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81224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后反思本节课整体思路:首先,通过一首我的家在东北歌曲引入,让学生对南北差异有一个简单的感受,紧接着提出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第一环节用交流会的方式让学生详细了解南北方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些差异,有了这些差异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自然地过度到第二环节南北差异根源探寻。其中,气候差异是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这部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环节总结南北方多方面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才造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后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同时回顾南方地区气候类型、特点、影响等内容,最后是情感的升华寄语南方北方。 通过我的家在东北歌曲

2、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这首歌曲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视频中一些北方特有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对南北方在最初就有一个印象上的对比。接下来通过对人口密度分布界线、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及南北分界线等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判断自然引出南北方分界线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回顾了旧知识点。同时进入第一环节的教学,“南北差异交流会”这一环节采用竞赛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展示了部分同学课外知识涉猎的情况,让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南北生活和生产上的差异。这一环节在最后城市连线部分应该加入一个非季风区的城市,作为干扰项让学生辨别,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南北方的地

3、理分布范围。通过第一环节南北差异的感性认识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第二环节南北差异根源探寻过程中,虽然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了,但是学生似乎没有动起来,课堂氛围显得比较沉闷,在这以环节应该再设计一个小高潮,比如在降水差异的讲解上可以再斟酌一下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第三部分“南北差异我知晓”也就是总结部分,这部分不足之处就是总结的时间过长,同时总结的环节过多,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结构上的重建,比如像薛利君老师所说,可以将探究与实践部分对家乡杭州的了解渗透到第一环节交流会中,这样可以讲寄语篇设计的更精细一些,比如可以像吴小美老师的建议可以在学生思考寄语的同时播放我的南方北方视频诗朗诵,不仅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还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同时,应该注意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过于平淡时间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惫,以及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是自己所要注意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有时老师一句不严谨的表述可能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一节课过后,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重新建构的问题,比如三个视频放在什么地方合适,视频的顺序怎样安排更合理,以及是否在导入环节就该设置一个小高潮,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是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的参与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一节公开课不单单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回报,更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进步的过程。 杭州启正中学 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