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814943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文言实词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实词教案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难点磁场选文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

2、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注,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

3、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頠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注: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在水边洗濯,祛除不祥。试题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B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拜访。C导为政务在清静 务:务必。D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要:通“邀”,约定。选文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

4、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歼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徒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宏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

5、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还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试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后去吏居家 所居治理B.遂召上辞问 过辞廷尉于定国C.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齐悉复得其故城D.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举廉为缑氏都尉案例探究案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知识依托:文言实词词义与用法的掌握。解析:此项中“乘”为“登上”之意。答案:C错解

6、分析:错选D,不了解“北”的含义。方法技巧:对文言词语意义的推断,一般应结合文章大意及具体语境。从语法来分析,以上四句中AB两句加点词前皆有副词,则可初步判断加点词为动词。C句加点词前为名词,其后亦为名词,则加点词应为句子的谓语,为动词。D项中“逐”为动词,则加点词可能为名词。从有关知识的联系来说,课本中有比较接近的用法:“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超乘者三百乘”,“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从具体内容及情理来分析,让老弱女子上城墙,可虚张声势,可呐喊助威,可迷惑敌人但“巡视”则明显不合适。案例2()(20XX年全国高考试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

7、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知识依托:文言实词词义与用法的掌握。解析:A项中“竟死”指“一直到死”。B项中“将兵”意为“统率军队”。C项中“曲折”指李广行军迷路的实际情况。答案:D错解分析:错选B,把“广之将兵”误理解为“李广的将领和士兵”。方法技巧:A项解释不正确。首先从文章语境来推测:此词前为“以射为戏”,既为“戏”,死去的可能性即不大;若死,其后却是“广之将兵”,

8、没有能与之直接承接的内容。 B项句子的主语是李广,若按句后的解释,则后文的主语为“将领和士兵”。C项“弯曲道路”不符合语句的整体意思。锦囊妙计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

9、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简析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句中的“责”字可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灭

10、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简析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三、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简析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句也为对仗句

11、,“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四、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信义著于四海 怀信亻宅 傺简析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

12、信”为“信誉”之意。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五、语境分析推断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有些句子的实词

13、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

14、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难点磁场选文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注,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