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大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79339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大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大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大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大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大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莞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城镇化?(2东莞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分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1)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现在的发展有以下制约因素: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外延扩张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资源短缺,主要是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制约因素主要有: 工业因素,外向型(外源性)经济比重大、产品结构优势不突出、组织规模相对较小。 人口因素。不就业严重、就业意愿偏低、就业技能不高 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欠完善。 体制因素。体制改革滞后。表现在第一乡村型的管理体制改革

2、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难以适应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的需要。第二行政区划分散及其小而全不利于形成城市一体化的管理合力以及城市综合优势的发挥。第三二元户籍制度维持现状带来了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本地与外来人口的权利义务差异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民和外来人员与城市的融合和对城市的归属感 利益因素。随着东莞市城市化不断推进历史形成的利益格局将受到冲击导致部分镇村及农民利益受损这也是阻碍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瓶颈之一。 城市规划因素。东莞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难免出现重复规划、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内耗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发挥城市规划 科技因素。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研究机构整体水平不高、促进企业自主

3、创新的措施不够完善 制约投资因素。电力、劳务供给短缺,土地资源方面紧张、中小企业部分融资难。策略:.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一中心、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和“一个中心连接东西两翼”的城镇发展形态,建设组团式的现代化城市。,以市区为市域发展中心加快建设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三位一体”中心城区加速发展以常平为东部副中心的广深铁路城镇带和以虎门为西部副中心的西部城镇带突出各镇特色和功能互补构筑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中心镇为支点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框架. 强化城市管理。 改革完善城市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效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加强规划管理。2.完善城市公共设施3. 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4

4、.建设新型社区.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以重大工程为载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帮助企业原地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当中会引进高端产业同时也要淘汰和限制高能耗、污染大的产业. 改革迁徙政策放开管理制。东莞城镇全面实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了城镇化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进城落户的条件并且还推行了投资、买房可落户政策确立了以居住地和就业为原则.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保障既是城市失业人口的救济线,又应是农民进入的门槛它是保持劳动力市场活力的平衡器以妥善解决市场上劳动资源供给和消费问题. 完善

5、土地体制,健全土地机制。应大幅度增加土地有偿使用在土地市场中的比重,增加透明度,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土地使用价格。逐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规范城镇土地市场,提高土地使用权。. 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用工政策,加强劳动力岗位培训。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和完善投融资政策。拓宽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宽松的政策环境建立促进城市市民就业培训机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3如何

6、提高区域竞争力? 从蓝领密集经济向白领密集的经济,从加工基地走向制造业名城,实现产业优化与升级。(加强技术学校培养) 自下而上走向自上而下,实现空间整合与优化,从沿交通干线轴向扩展的组群城市走向网络化的大都市局(一中心,多点) 从以地生财,粗放经营的土地开发模式走向营销导向的区域空间模式(从筑巢引凤到城市营销) 从外资驱动走向外资国内大企业跨地投资政府投资地方民间资本合力驱动。1、 鼓励民营资本企业的发展2、 招商引资,国内的大企业3、 加强文化内涵方面,如在每镇多增设东莞图书馆,多举办文化艺术节4、 交通空间的整合,如广深中间的位置。打破各镇区的行政各自管理5、 政府管理方面,加强周边城市的

7、联系,打破行政界线。6、 引进外来人才。根据本地的特色,培养特色人才7、 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的管治,严查外来人口的户籍、身份证和居住证。8、 从规划的角度看,保证土地的利用率高,做好环评制度,不引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9、 以经济增长为导线,加强企业在技术和制度上转型与升级。4自然资源对区域开发影响在哪方面?(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发展经济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打破传统的粗放经营的土地开发模式,十分注重有效使用土地,有选择性地引进优质企业,着力培育非资源性消耗的新经济增长点,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中,十分注重社会治安综合

8、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鼓励发展民营工业企业,向外源型经济中技术含量高、用工用地少、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倾斜引进高素质人才、积分入户。完善服务业培养特色人才,使蓝领走向白领。1、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每个经济区有差异,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1)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自然条件的异质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自然禀赋的差异和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是区域经济的灵魂与活力所在,是区域经济分异的前提,也是区域经济多样性、互补性和区域分工的基础。2) 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区域经济差异的更为根本的因素是人为因素,这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为规模的集聚经济,它是由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导致的。3) 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性。在均质的条件下,距离的远近也会导致费用成本的不同,因而经济活动也会因空间即距离因素而发生分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