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78743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应细粉沙土质施工的加耙改进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 周毓麟航浚4008轮在2002年12月29日完成连云港工程施工任务后立即起航,于次日抵达黄骅港施工。该轮为日产4500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最大挖深22m,主机功率39002,泵机功率21502,双耙为加里福尼亚耙头。施工前,我们对黄骅港的土质不甚了解,在耙头上安装了7只组合型耙齿:4只牛角耙齿,3只犁型耙齿,使用高压冲水,船速2节左右。几天下来,经过现场测试泥浆浓度,施工效果不理想。疏浚仪表显示,真空压力-150-200,(0.1Mpa),流量9085100m3/h,浓度1.081.10c/ m3,泥泵排出压力0.60.70.1 Mpa。 4

2、月1718日的一场大风,短短十几个小时,就把平均水深已达9.2m的航道填为7.7m,航道一下子淤浅了1.5m。从风后开始清淤,先后有十几条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投入了昼夜施工,并始终保持6艘船在航道中连续作业,直至9月中旬,才刚刚还掉“欠债”恢复到4月中旬时的平均水深。这就是黄骅港航道疏浚期间的真实片段。一、问题的提出黄骅港外航道自2000年1月开挖以来,航道水深始终在疏浚与回淤之间徘徊,循环往复,相持不下。从工况条件和取样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回淤土质以细粉沙为主,这种土质在东北风和大浪的作用下掀扬,在风后的几天内迅速地淤积。二是该海域在导堤挑流和海潮流交汇的双重作用下形成旋流,且当地

3、海水比重为1.034,高于一般海区,为加速分选泥沙和沉降提供了合适的条件,致使急淤难挖,航槽区段W 0+000W 10+000正处于该海域;经过海浪分选后沉降在航槽中的细粉沙为粉质较密实的土沙,密实度高、板结力强,标准贯入击数815,最大可达到26,给航道的清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三是疏浚的沙土进入泥舱后,又因泥沙颗粒小及水流的冲击使粉沙变成了悬浮质,难以沉淀,造成“挖不上,装不下”的尴尬局面。黄骅港疏浚迫在眉睫的是解决“挖得上”、“装得下”两个问题。前者是关键,后者是根本。面对这样工况,如何提高疏浚效率?笔者以为,应以系统思考的方法,在将主要设备性能指标恢复到或接近于设计状态的前提下,对浚工机

4、具进行改革,以提高疏浚的能效。本文从“挖得上”的角度,仅就黄骅港施工中改进加里福尼亚耙头(以下简称“加耙”)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二、解决的思路图 在耙吸式挖泥船疏浚设备中,耙头是耙吸挖泥船的主要挖泥机具,是确保生产效率的第一环节。处理好耙头和土质的适应性,合理发挥它的施工能力,对于提高疏浚工效具有直接的影响。耙头的作用是利用泥泵产生的真空吸泥,并通过耙头将泥沙输送到吸泥管,最后进入泥舱。耙头的结构、材质、重量、形状、大小、吸口面积、耙齿等,都对挖泥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合适的耙头大致应具备下列要求:1、 挖土量的最大值必须与耙吸力和耙头承受压力的最小值相一致。2、 耙头在挖掘时必须坚

5、固、耐磨和可靠,能有效地防止因海底障碍物而导致耙头严重受损。3、 耙头与泥土的吻合面必须贴近,耙头吸口截面积要与泥泵相匹配。耙头由于泥泵的运转而在内腔产生真空,也即负压,耙头的外围与内腔就形成一个压力差,从耙头吸入口四周的缝隙,使外围水流被压入内腔。这种缝隙处压入的高速水流,在耙头吸口面周边起着对河床泥土的松散剥离作用。如果压力差达到足够的数值,沙粒之间粘性就会被破坏,泥沙就会随着水流一起被吸起。沙粒越小,质量越密实,要求引起沙粒之间水流的压力差也就越大。由此可得出结论是:当泥沙颗粒直径减小时,泥沙就更难挖掘,就需要有更大的负压。为此,我们对挖泥过程中各类数据进行了采集,注意观察施工中耙头耙齿

6、磨损变化的状态,并对耙头逐步加以改进。我们发现:耙头底部平面格栅板很少磨损,耙齿磨损部位主要集中在齿尖,耙齿的中部磨损较少。由于土质较硬, 5只耙齿像5只脚立在泥面上,格栅根本不能与泥面吻合,因此耙头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负压,沙粒之间粘性就不会被破坏,泥沙不宜被吸上,而水流却长驱直入。问题症结已经基本显现,我们逐个把耙齿拆卸下来进行试验,直至拆完全部耙齿。测试结果:挖泥效率有上升的趋势,但还不明显。由此可见,原“加耙”在施工中的水流冲刷作用,不足以有效地破坏沙粒之间的粘性,要对付这样的土质,必须采用更有力的方法来破坏细粉沙颗粒之间的粘聚(结)力,从而加强耙头的高速水流冲刷作用。这些方法可以用水力的

7、,也可以用机械的。我们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围裙边;二是加止动。根据耙头在施工中的原理和作用,我们首先在图纸上进行设计,将下耙深度设置为15米,耙头吸口与海底吻合时,耙舌与底面的夹角为25左右。为了不让耙舌因流速而掀起,必须使原来可伸缩的耙舌滑竿变为相对固定耙舌滑竿,测量耙舌伸缩滑竿的长度为320mm。为此,我们对耙头进行了小改进:1. 为了增加耙头与泥土的吻合面,在耙齿格栅两侧焊上两块呈三角型、厚度为20mm的锰钢板,围上斜向的裙边,钢板与格栅底部夹角为25左右。(见图)2. 厚度为20mm的锰钢板围板,围板与格栅的角度为65,使耙头格栅的底部与泥管呈20左右夹角,顶端围板高度高于两侧围板(

8、为300mm),并在后部倚靠顶端耙齿做支撑。图 3. 运用缩喉管原理,来改善挖掘细粉沙的效果。缩小耙头吸口截面积,用钢板把“加耙”顶端部位四个格栅封死,约占吸口截面的20%来增加负压。(见图)4. 在耙头本体与耙唇活动罩上四根调节杆加装固定调节块,缩小调节泥管与耙头格栅面的角度,变可伸缩为相对固定,迫使已围裙边的“加耙”吸口面与海底吻合。但调节杆上还预留2/5的空间,起到缓动作用,以保证耙头在扫浅、挖垄沟、挖边坡时应对海底特征地貌的适应性。(见图)三、初步的效果小改进能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减小耙唇与泥面的吸缝,提高真空压力,增强缝隙处压入的高速水流来破坏沙粒之间的粘性;二是在耙压的作用力支撑下,

9、耙唇顶端围板在河床上起到推土、刮板及切削作用;三是拆除了耙齿,缩短了高压冲水喷头至泥沙层的距离,增强了高压冲水在耙腔内的作用力,使板结密实的沙预先“液化”,迫使沙粒分离,并形成泥浆而吸入耙头。通过对耙头的小改进,适当增加船舶相对地面的运动。经过在相同环境对比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挖泥的效率,泥浆浓度提高了约23个百分点。下表为小改进前后所测试的平均数据(在相同工况条件下): 时间项目小改革前小改革后浓度1.081.10t/m3 (7.289.93%)1.101.13t/m3 (9.9313.9%)泥泵排出压力0.60.70.1mpa0.80.90.1mpa真空压力-150200(-1.5-20.1mpa)-300350(-3-350.1 mpa)泥泵流量8295100 m3 /h6580100 m3 /h综上小改进,与其他大项目的技术改造相比,它只能算作是一个小小的试验,花费也不多,只是为提高黄骅港疏浚效率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权作抛砖引玉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