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8259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同步阅读.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一:小爬虫的道理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我停下笔,正要伸手掂(din)量那枚“小绿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tu)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png)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 )每次老以失败而告终,

2、( )它毫不气馁(ni),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xi)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和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一次翻过来,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小爬虫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nu)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速地爬开去。 我将尺

3、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一把尺子 一张薄纸 一片树叶 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 它需要的 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己 为了生存 它正是这样永不懈(xi)怠(di)地奋斗着1. 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2. 为文中画“”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的括号里。(2分)3. 恰当地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第自然段的括号中。(3分) 如果就 只要就 虽然但是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始料不及 坚持不懈 5. 文中第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

4、东山再起”指的是( )。(只填序号)(2分)A. 东边的山再一次起来。B. 再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C. 太阳从东边升起。6. 文章的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掉在书桌上的小爬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阅读二: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

5、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

6、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1、 我会填:(1)三字经中,_,_ 两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很大。(2)“昔孟母,择邻处”这六个字,以另外一种说法而闻名,就是_。(3)“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_,皇帝曾经称赞他为“天下无双,_。”2、我会选:(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 )身上。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

7、是( )A、猪 B、鸭 C、鸽子 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阅读三: 漓 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

8、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 ) 安静( ) 丰收(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 )( ) 颜色( )( ) 热闹( )( ) 生机( )( ) 美不( )( ) 丰硕( )( )3、短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选两句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比喻句: 拟人句: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 。5、短文按 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

9、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阅读四毛驴和牛大哥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i,b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 千斤 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n,fn)量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shn,shn)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1)

10、在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2)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_(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阅读五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片断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物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

11、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要多开垦荒地;越是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阅读训练: 1、文中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sng shn ) (bng t) (zng zhng ) (qn sh ) (pn fn)B、(shng shn ) (bng t) (zhng zhng ) (qn sh ) (pn fn) C、(sng sn ) (bng t) (zng zhng ) (qn sh ) (png fn) D、(sng shn ) (bng t) (zng zhng ) (qn sh ) (pn fn)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B、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C、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黄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D、黄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3、简要写出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_阅读六阿凡提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