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806445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小说.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阅读一、考点指津: 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小说多为篇幅短小的小说即小小说,考查角度: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手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主题的探讨等。 二、阅读小说的知识储备: 了解小说的丈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

2、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 三、常见阅读方法 (一)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 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3、。 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第一: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二: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

4、、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交代季节、气候。 交代人物身份。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气氛。 3.分析小说情节 人物不是静止存在的,他总是要活动,而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情节高潮中的所言所行和感情态度就能把握住人物不同的性格。 4.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 小说写作的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培养我们阅读分析、总结能力所必需的

5、。 挖掘小说的主题应从下列两方面人手: 第一:剖析人物形象,剖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准确把握主题。 第二:联系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开掘主题。 5.理解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 第一:要会寻找、挑选小说中的优美、精辟的语句。 具体表现为: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 含蓄烘托主题的句子; 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 寻找方法: 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 到文章结尾处去找; 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 第二:鉴赏这些优美、精辟的语句,当然要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隐含在精彩背面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6.体会短篇小说的构思 构思力求精巧,是由小小说篇幅短小决定的。因篇幅的限制,

6、小小说写人不能多,只能突出一两个;写故事不能冗长复杂,只能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写环境不能铺陈渲染,只能是寥寥数语的速写。故此,小小说的构思常常要在“精巧”上大作文章。 第一:时空浓缩法。方法往往是以某事物为焦点,从时空上广为拓展,扩充作品容量,增大弹性,以弥补正面描写不足。 第二:以小见。运用这种方法的小小说,所写事物绝对稀松平常,但却寄寓某种深刻的哲理(因而有人又将这种方法称为隐喻法)。 第三:平中见奇法。选择平凡平常小事,靠环境烘托或制造悬念,给人一波三折、离奇惊险、引人人胜的感觉,使作品趣味盎然。 四、小说阅读口诀 一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 二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 三凭“三要素

7、”,把握小说主题; 四赏写作特色,揣摩借鉴之处。五、中考模拟(参见成功中考第 页)第三十六第四十八课时 文言文阅读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 有读f 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夫环而攻之 有读f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夫呓语 间 有读jin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有读ji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1、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

8、。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王 原音wng 破音w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语 原音y 破音y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通假异读 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孰为汝多知zh乎 知同智 河曲智叟亡w 以应 亡同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 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 khn yn燕山 吴广者,阳夏ji人也,字叔。二 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一

9、)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但(只是) 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 借(即使 假设

10、 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 控(拉开)恶(怎么) 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狱 鄙 再 向(过去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途(前面的路程) 所以(的方法 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 往往 经纶(筹划 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排空(冲向天空) 卑鄙(低微而鄙俗) 痛恨(痛心和遗憾) 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 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11、 明年 几何(多少) ( 二)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 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

12、”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新的知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优点 长处 亲旧知其如此 亲戚朋友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固的盔甲 锐利的武器 百废具兴 废弃的事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作奸犯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

13、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14、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 (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出 (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处(ch)(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 ch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