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81501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理论与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级函授生教师教育类(本科)第一学年作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姓名:何 岩1、试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谈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意义。答: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2、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开拓和提升了教育的层次 3、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2、试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请根据学习的动机理论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答:学习

2、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而且,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学习动机强度过低很难产生高的学习效率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是不是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呢?回答是否定的。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研究已表明:对于难度适中的学习课题,中等强度的动机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学习效率最高。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下降。可见,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与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会降

3、低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过分强烈的动机状态下,焦虑水平也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个人的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因此,正常的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学习效率下降。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四)适当开展竞赛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二)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三)培养学习兴趣(四)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三、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一)消除学生的无力感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3转移学

4、生对失败的注意力(二)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3、试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答: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奈瑟(Neisser)认为:“认知是指转换、简约、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感觉输入的所有过程。”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一个最重要的术语是“建构”(construction),即认知过程是建构性质的。它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基本过程(

5、primary process),它是在受到外部事件或内部经验刺激时马上发生的。这个阶段只是粗略地转换信息,以便根据贮存信息形成想法,这一阶段基本上是自动发生的。其次是二级过程( secondary process),它涉及有意识的控制,是比较精致地转换和建构观念和映象。相比之下,这一过程受贮存信息、个体的意图和期望的影响程度较大些。 认知信息加工学说认为,思维有一种执行控制的机制,就像计算机程序中有一种执行程序一样;认知建构过程中的二级过程的认知运演是习得的,尽管它们部分地受遗传的影响。其中记忆的内容,以及转换和重建内容的策略,也是习得的;同时可以通过对视知觉的类推,来描述和解释记忆和遗忘的

6、过程。4、你怎样看待情绪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不良情绪的危害以及怎样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答:师生间的人际交往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绪、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重视教育中的情绪、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是优化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处于兴奋、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中,为认知活动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同时,教师要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因为情绪有感染作用,教师的情绪会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地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状态。如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严肃性而故意绷着脸,“冷静”、“严厉”的教学状态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始终调控好自己的情

7、绪,以愉悦、振奋、饱满的状态感染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学会调控情绪。5、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角度,你认为我们现行的教育应进行那些改革?答: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对认知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意识和创造力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6、在掌握几种主要的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一下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答:遗

8、传因素是人格形成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人格就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遗传因素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的研究者运用不同方法发现了几个国家的人都具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这是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人格特征上更相象,这可以归结为遗传的作用。研究发现,某一基因的突变会引起躁狂抑郁症,人体血液内的5-羟色胺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作用。这初步表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找到遗传因素影响的物质基础。当然,遗传因素只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方面,人格形成更重要的是来自后台环境的影

9、响。二、环境因素影响人格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或社会文化环境等。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母的个性、教学方式、家庭心理氛围等。学校环境因素包括教师和同伴。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规范、社会阶层、大众传媒、民族传统。三、主观因素总的来说,人格既受先天的遗传因素,也受后天的环境因素影响。外部环境塑造着人格,但人也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选择和改造着环境以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且,这些因素既不是孤立地起作用,也不是简单地叠加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7、试分析评价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答:一、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

10、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或普通兄弟姐妹的比较,是研究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最有效地途径。研究发现,人的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力的遗传制约性要大,其中发色、眼色的遗传最为明显;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语言、空间、数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忆、推理方面的遗传;人格方面也存在着遗传效应。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个性中的好奇心与第1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联系,而在第17对染色体上发现了与焦虑有关的基因。在人类的智慧成长方面,也有许多研究者发现了相当高的遗传作用。二、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

11、须得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个体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环境和教育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主要影响环境有:胎内环境、家庭、同伴、媒介与网络。总的来说,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来更为重要的作用。8、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12、基本观点,并分析说明它在哪些方面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答:建构主义者在吸收维果斯基、认知信息加工学说、皮亚杰、布鲁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于学习做了初级与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中;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今的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广为采用。之所以如此,是与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理解相一致的。他们

13、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以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9、记录某教师在一堂课上

14、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并根据提问的特征对该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答:某教师提问内容:请大家联系实际和理论来分析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在这里记录的是某教师采用抽签提问法。该教师提问思路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

15、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一个学期要保证每个学生被抽中23次,至少要抽中1次。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该教师的提问方式是值得学习的。10、联系实际谈一谈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心理辅导的作用和途径。答: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辅导主要途径有: (一)开设以讲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三)结合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