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82206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1、“帮校长上头条”给谁敲了警钟【原声回放】“帮上头条”是时下娱乐界流行的一种炒作方式,但是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学生兴师动众“帮校长上头条”,显然并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暂且不论“空调门”、“奖学金”事件是否属实,仅就这种学生和高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本身就耐人寻味。客观而言,这两起事件尚在传言和口头通知阶段,目前很难判定真伪是非。即便“空调门”和“奖学金门”事件传言属实,那也应该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依据和学校的相应程序入手加以申诉、解决。从这点来看,年轻学子们的行动似乎有些过于草率了。2014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2版,姜朝晖2、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从少儿抓起

2、【原声回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每个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在形成中易受很多潜在、外在的因素影响。少年儿童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他们选择和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未来成长的方向。如果我们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润泽他们的心灵,很有可能他们的价值观会被来自网络、社会等环境中不良的观念冲击并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对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对中国梦的呼应,也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2014年6月1日中国教育报1版,孙宏艳3、名校办分校不是一“分”就灵【原声回放】名校办分校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把分校当作一个相

3、对独立的发展个体,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与策略,明确发展定位,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团队扎扎实实深入到分校里去,以主人翁的意识、态度和精神投入到分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让学生能够切实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名校采用派一些管理干部和教师支援分校的教学、管理,或者分校的优秀学生“留学”到本校去上课等措施,是达不到上述理想效果的。名校办分校应该遵从办学的基本规律,必须切切实实地搞好办学,而不能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扶持态度。2014年9月17日中国教育报2版,吴颖惠4、珍视传统文化莫误入肤浅化歧途【原声回放】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

4、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并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发掘华夏民族深层精神世界中那些长期形成的积极因素,使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因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得其神髓,而不是徒具形表,更不是借文化之名,行商业牟利之实。2014年9月18日中国教育报2版,单承彬5、为应试配置教育资源是条死胡同【原声回放】政策调整带来的分值变动不仅引发了客观的“师资荒”,更暴露出深层次的“师资恐慌”学科地位提升后的教学质量如何保障?课时安排、课程方案、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都有待系统改进,让学校深感新的

5、“应试”压力。更不用说,如果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若政策进一步调整,艺术、体育、信息素养、劳动技术等更多门类特长纳入高考考核范畴,所有学科都变成高考“主课”,学校该怎么办?当前,若学校继续以“应试”的方式去调配教育资源,一则无法穷尽层出不穷的新需求;二则把所有学科教学捆绑上应试的“战车”,只会愈加背离考试改革等政策的初衷,导致“政策性无奈”。2014年10月21日中国教育报2版,李爱铭6、学校行政科学化是“去行政化”前提【原声回放】学校行政要保证有活力和有效服务教学,必须要建设一支稳定、专业、合适的专门队伍,因此要创新用人机制。要通过民主渠道公开选拔校长,同时保障校长的用人权。实行干部任期制、职

6、员终身制。大幅度精简机构,减少干部职数,大力压缩交叉任职的方式,严格限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职务。原则上,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兼任,担任行政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退出重要学术岗位,减少或不参加具体学术工作。但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互认聘任年限,以解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在尊重行政工作的前提下,建立独立而合理的行政人员薪酬体系,保证同工同酬,优劳优得。2014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2版,姚跃林7、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原声回放】显然,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之所以备受社会公众舆论诟病,其核心症结即是在“双重功能”的主观确认上发生了困难。这类学校无疑都更为凸显和追逐

7、“筛选功能”上的成功,而对于“育人功能”,则显然必须首先服从于“筛选功能”。如果“筛选功能”并不能从深层真正引导上述理性化的“育人功能”,那么任何一所高中学校自然都没有独立承担理性化育人功能的内在主动性和超越性,哪怕这些中学开展有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最终也难逃为“筛选功能”服务的工具命运。由此可见,舆论过于强调“育人功能”,而有意轻视或无视现实层面的“筛选功能”,显然是犯了不顾结构性掣肘因素而将价值应然片面当成实然的理论幼稚病,其对学校单向度的责难并不公平。2014年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2版,李涛8、教师编制城乡统一要落地“有声”【原声回放】以单一的“生师比”作为标准的教师配置方

8、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城乡倒挂”问题。从今后的改革趋向看,在以“生师比”为主的基础上,引入“科师比”有助于缓解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引入“班师比”有助于缓解村小学和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问题,因而值得探索。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已经引起各地的重视。在一些地方,通过设立附加编制,对解决学校在教师配置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一部分学校的特殊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当前教师编制总量控制的情况下,附加编制还只是完善教师配置的一种补充手段。2014年12月2日中国教育报2版,汪明9、“器材无人会用”暴露错位均衡观【

9、原声回放】教学设施建设只是过程、不是结果,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无论是钢琴古筝、画板水墨,还是电脑投影,都只是工具,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并非硬件资源本身的先进和丰富程度就可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画等号。事实上,教学设施建设不仅需要与师资、学校外部环境等其他条件相辅相成,还要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息息相关。教育自有规律,教育均衡不只是大搞建设、配置先进的器材那么简单,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才是关键。2014年12月3日中国教育报1版,刘楚汉10、大学生就业不能“靠天吃饭”【原声回放】就业难易,都是基于现实需要产生的,某一专业就业的供需状况并不总是一成不变。

10、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化的就业环境,没有形成就业状况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反馈机制。教育滞后于市场,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这无疑加剧了某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才是大学生就业出现“靠天吃饭”窘境的症结所在。我们尤其要警惕的是,与经济领域供需失衡市场调节不同,人才市场不允许出现失败的“产品”,人才浪费会让更多人陷入“读书无用论”的迷惘之中。2014年12月16日中国教育报2版,郭立场年度观点从校长个人来说,一定要转变思维,摒弃落后的“家长制”观念,转而以法治精神为管理学校的逻辑起点。校长只有时时带着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与虔诚之心,才能做到事事处处

11、不失法度。2014年12月22日2版李达三位家长让孩子适时休养生息,渴望孩子能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能在成长期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尽管这还只是一种尝试,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探索的价值。2014年11月24日2版陈文英雄不问出身,不论博士硕士或者本科毕业生,只要他们爱教育、爱孩子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汗水,中小学的大门就应当向他们敞开。2014年10月21日2版张培元大学校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修身敦品,不仅是其成才的基础,也有益于社会大众的教化。2014年9月15日2版张亚群状元经济背后氤氲的对高分考生“神化”的迷信、对高考分数的痴狂,都不是“人生出彩”的常态,更不是

12、社会公平正义的福祉。2014年8月14日2版邓海建“美女、美食、美图”的怪异在于,这种花哨的手段放逐了对大学本原的关注,放逐了对人的关怀不关心大学内在的东西,相反,把细枝末节作为了追求,是一种逻辑上的颠倒。2014年7月4日2版朱四倍一部招生考试史,实际上就是力求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制度设计与力图投机取巧的作弊行为斗智斗勇所写就的历史,就是一部制度与人较量的历史,就是一部法治与人治角力的历史。2014年6月17日2版刘海峰在越来越开放的学术“市场”中,具有多样性的学术共同体更具有竞争优势。政策鼓励“杂交优势”,评估价值取向趋向内涵性追求,新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都是促进改革的有利条件。2014年5

13、月7日2版熊庆年笼统提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有可能“吊高胃口”却不好落实,不太利于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共识“最大公约数”,促进教育公平也须因地制宜。2014年3月7日2版张力有什么样的教育法治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法治素养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法治国家。2014年3月3日2版张志勇解决大学生城乡背景差异带来的就业落差问题,既要在整体上推进社会公平,也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公有制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还要从小就重视素质教育,疏通社会向上流动渠道和机制,帮助每一个中国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2014年2月21日2版田丰2014年度教育舆情观察那么多事情和声音,历史会记住什么张以瑾无

14、论未来我们怎么回望,2014年都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年度。去看看新闻报道,去听听街头巷议,你会发现,老百姓翘首多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德建设、职业教育改革等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有了具体模样,越来越亲切可人了。但是,教育改革仍然在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倾听的声音,还有很多需要澄清的争议,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凝聚的力量跨入新年的门槛,回望2014,凝思片刻:我们能看见什么,历史会记住什么?教育改革大步向前,民意支持深水突破去年,“新常态”成为最有分量、最有影响力的年度热词。从第一次听说,到迎来目不暇接的变化,所有人都相信,它会深刻

15、影响国家的未来,包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历史会记得,2014是新常态起始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从年头到年尾,教育改革不断出新政,出重拳,抽丝剥茧破解那些困扰教改的“大难题”年初,中小学划片入学成为政策关注重点,教育部出台意见,强力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并重点督促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大城市尽快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新学年开学,这项政策结出了果实:在择校压力很大的北京,全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了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民间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显示,北京家长们感知较好,参与调查者认为“打了一个翻身仗”。8月,有“牛鼻子”之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有了突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