制定绩效目标、制定与执行绩效计划、进行绩效沟通与辅导、实施绩效评估、进行绩效沟通反馈、绩效结果运用、新的绩效目标与计划的制订.在

2、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强调计划、辅导(分析)、评价、反馈的过程;不仅涉及员工的个人绩效,而且关注与强调企业/部门的团队绩效(还有企业绩效和部门绩效)。历来,成功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只有适用的方法。绩效管理亦然,最重要的是寻找到适用的方法.原因在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况:管理者对绩效管理非常重视,对下属设定的绩效指标非常全面,考核时也非常认真,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与最终财务业绩相差甚远(吻合程度较低),于是员工开始怀疑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对绩效管理制度开始不认同,管理者也陷入了是否要继续执行绩效管理的困境挣扎,迷失了方向。难道这真的是绩效管理本身惹的祸吗?

3、笔者以为,绩效目标和企业战略相脱节是出现以上问题的重要因素,虽然绩效指标和财务业绩有个滞后性。为什么会出现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脱节呢?首先,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绩效目标的“全面性”。为了不遗漏目标,企业往往把各种指标都罗列出来,并设计相应的标准进行考核,有的部门承担着30多项指标。这种看似周全的考虑,在实践中只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方面,人的精力分散,不能集中在重点目标,尤其是战略目标上。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心理能量只能很好地关注7个左右的单元。目标非常多和没有目标的效果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人们在多目标情景中,由于不能兼顾,往往会采取“牺牲创新,少犯错误的行事原则。因此,规规矩矩表现的部门

4、由于没有大的差错,就不会得到太差的评价。仔细研究,追求目标的全面性的背后,有两种假设:一种假设是,员工天生是爱偷懒的,因此需要外部的监控;另一种假设是,不考核的内容,员工就不会去做.实际上,员工最反感的就是外部控制,尤其是知识型员工,这种心理更为强烈。另外,企业不能以“考代“管”,日常的沟通、协调和关键点的控制程序都是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一定把全部压力都让绩效考核来承担.造成脱节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绩效目标的来源往往不是企业战略。在很多企业中,无论是部门的绩效目标,还是员工个体的绩效目标,往往来源于往年的习惯和静态的职能界定.基于去年的做法来制定当前的绩效目标,显然是假设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不会

5、有太大的变化。实际上,在这个变革时代,多数行业的环境是动荡的,存在着极强的复杂性、频繁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制定绩效目标时,一定要基于新的环境要求,而不要过分基于过去的行为习惯。此外,基于静态的职能界定制定绩效目标,往往是不直接承担业务指标的行政支持部门的做法,他们假设部门的职能是稳定的,工作内容也是固定不变的。其实,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支持部门,随着企业战略的不断调整,其绩效目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思路1.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2。如何解决绩效目标和战略的脱钩问题呢?3.从平衡计分卡中寻找解决思路。如果我们不能描述一项事物,我们就找不到衡量它的方法。如果不能很好地衡量一项事物

6、,我们就很难有效地管理它.对企业战略而言,也是这个道理。中国的企业家不缺乏战略眼光和思考,欠缺的就是如何把这些想法用清晰的语言和可操作的方法描述出来,同时配套授权和合理的控制来执行到位.平衡计分卡中强调因果关系链,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的描述.这种因果关系式的战略描述,使得我们能够对战略进行管理,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以戴尔公司为例,以直销模式为核心、提升运作效率是其战略,而只有把这个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化描述时,这个战略才能够真正落地。平衡计分卡中的因果链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普遍意义上的bsc因果关系链.即员工学习与成长促进内部流程的改善或创新,进而提高顾客满

7、意度,最后影响财务绩效;另一层含义是指和企业价值定位直接相关的因果关系链。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只是描述战略的思考模式,只有那些具体的衡量指标才对企业的实际行动有直接的影响力。如3m公司以创新为其战略,在其员工学习与成长方面就制定出促进创新战略的具体绩效目标,如激励创新的薪酬机制建设等。当然,由于战略是动态的,企业绩效目标也应不断调整,随战略而动,才能保证绩效目标和战略不脱节。4。要敢于大胆舍弃非战略性的绩效目标。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战略更主要的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绩效目标的设计也是如此,大胆地舍弃非战略性目标是使战略性绩效目标得以保证的举措.如果什么都是重点,其结果肯定是什么都不

8、是重点。俗话说“样样通,样样松”,一个人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如果对所有的事情都想精通,都不舍得舍弃,那么必然每样事情都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例如一个业务人员的工作很多,包括回款、开单、客户拜访、物料管理、网点开拓、客户对账、导购培训、促销活动、卖场建设、费用管理等,对其设定绩效指标时就不能全部罗列,不然就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关键工作设定具体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体现“战略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因为不愿舍弃而全部罗列为绩效指标,这样的结果就是“样样松”。一般来说,每次绩效指标的设定以35项为宜.多了不宜突出重点,少了则难能概括主旨。结语解决绩效目标与战略脱节的问题只是绩效管理预见的许多困惑和难点之一,从更深远的意义来说,我们与其说绩效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模式,不如说它是反复的行为实践,只有一方面在战略的指引下进行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完善,才能使绩效管理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实践不可能没有失误,但是没有实践,我们则连失误也不能得知,所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迷信盲从,而应该实践、实践、再实践,使得绩效管理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