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81345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免费)(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事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冶炼青铜C稻草造纸D蚕丝织布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冰块融化C芝麻磨粉D橙子榨汁3、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下列古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残片B用黄土建筑的城墙C烧制精美的陶器制品D人工磨制的玉石饰品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

2、三项有本质别的是A食物的腐烂B石油的加热炼制C动植物的呼吸D农家肥的腐熟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B称量药品C点燃酒精灯D闻气味6、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燃烧匙7、高州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和美食,下面高州的景点和特产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新垌风车发电B东门粉皮米磨成浆C西岸木刻版画D根子荔枝酿酒8、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用托盘天平称取5.2g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

3、向左偏转,这时应该_,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取食盐的质量是_g(1g以下用游码)。2、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图中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是否正确,并把不正确的操作改正。(1)点燃酒精灯_(2)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_(3)熄灭酒精灯_(4)用灯帽盖灭_(5)引燃酒精灯_(6)存放酒精灯_3、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有_。(2)已知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_法收集硫化氢。4、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

4、。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_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3)制造电灯的过程需要设计灯的形状,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化学无关的是_。(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A蜡烛变短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黄光D生成小水珠5、取用固体药品粉末状的一般用_,块状的用_,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可将试管倾斜,用_或_将药品小心地送入试管

5、底部,然后慢慢地_起来。6、仪器的用途: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长时间夹持试管加热的仪器是_;(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3)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7、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1)写出仪器名称:A _ C、_ E 、_ H、_;(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_;(3)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仪器是_。8、在括号内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_)(2)给盛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没有垫石棉网(_)(3)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倒置(

6、_)(4)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_)(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6)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9、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下仪器的名称:A_;a_;(2)按要求填写相应仪器字母序号: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3)实验室现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要量取50mL的蒸馏水,应选取_mL的量筒;(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填序号)。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10

7、、按要求填空:(1)某同学在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_。(2)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没有面向手心,后果是_。(3)小明同学需要量取50mL的水并加热至沸腾,在此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4)张老师让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化学探索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呼出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1)呼出气体中仍含有O2;

8、(2)白磷和红磷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可燃,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二氧化碳可以被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时无明显现象;(4)被液体浸泡后的白磷,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40仍然可以燃烧。(猜想与实验)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等;实验一:验证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实验记录)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气密性良好(2)先将锥形瓶中装满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K1、K2,将医用输液袋内的500mL呼出气体压入锥形瓶中。关闭K1、K2,并

9、冷却至室温。锥形瓶中液面下降,原来空的量筒内进入482mL液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为_mL。(3)此时,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再往烧杯中倒入80的热水。_呼出的气体中,含N2_mL,含O2_mL(4)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K2。量筒中部分液体倒吸入锥形瓶中;量筒中剩余液体为396mL。实验二:按图2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的传感器探头放入仍有少量空气的食品保鲜袋中。打开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2(其中纵坐标均为某气体的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填“X”、“Y”或“Z”);(2)Y曲线在约为

10、60s时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推测食品包装袋内可能看到的现象是_;(3)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图2判断此说法是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实验反思)(1)实验一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填选项序号);A难溶于水 B无色无味 C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实验一的实验操作中,若锥形瓶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K2并读数,则所测氮气的体积分数将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2、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1、 实验结论 外焰处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硫酸铜粉末变蓝,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 (1)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2)补全实验的实验现象_。经过询问老师得知:白烟是石蜡的_小颗粒(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3)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反思与评价)(4)实验是该小组同学对如下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的优点是_。3、蜡烛燃烧实验探究。、蜡烛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

12、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A图),得出结论:_。(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二氧化碳;水蒸气;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猜想的理由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_猜想成立(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猜想不成立(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

13、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猜想_(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1)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蜡烛(足量)逐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_。(2)同学们对图2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猜想与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探究与结论)(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_(填“合理”或“不合理”)。(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络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