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10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7876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梯形的认识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梯形的认识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梯形的认识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梯形的认识1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梯形的认识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的认识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设计表设计时间:2016年11月所属学校柳州市东环路小学设计者骆宏斌课名认识梯形教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授课时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梯形的特征,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定义法判断梯形和梯形的高。知道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2.学生经历探索梯形特征的过程,在想象与推理中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使用定义判断梯形和梯形的高措施:利用希沃电子白板和优学派电子书包融合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学习者

2、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部分的内容。这是一节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重点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一节概念课,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在推理和不完全归纳中逐步建立梯形的概念。本课是安排在掌握了平行线、垂线和平行四边形特征之后的。教材通过例题和文字呈现了以下内容:梯形的定义和各部分的名称,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定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梯形是第一次要求学生系统认识的,不仅要能直观判别,而且能根据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的特征与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等进行比较和沟通。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3、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会画垂线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只是很难从数学的角度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如何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实现对数学理解的飞跃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运用梯形的定义去解释应用就成为了本课的难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一、激活旧知,培养能力猜一猜,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图形?瞧,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梯形又有哪些特征?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认识。学生快速的抢答说出想象到的图形用游戏的形式

4、开课,快速的激活学生的旧知,依据语言的描述想象出图形,使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实到实处。动态演示图形的变化。二、探究特征,建构概念1.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快速地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梯形。学生利用平板对图形进行判断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充分的暴露学生对梯形的原有认知,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梯形概念的本质属性。利用优学派的测试,把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用数据呈现,并及时进行反馈。2.建立梯形概念的表象。先研究这几个都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同桌间相互交流,总结归纳出梯形的定义观察,交流发现梯形的共同点在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去建立梯形概念的表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充分把握概

5、念的生成、发展顺序,建构梯形最本质的特征。调用资源方格图。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梯形的特征。3.深化认识,巩固特征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梯形,要抓住哪个特征?对于使用格子图不能看出对边位置关系的,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展示交流探究梯形对边的位置关系调用白板的数学工具和资源,进行学法指导4.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和特殊梯形观看微课,并完成学习卡。如果遇到困难请从资源库中调用微课再次观看或者寻求同伴帮助,已经完成的请拍照提交,进行互评。( )(1)指出下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 )( )(2)下图中,( )号线段是梯形的高。都是梯形的高,梯形到底有多少条高?为什么?这些高都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观

6、看微课,并完成学习卡,用定义去判断梯形的高和认识特殊的梯形由学生原有的生成,利用辨析、判断的方法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 使学生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对概念的学习层层深入1、利用资源库,学生可以自己调用“微课”进行学习。2、多屏互动,展示所有学生的作品,并随机点评三、立足想象,把握概念本质1. 这是一组平行线,这也是一组平行线。想象一下,相交后会得到什么图形?2.当这两条直线改变摆法时,想象一下,相交后的图形是什么?说一说每个图形的特征3.如果让你根据特征给这些图形分类,你会怎么分?展开想象,并利用平板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能根据想象线的运动,描述出图形,让空间观念的培养得以有效落实。同时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沟通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对梯形本质的理解。1.动态演示线的运动,使想象有了载体 2.利用平板的互动,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分类操作3.抢答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四、小结梯形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课后可以上网搜索,并与同学们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自行上网搜索培养使用网络资源的习惯利用平板的网络功能备注:空间不够填写时请自行扩展或添加填写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