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796806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一、指导思想 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以“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和“减负提质”三年级语文减负计划于“减负”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减负”的各项事宜;为营造和创建尊重、和美、砺行、求真的“尊重教育”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二、目标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1.吃透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

2、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3.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改变方法.从课程改革抓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认真学习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了解厦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落实二期课改精神,减轻学生负担.“以学生发展为本”;

3、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与学生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不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取得怎样的学科成绩作为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而是以学生在学习中能不能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发现、探讨和解决一些诸如学科、社会、学习中不断产生的问题;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1.设计想象型的作业.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用心想象和体会;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4、;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抓住课文的特点;进行语文优化作业的设计;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设计对比型的作业.通过对比;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了课文中的神奇、有趣. 3.设计模仿型的作业.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可以让学生抓住课文中某些片段中概括性的词句;通过想象具体地加以描绘. 4.设计续写型的作业.有些课文中有许多空白的“潜台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凭借课文留下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再现当时的情景. 5.设计表演型的作业.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语文作

5、业设计的趣味性;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制作、表演之中;做到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会在一种愉悦的坏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6.设计层次型的作业.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学生压力;我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体现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留一些可供选择;富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把握;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比如;对学困生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多以课本为主;以基础为主;适当拓展;使他们能“消化得了”;又能逐步提高;对优秀生;立足课本;着眼课外;延伸至社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着力进行拔高训练;使他们能“吃得饱”.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制定措施;落实到位.本学期一开学;我们特制定以下措施;以保证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1.三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45分钟;不以增加作业量的形式惩罚学生. 2.不组织早读;仅在学生到后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 3.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给学生排名次;除学校统一考试外不增加考试. 4.在学生能承受的情况下;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空余的时间去进行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5.多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