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79205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学科下册知钠善用教学设计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郭金花一、教材分析围绕“钠元素和含钠化合物”这一主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的有用之处。引导学生通过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通过思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3、含钠物质的相互转化; 4、辩证地认识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定性的方法:分类、比较; 定量的方法:极

2、值法、守恒法、差量法。 2、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以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方法; 3、掌握研究物质的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变化观、守恒观、微粒观、分类观多方位认识物质教学难点:定量计算三、教学策略与设计教学策略选择:宏观与微观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教学策略设计:1、提出问题,引发兴趣2、思考问题,讨论问题3、同伴互评,教师点评 4、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录播室室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复习第七章教学资源:学案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看图说话:

3、温故知新:熟练书写:图像分析:试题回放:微观实质:定量计算:试题回放:定量计算:实验探究:课堂总结:从下图中你能获知哪些化学知识?画出下列四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并注明转化所需的物质或条件。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3、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反应4、纯碱制烧碱5、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6、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画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的pH变化图。请在下图混合后的烧杯中画出溶质的微观示意图。 4克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得到的固体的质量最大可能是_克。取部分变质的固体NaOH样品,加入73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充分

4、反应,测得pH恰好为7,蒸发所得的溶液,得到的晶体的质量为A13.3g B8.8g C11.7g D无法计算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碳酸钠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取这种碳酸钠样品20g充分加热后,得剩余固体19.38g。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甲、 乙两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

5、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_,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可以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酚酞、_ (写化学式),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一定含有的离子 _ (写离子符号)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_(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

6、、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溶液逐渐由无色变蓝绿色,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 【结论与反思】猜想 _(填“1”或“2”或“3”)正确.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经过实验确认了混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以下甲乙同学关于废液成分的观点,你赞成的有_. 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 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C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7、 D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对废液成分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抢答补充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独立书写自我检查同伴互评教师点评感悟体会独立画图同伴评价理解感悟思考回答画图讨论互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感悟体会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感悟体会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感悟体会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拍照展示不同学生答案 拍照展示不同学生答案拍照展示不同学生答案展示答案六、教学评价设计以钠为主线,教学设计较为巧妙,将相关重点知识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主动性被充分激发。教学安排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

8、发展。七、 课后反思本节课想突破传统的以模块知识为主线的复习模式,寻找以渗透化学学科素养为主线的复习模式,期望给学生打造具有新鲜感的复习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3、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极值法、守恒法、差量法2、 程序: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三、 渗透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能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自然、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四、 渗透化学素养:1、 学科素养:化学双基知识,基本的学科思想(宏微结合、定性定量)2、 思维素养:化学逻辑思维素养:从宏微结合和定性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物质;培养化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信息素养:对信息的处理。4、 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