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79994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例谈对留守生的教育转化 黄 丽 珍 国专中心小学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扩大,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了“留守儿童”。 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很多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了“差生”的代名词。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这些孩子的老师,多给他们一份关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个例背景戴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他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

2、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学习成绩差。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当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抄作业,当作业过多时,就不断地吵,并让家长帮做。2、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习惯较差,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沉迷网络游戏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

3、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个例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戴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戴靖的情况实际上是本地典型的农村“留守家庭”孩子的缩影,造成戴靖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奶奶对戴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由于戴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戴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

4、,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3、内心深处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戴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并且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个例解决措施根据戴靖的具体情况,我决定采用沟通、激励、监督等方法,充分发挥父母、祖父母、任课老师的作用,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沟通畅通亲子和师生交流的渠道1、与家长沟通。造成戴靖心理问题和

5、行为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与子女的交流缺乏。因此我把教育的突破口首先放到了戴靖的父母身上。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马上与他在外打工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在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间的交流中,我与家长达成了共识,采取这样的办法:在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戴靖的母亲从外地回家,负责戴靖的生活起居与家庭教育。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些经常跟戴靖交往的不良少年就没有再光顾戴靖的家门,客观上阻断了他与不良青年的来往,减少他所受的不良影响。为引导其父母与戴靖进行必要和科学的交流,我嘱咐其母亲经常和儿子进行平等的谈心。多关注一些儿子感兴趣的话题;少一些无谓的指责和空洞的督促。大约一个多月后,其母亲跟我在交流时谈到现在他

6、儿子跟他能进行较好的交流了,学校、班级里一有事情会马上跟她汇报,很显然,母子的沟通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把学校“亲情电话室”的号码告诉他的父亲并要求他父亲每周打一次电话给他,而且尝试用写信的方式每月和儿子交流一次,过节和戴靖生日要给予问候,他的父亲都做到了。2、与学生沟通。作为班主任的我,对戴靖进行教育和辅导责无旁贷。师生的沟通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谈心:只有寻找共同语言,才能使他信任我。我决定从他与几位社会青年的关系为突破口找他谈话。第一次我与他谈“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的话题,目的是让他自己想想那几个所谓的“兄弟”对他来讲算不算真正的朋友,但谈话时我自始至终都未直接提及他的那几位“兄弟”。

7、第二次谈话我才问他喜欢与什么类型的人交往,什么样的人最值得交往,平时与他交往的人对他有何影响等话题,这时他才开始同我讲心里话。经过多次平等、关爱的谈心使他向我敞开了心扉,使我了解了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心理疏导:带他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咨询,并在征得他的同意下为他挑选了一位导师,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因为他英语基础最弱,我特意跟他商量,让英语老师成为他的导师。英语老师一方面配合班主任进行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特长对戴靖进行英语学科的个别辅导,使他的英语成绩大有长进,学习上去了,信心也足了,对老师的态度也好了许多。沟通是在搭建心灵的桥梁,事实证明,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沟通至关重要。二

8、、激励发挥受教育者最大限度的能动要成功的转化一名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我在对戴靖的教育辅导过程中,在多个方面对他进行激励,成为他积极向上的动力。1、挖掘“闪光点”:留守学生的独立性很强,在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要比一般的学生能力更强,这一点在戴靖身上表现为尤为明显。于是我利用他这一方面的优势,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时让他担任一个组的负责人,结果活动下来,他所负责的调查小组任务完成的最好。于是我在班上有意地表扬了戴靖,并鼓励他把其他的学习工作也做得更好。这次他听得似乎特别专心。戴靖与班级中许多同学相处得不错,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父母双亡,是名孤

9、儿,平时戴靖给了他不少的帮助。于是我让戴靖在班会课上组织了一次为困难同学献爱心活动,他组织得非常成功,而且带头捐了五十元钱几次活动下来,戴靖在班级同学中有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原来对他不屑一顾的同学对他也开始另眼相看了。看得出,他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第二学期班委成员改选时,他竟然被同学们选为班委成员,令许多人包括老师大吃一惊。2、寻找“突破口”:很长时间戴靖对上网打游戏很感兴趣,对电脑游戏到了痴迷的地步,我花了许多功夫进行了教育,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有一天我偶然想到了学校每周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于是我鼓励他担任该科的科代表。结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他的电脑知识使他成了班级的佼佼者,许多不会操作的

10、学生都向他请教,这一段时间恐怕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了。后来我找来了戴靖,问他还想不想上网打游戏,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说:“玩游戏感觉没什么意思,以后再也不玩电脑游戏了。”最难引导的打电脑游戏问题却这样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我想激励的最大魅力在于使学生化被动的受教育为积极的主观努力,这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内动力之源。三、监督保障教育矫正过程的可控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辅导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除了沟通与激励,必要的监督不可缺少。1、家长的监督:离开了教师的视线,家长应该负起监督的职责,确保教师的教育落到实处。每天的作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都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监督来配合我的教育活动。我还把我的手机号

11、码告诉家长,随时保持联系。2、老师与同学的监督随着戴靖在各个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化,我经常会在每一个阶段提出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不抄写作业啦、上课不睡觉啦等等,每一个目标完成得好,我就会公开表扬。而这些工作就得靠同学们和任课老师来监督。我让班长和他同桌,结成“帮扶互助小组”一旦有抄作业的行为,班长会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我,然后我会跟他提出解决办法。自从第二学期当上班委后,对他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在一言一行方面都要让他接受监督,防止他故伎重施,影响教育效果。3、自我监督:我给他提出了“五自”方针:自理、自律、直觉、自强、自信。我还给他提出了每月“五个一”的目标:改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做一

12、名好学生、为班级添一份光彩。我和他商定:每天一篇日记,每月一份小结。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勉强做到,哪些方面还没做好,我让他写成书面的材料,而且还规定字数,不准他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年多下来,这些书面材料篇幅越来越长,写得也越来越中肯、实事求是,真真切切地反映了这段时间他的各方面的转化。经过一年多的关心与辅导,戴靖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不良性格、行为得到了有效矫正。如以前所表现出来的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和度明显增强,有心事、遇困难和挫折时比以前更爱找同学和老师帮助;自控能力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也得到了基本扼制

13、;学业成绩有明显的上升,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应该说该学生的辅导与矫正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反思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及时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有些留守孩儿虽然孤僻、不善言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写字,有的爱参加体育活动等。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为他们的兴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

14、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那么,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留守学生”群体庞大,仅仅教师的关爱势单力薄,学校应制订“留守生”教学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活动防止“留守学生”向坏的方向转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要关注留守子女,相关部门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消除精神污染。我真诚希望学校、家庭,社会能携手共同努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撑起“留守学生”一方明亮的天空。班主任工作案例 题 目: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工作单位: 南安国专中心小学 作 者: 黄 丽 珍 电 话: 861229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