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810745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

2、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微斯人_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有粮者亦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 (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4

3、)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求:动词,探求 ; 微:表假设, 如果没有 ; 使:动词,派,让 ; 食:动词,吃,给吃 。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句意是: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

4、情和议论的意味,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 ”,归纳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故答案为: 探求 ; 如果没有 ; 派,让 ; 吃,给吃 。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

6、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

7、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北山愚公

8、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

9、移山)【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荷

10、担者三夫_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即有不称 , 妾得无随乎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

11、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 【答案】 (1)肩负、扛(挑);覆灭;放弃,放下不管;称职(2)D(3)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4)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5)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解析】【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

12、的古今异义词,荷:h,肩负。称:chn,称职。 A哪里/表示陈述的语气词。B到,介词/对,向。C把/因。D都是代词,代人。故选D。 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故停顿为: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汝:你。固:顽固。彻:通。为:做。 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

13、,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知她观察细致入微;对于赵母的劝说,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说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答应不会连累你的。说明赵母有预见性,想的长远。 故答案为: 肩负、扛(挑) ; 覆灭 ; 放弃,放下不管 ; 称职 。 D;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 ;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

14、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还可以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15、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附参考译文】 【乙】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 而且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