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沙之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81503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沙之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5课沙之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5课沙之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5课沙之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5课沙之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沙之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沙之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沙之书出题:范磊 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1.了解博尔赫斯及其创作。2.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主旨。3.理解“虚构”对于沙之书表达的重要性。4.理解小说主旨的多义性,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无限”,超越现实的障碍。“沙之书”是作者虚构的一本书,它像沙子一样无始无终,是一个关于无限的原型。沙之书提供了一个人遭遇“无限之物”的心理感受过程,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人类面对着无限时,进入了无所适从、难以摆脱的真实困境。这一经验是新鲜的,独到的,因而是迷人的。1.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

2、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他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以至于谁不读博尔赫斯,就必定是文学之盲;谁不谈博尔赫斯,也仿佛等于无知浅薄。这样一种带有明显强制性的文学时尚,终于使博尔赫斯在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生根开花,也使中国文学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不断变化、翻新,一派蓬勃。因此他被中国许多作家称为“作家们的作家”。2.迷宫制造者。博尔赫斯将关于时间相对性的深奥、复杂的哲学问题诉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学才能。而读者可以清楚地窥视博尔赫斯迷宫的景色,至于他能否感知迷宫,走出迷宫,则要看他的造化。沙之书梦之书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其代表作。作为一个终生与书打交道的人,

3、设想出这样一本“沙之书”,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是顺理成章的。沙之书出版于1975年,而1941年,博尔赫斯就曾经写过一个名为巴别图书馆的短篇。在那个短篇里,博尔赫斯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数目不明确的,也许是无限数的六面体回廊所构成的图书馆”。那个“巴别图书馆”同样是一个无限之物,和“沙之书”一样,也是一个关于无限的原型。而这也正是博尔赫斯创作的特点。1.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读后概述一下。2.沙之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它有哪些奇妙的特性?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铁锚()一幢()一帧()搁架()晦气()诋毁()剥啄()簿子()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1)掩饰掩盖掩饰:使

4、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等)。指当事人对事实进行改编,让别人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来理解事实。掩盖:从上面遮住,隐藏隐瞒。侧重于盖住,不让别人知道。辨析:他用那老一套的傲慢的神情窘态。他作弊被人发现了,于是就千方百计丑事。(2)荒诞荒谬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侧重在虚妄、不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多用于形容故事情节等。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侧重在严重背离正常情理,一般用于形容观点、理论等。辨析:日前广电总局对有些穿越剧进行了批评,认为太过离奇,而且渲染轮回转世和宿命论,价值观含混。这种的末日预言,为何能够震撼台湾呢?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受日本9级大地震的影响。(3)寒碜寒酸寒碜:形象差,不好看

5、;丢人,有失体面。寒酸:形容贫苦读书人的穷困、窘态;形容不体面或不大方。他的这只宠物狗长得真!连日来,不管是东龙森林公园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还是总投资1.2亿元的长丰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都在一条横幅、一挂鞭炮略显的仪式中正式开工建设。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付之一炬:(2)乌烟瘴气:(3)无济于事:1.你认为小说中哪几处情节设计得最为巧妙?2.一本起初让“我”好奇的书,为什么后来“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3.小说开篇为什么要写一串几何学概念?4.小说前半部分为什么要介绍那么多的圣经版本?5.小说描写的是一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书,但作者在首段却说“如今人们

6、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怎么理解?6.你认为“沙之书”可能象征什么?7.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8.在沙之书中,作者虚构了一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沙之书”,体现了博尔赫斯作为一名“玄想型”作家的特点。那么小说中有让你感到真实可信的情节吗?“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自由与特权都注定是要有限制的,小说的虚构和想象也不例外,它必须遵从相应的艺术法则。小说家的谎言不是江湖骗子的谎言,恰恰相反,小说家虚构不是为了使读者上当,而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收获。对于小说家来说,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其真正旨意乃是揭示生活的真相。有鉴于此,如果小说家完成不了这样的目的,那么他的小说中的谎言

7、就是无效的,最终也难以为读者所接受。用马尔克斯的话说,这样的谎言根本就不是一种想象,而是一种虚幻。在他看来,“虚幻只不过是粉饰现实的一种工具”。他说:“虚幻和想象之间的区别,同会出声的布娃娃和真人之间的一样,有天壤之别。”总之,虚构是小说存在的理由,这个理由又是建立在发掘生活真相的基础之上的。就小说本身而言,它同样也是一种现实,从属于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生活实际上也在不知不觉地被虚构着。从这一层面上说,绝对抵制虚构才可能是一种真正的“虚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本想把那本沙之书放在威克利夫版圣经留下的空当里,但最终还是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我上了床,但是没有

8、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其中一页印有一个面具。角上有个数字,现在记不清是多少,反正大到九次幂。我从不向任何人出示这件宝贝。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然后又担心它并不真正无限。我本来生性孤僻,这两层忧虑更使我反常。我有少数几个朋友;现在不往来了。我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摹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插画没有一张重复。晚上,我多半失眠,偶尔入睡就梦见那本书。夏季已近尾声,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可怕的怪物。我把自己也设想成一个怪物:睁着铜铃大眼盯

9、着它,伸出带爪的十指拨弄它,但是无济于事。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也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我想起有人写过这么一句话: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我退休之前在藏书有九十万册的国立图书馆任职;我知道门厅右边有一道弧形的梯级通向地下室,地下室里存放报纸和地图。我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把那本沙之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我竭力不去记住搁架的哪一层,离门口有多远。我觉得心里稍稍踏实一点,以后我连图书馆所在的墨西哥街都不想去了。1.文中说“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得到“沙之书”以后,“我”产生了哪些烦恼?2.“

10、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中的“隐藏”能够换成“收藏”吗?3.“我”为什么要将“沙之书”藏在国立图书馆中?4.小说中“沙之书”代表了“无限之物”,对这个“无限之物”可作多方面的阐释。小说中“我”得书、藏书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

11、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

12、,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固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

13、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

14、,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

15、,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我的绳索。”他回答道。(本文有删改)5.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6.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7.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一条从天上垂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