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827058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2008-06-24 11:56一、产生歧义的原因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

2、,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请吃菜”

3、,“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另外,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

4、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二、消除歧义的方法1.设置具体语境。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2.增加必要词语。如:“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可分别写成“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或“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如“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

5、(调换语序)。“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4.改变句子结构。如:“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如:“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

6、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歧义句现象复习(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几个工厂的工人。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他要粉蒸肉。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我哥哥姐姐的同学。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

7、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 l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n 时,表示“看守”;读kn 时,表示“阅览”。)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ng 时

8、,表示把房间腾出来。)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

9、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A.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B.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C.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例如:他爬过山没有?(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

10、解,便会产生歧义。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

11、(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 和 记者;B.主要的 领导和记者)(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产生歧义。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 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

12、爱护人民的 军队偏正结构)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6)“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 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 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六、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他*的同学;B.王玲的同学)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A.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看到你

13、那年才8岁。(A.我8岁;B.你8 岁)(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5)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例题评析:例题:下面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A.2加4乘6等于多少?B.丁老师正在照相。C.冯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D.张云和赵虎在商场买东西。如前例,A中“2加4乘6”属于多义短语。B中的“照相”和C中的“看病”都属于动词的施事受事方向不确定类型的。只有D句没有歧义。(3)

14、消除歧义的方法添加词语。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句的适当位置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意固定下来。如例可在“认识”后面加上“他”,变成“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他。”改换词语。当数量短语作定语造成歧义时,只要适当改换数量词,即可消除歧义。如例将“个”改为“所”即可消除歧义。调整词序。对那些由于递加定语修饰关系不明而造成的歧义,可以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例可调整为“工厂的几个工人”。例可调整为“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座谈”。变换句式。根据语意将原来的一般句式变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使语意唯一。如例可变为“学生的天职是把书读好。”设置语境。当一个语意环境不“一定”时,应继续设置语境,使其达到“

15、一定”,从而消除句子的歧义。如例可加上“把粉递给他”,全句的意思即为“他要用粉来蒸肉”。添加标点。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在书面上添加适当的标点即可消除歧义。如例可在“告”或“写”后添上标点,变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或“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读出停顿。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而造成的歧义,如是口语,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读出停顿,如例可读为“我/哥哥姐姐的同学”,或“我哥哥/姐姐的同学”等。 读出重音。在口语中,为了强调某一意义,可以读出句中的逻辑重音,以消除歧义,准确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义。如例可根据需要重音“打”或“他”。(4)消除歧义练习题下列句子中每个句子都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一组是()A.a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b走了一个钟头。c关心他的父亲。d母亲看见他哭了。B.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b主要的演员和导演都来了。c我跌了一跤。d这事不可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