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80916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价值表如今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似每个人物就出如今我的眼前。他还非常擅长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在史记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

2、羊皮的故事。这那么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读了这篇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假设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但是假设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聪明的秦穆公换了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最终如愿以偿。我觉得秦穆公值得我们学习。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5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立德,立史官

3、之德;立功,立史实之功;立言,立史家之言。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的楷模,创始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承董胡前,其鲁迅后,使文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几千年来为文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西汉最鼎盛的汉武帝统治时期,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大变动的时代,黄老道学、儒家学说,两个竞争最为剧烈的学派,最终在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三策的思想之下,儒家学说成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的封建统治思想。司马迁就是生活在这个变幻的时代中。他承受的是儒家教育,又受其父亲司马谈的影响崇道。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他累积了功利意识;在道家的影响下,他受到齐、楚的浪漫传统熏陶,所以,他根本上是一个诗

4、人,是一个浪漫者。通常人们把竹文化和儒文化联络在一起,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节、风骨,或看到虚心、谦恭。竹子的那种挺拔向上,志高万丈的精神,更为众多文人志士所追求、推崇。司马迁那种忍辱负重的高风亮节,也许也是或多或少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所致。汉武帝时代是一个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文章两司马,一个是司马相如,另一个就是司马迁。或许心高气傲的汉武帝处处都想让别人臣服于自己,司马相如最终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御用文官,他的思想完完全全屈服于皇帝,大人赋、上林赋数不胜数。汉武帝成功地驾驭了一个人的思想。当然司马迁也不会逃出他的视线,但司马迁不卑不亢,宁可受到奇耻大辱也不愿屈尊于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许

5、这就是他最终为李陵伸冤,然后被处以宫刑,最后发奋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的缘由。立德、立功在这方面完全展现。史记作为一部史书,在成一家之言方面是一个创举。言者,议论也,即有意表达一个人的思想主张的意思。成一家之言,既要继承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风气、传统,又要在史学领域中有所创造,敢于拿出自己的主张。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却要来一个成一家之言,显然是对正统儒学表示的一种抗议。我们可以知道司马迁著史绝不是简化为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考证,或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观察历史,而是带着他自身深切的痛苦去理解过去时代人物的奋斗与成败,而书中最为精彩的也是描写这些人物的部分。史记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

6、史的文学,而文学浸透着情感,因此单纯就艺术的结果来说,它就是情感参与和历史的高度统一。历史被赋予了精神才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是有生命的历史,这浸透着作者的滔滔情思和进取的人生观,其人生的忧患意识与悲凉感也因此而生出文学的抒情性。司马迁为我们翻开了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大门,透过史记我们还看到一个饱经忧患而又感慨深沉的学者,那坚持理想、百折不挠的复杂而又痛苦的心。所以,鲁迅先生给予史记高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并撰写出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学巨著史记,可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路是多么艰辛,困难的呢?司马迁十

7、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遨游,足迹普及江淮流域和平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遭到残酷的宫刑后,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消除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假设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抑制自己,把个人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

8、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的一本书。怎么样?司马迁写史记的路程艰辛吗?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挫折,困难,失败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司马迁写史记读书心得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中,我认识了许多中外名人:郑和、海伦凯勒、阿炳.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编写了52万余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我读这篇课文时,司马迁留给我的印象是:好学。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吼叫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读完这句话,我仿佛看见了司马迁吃力地搬椅子,坐在父老乡亲们旁边听故事,忘记了约定和伙伴放纸鸢,忘记了帮妈妈干农活,忘记了老师一步一步教我们,我

9、又理解了司马迁的一个优点:坚持。他当年因冤枉受到了酷刑,家里没有钱,只好每天受刑罚,但他是一个修史的官员,要完成父亲临终的遗嘱:替父亲完成平生想要的史书。所以在饱受刑罚、悲愤交加的情况下,还是出色完成了史记。那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司马迁的哪些精神呢?第一,学会抑制自己。有些人啊,受不了一点责备,甚至是自己有错而被责备都会生气,但是司马迁呢,他为李陵将军辩护而说出直言,结果是自己因冤枉受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辱负重,抑制自己心中的愤怒,坚持在狱中写书,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不能因为一时的责备而泄气,只有抑制自己,才能成就大事业。第二,学会坚持。我就是不能这样的,写作文时总会坚持不下来,想快点完毕,所以写一篇作文就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要学习司马迁,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一本书,况且他是在监狱中恶劣环境下书写而成。对照我们如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们对学习上的困难有什么不能坚持呢?第三,学会打基矗司马迁从小就听父老乡亲讲英雄的故事,在青年时期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为今后的写书打下了结实的基矗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学好知识,打好根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奉献。我读完这篇文章,懂得了许多,也学习了许多,要做一个为了理想而忍辱负重,勤奋坚持的人。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