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8110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理解古代哲人思想。、顺畅畅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顺畅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难点: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力量薄弱,装备简单的条件下,以弱胜强的原因,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进而导入本文。二、作者简介、文章简介(多媒体打出孟子的头像)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介绍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

2、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多媒体出示要求)听读注意:读音 停顿 重音 节奏2、朗读指导(多媒体出示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3、齐读一遍。正音:(多媒体显示)粟(s)夫(f)畔(pn)通“叛”4、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翻译全文(1)明确翻译步骤:“读一

3、读课文;想一想意思;看一看注释;议一议难点;说一说理解;评一评正误”(2)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人一组,推举小组长记录疑问)(3)教师出示重点及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亲戚畔之 得道者多助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4)学生组内合作学习完成后,班级范围内质疑、释疑。(5)重点检测6、男女生比赛读、齐读。四、研读赏析1、文章为了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列举了那些事例?学生思考发言。2、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语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三里” “七里”“环而攻之”总结内容,指导背诵本段3、在叙述第二个事例中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总结内容,指导背诵本段4、文章到第三段中心论点已得到证明,那么第四段有什么作用?(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先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段中,作者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意义。)5、齐读五、拓展反思结合历史和现实举例阐述“人和”思想的重要性。六、当堂背诵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