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9983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之秘金城江区六中 兰耀强摘 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上仍处于不定型期,在知识结构上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无论从哪些方面看,他们都需要得到全面的、综合教育,包括学校的、家庭的和社会的。本文从初中生的人格、心理特征入手,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重点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关键词:初中生 、人格心理特点、 家庭教育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里,不乏这样的家长他们认为,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学校的肩上,学生学好学坏都是学校的事,家长只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家庭教育无足轻重,学校教育才是学生成长的根本。这种观点看似有理,

2、实际上是片面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教育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综合的。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思维辩证、行为科学的人。而培养出这样一个人,单靠某一方面的教育是行不通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家庭教育。下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老师,这个进步奖我不要”;“老师,这个最佳潜力奖我也不要”;“老师,就算我拿了这个奖回家,爸爸妈妈看也不会看的,因为他们要看的只是分数”等等。新学期给学生颁奖时听到这样的话,笔者思绪万千,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值得深思啊!本文试就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略陈己见。一、初中学生人格、心理特征分析了解初中学生的人格、心理特征

3、应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入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态度与孩子的行为、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的形成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是遗传,一个是环境。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父母集中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许多心理行为的表现还只是一种人格倾向,尚未定型,是人格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心理奠基的关键时期。 我们曾

4、经对本校部分学生(200人,其中女性100人,男性100人)人格心理形成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人格雏形,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许多偏差,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心理状态也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见下表:能和家长做好朋友,理解体谅父母20050.5%有广泛的爱好,热爱集体,积极参加课外活动20081.6%能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容忍和接纳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人20055.9%自信乐观,做事有计划20032.4%能认识自我,对自己的长

5、处、优点和缺点、不足有清楚的认识20045.6%学习目标较清晰,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20040.1%内 容人数百分率责任感不强,做事常丢三落四20048.5%情绪上不稳定,爱发脾气,易冲动20055.0%劳动不认真,怕苦怕累20027.2%喜欢攀比,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20059.1%时间观念淡薄,今天要完成的事总是一拖再拖20049.3%常为自己找理由和借口,逃避承担责任20030.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造成初中学生人格、心理不健全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的误区误区一:“孩子应该放到首位”近二十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可悲的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

6、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使子女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学校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自知之明,无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行为上表现为利已的动机,缺乏独立性,劳动不认真,对人不宽容。误区二:“望子成龙”,对子女的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民主氛围。作业稍有差错、考试偶尔失误,都会招来一顿训斥,从而使子女失去了自我表现能力,甚至因为胆小而不愿意走向社会,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己,失去了自信心。2、学校教育的误区误区一:封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容许创造性思维的存在和发展;老师永远是学生面前的圣人,决不允许学生不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误区二:重智商轻情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很少涉及人心理素质的教

7、育,往往把德育与心理教育等同起来,认为学生只要遵守纪律,不出乱子,学习成绩、心理健康问题就都解决了。3、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IT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在国内各个行业迅速发展,学校的围墙、家庭的藩篱已经无法限制初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参与。当前,一个高度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呈现在每个初中生的面前。这是一个在现代化步伐中积极进取的社会,又是一个鱼龙混杂、美丑善恶并存、科学与迷信交织和充满着各种诱惑的社会。初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比较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原本纯洁无瑕的心灵蒙上污迹,个别学生由此变得孤僻、冷漠、自私。二、家庭教育应加强的重点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重要

8、环境。家庭教育做得成功,将为孩子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这句话简明地概括了习惯养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习惯是初中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开端,应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1)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要求孩子讲卫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2)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行为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孩子一旦降

9、临,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必然受到外界环境、他人行为的影响。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热心助人、善待弱者的良好修养,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踏实认真、诚实守信等美德。(3)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长时间培养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家庭成为适合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场所。2、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

10、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人的发展的中枢;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特别是中学生,他们虽然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但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不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家长当务之急的工作。我们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下降,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2)意志方面一般为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

11、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自大自负型;自卑怯懦型,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4)青春期综合症。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家长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3、塑造健全的人格俗话说:“心态决定人生,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

12、格在人的一生中有重要的影响。(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我们要认识到性格虽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家长需要学会运用移位思考法,即面对同一问题,不停到寻找新的视野、角度进行分析,学会辨证的看问题。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中,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建立崭新的人际关系。这样能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大公无私、宽容忍让、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优秀品质。(2)磨砺坚强的意志,严格要求自我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力,使在处事中能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干事能持之以恒;能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自觉地对一些行为与认识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自

13、我控制。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三、寻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我国现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人口较少,结构单一。在国家走向改革开放道路时,家庭活动形式却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这致使孩子难以广泛体验各种社会关系。加之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的泛滥,几乎淹没了孩子与双亲交流、与亲友交往、与邻居相伴的机会。由于离婚率升高而造成了单亲家庭问题,由于人口流动而带来了隔代抚养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密切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长的血缘权威、经济权威与教师的学

14、识权威、榜样力量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家庭、社会只有在教育的目的、内容、环境、手段、过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一致的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以上分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通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1、全面了解学生作为家长,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现阶段的人格与心理特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和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同样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知道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一个人哪些可以做、哪

15、些不能做或应该怎样做。必须先知道自己的特点。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我”是怎样的,他才会怎样去表现自己。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心理、知识基础、家庭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学校的教育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2、改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例如学校为了丰富课外生活和学生的艺术品质,班主任要求每个学生每人交一张自己拍摄的相片,曾经就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过来问及此事,他认为这些所谓的课外活动对升学无任何帮助,坚决不让学生完成这些作业,使该生无所适从。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很自然地会使学生变得偏执、自私,缺少集体主义精神,缺少爱心和上进心。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上文在谈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时,在此有必要提一提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坦率地说,一些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有待于提高,他们存在着诸如对社会环境不满的抱怨心理,对人格教育的怀疑心理及对工作缺乏耐心的烦躁心理等。带着这些心理教育学生,当然少不了对学生的讽刺、挖苦甚至体罚,从而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人格偏差。在我们的教学经验中,通常就会有学生反映某某老师过于情绪化,上课动不动就发火,稍微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